⑴ 身体皮肤表面温度是多少度
身体皮肤表面温度在36.1℃~37℃。
人体的皮肤能承受的最高温度46.5℃,内最低温度14.2℃。
在内外因素的容作用下,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可有轻度变化,例如:下午较早晨体温相对要高,但一般相差小于1℃;进餐后、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体温也可有轻度升高;体温反应了机体新陈代谢的结果,也是机体发挥各项正常功能的必备条件之一。
(1)人体皮肤哪里温度最高扩展阅读:
皮肤覆盖全身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约占体重的16%。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2—2.0平方米。全身各处皮肤的厚度不同,背部、项部、手掌和足底等处最厚,腋窝和面部最薄,平均厚度为0.5—4.0毫米。
尽管各处皮肤厚度不同,但都可分为表皮与真皮两层,并借皮下组织与深层组织连接。皮肤的颜色因人种、年龄和健康状况不同而有差异。皮肤上有很密的各种走向的凹下沟汶,称为皮沟。皮沟间大小不等的菱形或多角形的隆起部分为皮嵴,它们在指腹构成指纹。
⑵ 人体哪一个部位温度最高
人是由许多器官和组织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是恒温动物。人要在各种环境下生活,因此人回体温度答也呈现出复杂的分布。
一天内傍晚时体温最高,清晨温度最低,温度变化范围约为一度;儿童体温高于成年人,成年人高于老年人,女人高于男人;激烈运动时体温比安静时高。
内脏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内脏器官中肝脏温度最高,约38℃。肾脏、胰腺等次之,直肠温度又低一些;皮肤温度常在15-42℃范围内波动。通常,头部温度高于胸和腰部,胸、腰部高于四肢,手、脚趾温度最低;夏天,皮肤温度差异只有2-3℃,冬天可达20℃以上。
★睾丸只是相对男人来说是身体温度最低的部位之一
★脚部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毛细血管细小,双脚的皮下脂肪很少,保温性能差,并且掌心,足心没有汗毛,缺乏御寒的"天然屏障",因而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
正常人体口腔温度为36.7~37.7
平均为37.2
腋窝为36.0~37.4
平均为36.8
直肠为36.9~37.9
平均为37.5人体往往这些地方温度较低:膝盖/手足部/腰臀/耳朵...
⑶ 人体表面皮肤哪里温度最高
人是由许多器官和组织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是恒温动物。人要在各种环境下生活,因此人内体温度也呈现出容复杂的分布。
一天内傍晚时体温最高,清晨温度最低,温度变化范围约为一度;儿童体温高于成年人,成年人高于老年人,女人高于男人;激烈运动时体温比安静时高。
内脏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内脏器官中肝脏温度最高,约38℃。肾脏、胰腺等次之,直肠温度又低一些;皮肤温度常在15-42℃范围内波动。通常,头部温度高于胸和腰部,胸、腰部高于四肢,手、脚趾温度最低;夏天,皮肤温度差异只有2-3℃,冬天可达20℃以上。
⑷ 人体皮肤 最高温度
不知道啦
只是进来玩玩
巴黎野玫瑰里不是说人体的温度早晨时是高楼0.2度
⑸ 身体温度那里最高
应该是腋下和口腔了, 人的身体温度最高的部位是肝脏,其次是血管和肌肉,最后才是皮肤。
⑹ 人体什么部位温度最高
人体最高温度是腋下!!!!
俄罗斯海军有种落水后的求生姿势就是双腿卷曲,双手紧紧夹住腋下来防止温度的流失!(注:俄罗斯海军在北冰洋,正常人落水存活时间不超过15分钟!)
⑺ 正常人体温度最高的位置
身体的每个位置的温度全是不一样的,可是遭受气侯温度差和男性女性的差别身体体温也是不一样。但是身体的人体正常体温都是一个平稳的范畴的,也不是不会改变的。一般人的正常体温是37.5摄氏,假如小于或高过这一温度,人体便会处于一个难受的情况下,那麼身体哪个位置温度最大呢?
space
人体内脏中肝脏温度最大约38℃,肾脏功能,胰腺等其次,直肠温度又低一些。
皮肤温度经常在15-42℃范畴内波动。一般头部温度高过胸和腰部,胸,腰部高过四肢,手,脚指头温度最少。
夏季,皮肤温度差别仅有2-3℃,冬季达到20℃以上,男性睾丸仅仅相对性男生而言是身体温度最少的位置之一 ,足部是离心脏最远,毛细管细微,两脚的人体脂肪非常少,隔热保温特性差,而且手心,足心没有体毛,欠缺保暖的"天然屏障"因而是全身温度最少的位置。
一切正常身体口腔温度为36.3℃~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0.5℃。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2℃~0.6℃。
一天当中,早晨2~5时人体体温最少,中午5~7时最大,但一天以内温度差应低于0.8℃身体通常这种地区温度较低:膝关节,手脚部,腰臀,耳朵里面。
space
人是由很多人体器官和组织组成的一个繁杂的总体,是温血动物。人要在各种各样自然环境下日常生活,因而人体体温也展现出繁杂的遍布。
一天内黄昏时人体体温最大,早晨温度最少,温度转变范畴约为一度。儿童体温高过成人,成人高过老人,女性高过男生。猛烈健身运动时人体体温比清静时高,内脏器官温度高过皮肤温度。
拓展材料:
身心健康人的体温是相对性稳定的,当体温超过人体正常体温的最大程度时称之为发热,便是平时大家常说的发烧。旧思想觉得人体正常体温为37℃。
但由于检测位置、时间、时节及个别差异等要素的影响,因此 如今觉得人体正常体温不可以简易以一个数据37℃来表明。
发热
在大家的身体有专业部门管理特异性免疫的位置(大脑皮层与中脑下边),我们将其称作特异性免疫神经中枢,它根据神经、血液等要素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排热全过程,使人体体温波动于一切正常范畴以内,因此 身心健康人的体温就能维持相对性稳定。
一些外地人的或内部的物质均可功效于特异性免疫神经中枢,毁坏熔点与排热中间的稳定平衡,机体就主要表现为发热,医药学将这种能造成发热的物质通称为致热源。
space
自然,特异性免疫神经中枢本身神经功能紊乱也可造成发热。依据发热水平的高矮(口腔温度),能够 区别为:低烧:37.4℃~38℃;中等水平度热:38.1℃~39℃:高烧:39.1℃~41℃;超高热:41℃以上。
因为机体的能源关键来自肌肉,在致热源的功效下,肌肉收拢非常明显,因此 在体温升高前病人通常有畏冷、寒颤,随之高烧。
发热自身并不是一种病,它仅仅某类病症的一种临床症状,在对发热采用用药治疗时,别忘记依据发热的发病原因,做进一步解决,必要时上医院门诊就医医治。
⑻ 人体表温度最高的是哪个部位
心脏,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部位.医学上血液有利于维持人体温度,人失血过多会感觉身体冰凉.
⑼ 人体皮肤所能直接承受的最高温度
最高体温极限:大约46.5℃
30℃是最舒服不过的,这样的温度人体会感到凉热适中。
如果在33℃这样的温度下连续工作两三个小时,作为人体“空调”的汗腺就会开始启动,并通过微微涔汗散发所蓄积的体温。到了35℃时,浅静脉就会出现扩张现象,皮肤微微出汗,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这时对于个别年老体弱散热不良者来说,需要进行局部降温,以免出现不良症状。
身体开始报警的温度是36℃。这个时候,人体会通过蒸发汗水,散发热量进行“自我冷却”,此时身体已拉响报警。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大约排出5升汗液,可带走15克钠,50毫克维生素C及其他矿物质,血容量也随之减少。因此人体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料,以防电解质出现紊乱现象。
38℃时,人体的多个脏器将参与降温活动。当气温升至这个温度时,人体通过汗腺排汗已难以保持正常体温,肺部会急促“喘气”呼出热量,心跳速度随之加快,输出比平时多60%的血液至体表,参与散热。此时,各种降温措施、心脏药物保健及治疗等措施务必要到位。
39℃是个危险的数字。这时人体的汗腺濒临衰竭。尽管汗腺疲于奔命地工作,但可能会无能为力,很容易出现心脏病猝发的危险。
当气温达到40℃时,人体此时的大脑将会顾此失彼。这样的高温已经直逼生命中枢,以致出现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现象。这时,必须要立即转至阴凉地方或借助较好的降温措施进行降温。
41℃已经到了严重危及生命的高温。此时,排汗、呼吸、血液循环等一切能参与降温的器官,在开足马力后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的状态。特别是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更要高度注意。
⑽ 人体什么地方温度最高啊,温度最低的地方
内脏器官中肝脏温度最高约38℃,肾脏,胰腺等次之,直肠温度又低一些。
皮肤温度常在15-42℃范围内波动。通常头部温度高于胸和腰部,胸,腰部高于四肢,手,脚趾温度最低。
夏天,皮肤温度差异只有2-3℃,冬天可达20℃以上,睾丸只是相对男人来说是身体温度最低的部位之一 ,脚部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毛细血管细小,双脚的皮下脂肪很少,保温性能差,并且掌心,足心没有汗毛,缺乏御寒的"天然屏障"因而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
正常人体口腔温度为36.3℃~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0.5℃。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2℃~0.6℃。
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0.8℃人体往往这些地方温度较低:膝盖,手足部,腰臀,耳朵。
人是由许多器官和组织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是恒温动物。人要在各种环境下生活,因此人体温度也呈现出复杂的分布。
一天内傍晚时体温最高,清晨温度最低,温度变化范围约为一度。儿童体温高于成年人,成年人高于老年人,女人高于男人。激烈运动时体温比安静时高,内脏温度高于皮肤温度。
(10)人体皮肤哪里温度最高扩展阅读:
健康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当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的最高限度时称为发热,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发烧。传统观念认为正常体温为37℃。
但因为测试部位、时间、季节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现在认为正常体温不能简单以一个数字37℃来表示。
发热
在人们的体内有专门负责管理体温调节的部位(大脑皮质与丘脑下部),我们将其称之为体温调节中枢,它通过神经、体液等因素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波动于正常范围之内,所以健康人的体温就能保持相对恒定。
一些外来的或内生的物质均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破坏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机体就表现为发热,医学将这些能引起发热的物质统称为致热原。
当然,体温调节中枢自身功能紊乱也可引起发热。根据发热程度的高低(口腔温度),可以区分为: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由于机体的热能主要来源于骨骼肌,在致热原的作用下,骨骼肌收缩特别强烈,所以在体温升高前患者往往有怕冷、寒战,继之高热。
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病,它只是某种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在对发热采取对症治疗时,不要忘记根据发热的病因,做进一步处理,必要时上医院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