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巨幼细胞性贫血有哪些表现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舌炎等,以舌炎最为突出。此时,患者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俗称“牛肉舌”,伴有疼痛。维生素B12缺乏时,常伴神经系统表现,如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或“踩棉花样”感觉等周围神经炎、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后者多见于恶性贫血,儿童和老年患者常出现精神症状,如嗜睡或精神错乱。其主要临床类型有以下3类。
(1)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叶酸缺乏为主,患者常有营养缺乏病史,新鲜蔬菜摄入少,又极少摄入荤食,加上饮食和烹调习惯不良,因此常伴有复合性营养不良表现,如缺铁、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蛋白质。本病好发于妊娠期和婴儿期。1/3的妊娠女性有叶酸缺乏。妊娠期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发生于妊娠中末期和产后,感染、饮酒、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合并溶血、缺铁及分娩时出血过多均可诱发本病。婴儿期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好发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
(2)恶性贫血是原因不明的胃黏膜萎缩而导致的内因子分泌障碍以及维生素B12缺乏。多数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恶性贫血的发病可能和自身免疫有关,90%左右的患者血清中有壁细胞抗体,60%的患者血清及胃液中找到内因子抗体,有的可找到甲状腺抗体。恶性贫血可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显著萎缩,有大量淋巴、浆细胞的炎性浸润。本病和遗传也有一定关系,患者家族中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于其中70%~95%的病例,也可先于贫血出现。
(3)药物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药物可干扰叶酸或维生素B12的吸收和利用,如氨甲喋呤、氨苯喋啶、乙胺嘧啶、苯妥英钠、鲁米那钠等。
② 老年人罹患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后,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临床上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除药物治疗外,其中饮食上内要注意3点。
(1)多食容含维生素B12或叶酸丰富的食物如肉类、肝、鱼、蛋、肾、奶等;绿色新鲜蔬菜、水果、酵母、肝、肾和蘑菇中维生素B12的含量也较高。
(2)纠正偏食,改进饮食种类长期素食的老人易出现维生素B12缺乏。食用蔬菜量过少者易出现叶酸缺乏。当牙齿脱落的老人出现咀嚼困难,或脑卒中(中风)的老人出现吞咽困难时,应为他们调整饮食成分,为他们制作软食或糊状饮食,保证老人的营养。
(3)改正不良烹调习惯叶酸的性能不稳定。光照及煮沸即可分解破坏叶酸。腌制及储存过久也可破坏叶酸。因此,去掉不良烹调饮食习惯显得非常重要。
③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饮食要注意哪些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一般都存在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人体主要是通过饮食来摄取专这两种营养元素的,因此,正属确的饮食对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康复而言,非常重要。
首先,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和不长期素食。同时,应针对性地多吃富含叶酸的绿色新鲜蔬菜和发酵类食物及富含维生素B12的动物性食物,应为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适时增加菜汤、果羹等食品。改善烹调习惯,避免烹调过度,因为叶酸在高温环境下易于被破坏。多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水果,因为缺乏维生素C时,叶酸的吸收率也会下降。同时,还要忌酒。
④ 巨幼细胞性贫血该怎么治疗
(1)病因治疗仍是关键应积极通过积极而全面的全身检查来发现和去除病因。主要包括胃镜、肠镜检查等,以便发现原发疾患。
(2)补充治疗也就是“缺啥补啥”,应补足应有的储存量。维生素B12缺乏时,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每天100μg,连续2周,以后改为每周2次,共4周,或直到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为止,这即是最初6周的治疗,维生素B12总量应在2000μg以上。以后则改为维持量,每月100μg,也可每2~4月给予1mg,但应每月给予一次维持量,这样患者的复发机会较少。
有神经系统症状者维生素B12剂量应稍大,且维持治疗宜每2周进行一次。神经系统症状持续存在的时间超过1年者难以恢复。凡恶性贫血、胃切除者,以及先天性内因子缺陷者,均需终身维持治疗。维生素B12缺乏者是禁止单用叶酸治疗的,因为这会加重神经系统的损害。
叶酸缺乏者可口服叶酸治疗,每日3次,每次5mg。对肠道吸收不良者也可肌肉注射甲酸四氢叶酸钙3~6mg/天,直至贫血和病因被纠正为止。如果不能明确患者缺乏的是哪一种营养素,也可以将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应用。也有人认为对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两者合用比单用叶酸的效果好。
补充治疗开始1周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达到高峰,2周内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正常,约4~6周贫血得到纠正。
⑤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种怎样的疾病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并合成障碍所致贫专血。其特点为外周血属的红细胞体积增大,骨髓中出现形态及功能异常的巨型变细胞。这种幼稚细胞多数在骨髓内破坏,成为无效应细胞生成。除造血细胞外,在运转较快的细胞和胃肠道上皮细胞等,也有类似的改变。
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贫血,并见有贫血的一般症状;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及舌炎,舌质红、乳头萎缩、舌面光滑;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
⑥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怎样的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并合成障碍所致贫血。其特点为外周血的红细胞体积增大,骨髓中出现形态及功能异常的巨型变细胞。这种幼稚细胞多数在骨髓内破坏,成为无效应细胞生成。除造血细胞外,在运转较快的细胞和胃肠道上皮细胞等,也有类似的改变。
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贫血,并见有贫血的一般症状;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及舌炎,舌质红、乳头萎缩、舌面光滑;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
⑦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叶酸或(及)维生素B12缺乏。 1.叶酸缺乏的病因 (1)摄入不足:叶酸每天的需要量为200~400µg。人体内叶酸的储存量仅够4个月之需。食物中缺少新鲜蔬菜、过度烹煮或腌制均可使叶酸丢失。乙醇可干扰叶酸的代谢,酗酒者常会有叶酸缺乏。小肠(特别是空肠段)炎症、肿瘤、手术切除及热带性口炎性腹泻均可导致叶酸的吸收不足。 (2)需要增加:妊娠期妇女每天叶酸的需要量为400~600µg。生长发育的儿童及青少年以及慢性反复溶血、白血病、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叶酸的需要都会增加,如补充不足就可发生叶酸缺乏。 (3)药物的影响:如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影响四氢叶酸的生成。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对叶酸的影响机制不明,可能是增加叶酸的分解或抑制DNA合成。约67%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患者叶酸在肠内的吸收受抑制。 (4)其他:先天性缺乏5,10-甲酰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患者,常在10岁左右才被诊断。有些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患者常可出现急性叶酸缺乏。 2.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 (1)摄入减少: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储存量约为2~5mg。每天的需要量仅为0.5~1µg。正常时,每天有5~10µg的维生素B12随胆汁进入肠腔,胃壁分泌的内因子可足够地帮助重吸收胆汁中的维生素B12。故素食者一般约需10~15年才会发展为维生素B12缺乏。老年人和胃切除患者胃酸分泌减少,常会有维生素B12缺乏。由于有胆汁中的维生素B12的再吸收(肠肝循环),这类患者也和素食者一样,需经过10~15年才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临床表现。故一般由于膳食中维生素B12摄入不足而致巨幼细胞贫血者较为少见。 (2)内因子缺乏: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全胃切除术后和恶性贫血患者。发生恶性贫血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患者常有特发的胃黏膜完全萎缩和内因子的抗体存在,故有人认为恶性贫血属免疫性疾患。这类患者由于缺乏内因子,食物中维生素B12的吸收和胆汁中维生素B12的重吸收均有障碍。 (3)严重的胰腺外分泌不足的患者容易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不良:这是因为在空肠内维生素B12-R蛋白复合体需经胰蛋白酶降解,维生素B12才能释放出来,与内因子相结合。这类患者一般在3~5年后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临床表现。由于慢性胰腺炎患者通常会及时补充胰蛋白酶,故在临床上合并维生素B12缺乏的并不多见。 (4)小肠内存在异常高浓度的细菌和寄生虫也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因为这些有机物可大量摄取和截留维生素B12。小肠憩室或手术后的盲端襻中常会有细菌滋生以及肠内产生的鱼绦虫,都会与人体竞争维生素B12,从而引起维生素B12缺乏。 (5)先天性转钴蛋白Ⅱ(TCⅡ)缺乏及接触氧化亚氮(麻醉剂)等也可影响维生素B12的血浆转运和细胞内的利用,亦可造成维生素B12缺乏。
⑧ 巨幼细胞性贫血时怎样补充营养
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叶酸或(及)维生素B12缺乏。 1.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 2.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 3.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1)叶酸缺乏:口服叶酸5~10mg,3次/d。胃肠道不能吸收者可肌内注射四氢叶酸钙5~10mg,1次/d,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一般不需维持治疗。 (2)维生素B12缺乏:肌内注射维生素B12100µg1次/d(或200µg,隔天1次),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胃全部切除者需终生采用维持治疗,每月注射100µg1次。维生素B12缺乏伴有神经症状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一有时需大剂量500~1000µg/(次·周)长时间(半年以上)的治疗对于单纯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不宜单用叶酸治疗否则会加重维生素B12的缺乏,特别是要警惕会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3)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补充治疗后:要警惕低血钾症的发生。因为在贫血恢复的过程中,大量血钾进入新生成的细胞内,会突然出现低钾血症,对老年患者和有心血管疾患、纳差者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钾盐。
⑨ 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应选择哪些食物
巨幼红细胞贫血是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药物影响核苷酸代谢,导致DNA合成障碍而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也是临床常见的贫血之一,多见于婴幼儿、孕妇、乳母和进食新鲜蔬菜、肉类较少的人群。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应积极做好营养治疗,药物所致的应酌情停药。营养治疗要注意同时摄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坚持均衡饮食,并根据病况酌情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制剂。
(1)摄入均衡饮食
自然界中的叶酸多以二氢叶酸形式存在,广泛存在于各类动植物食物中。自然界中维生素B12主要有细菌合成,植物性食物中基本不含维生素B12,因此要注意均衡饮食,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同时摄入动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2)口服叶酸制剂
口服叶酸至贫血症状消失,如无原发病不需维持治疗。同时,有维生素B12缺乏者,需两者同时补充,否则会加重神经系统损伤。
(3)补充维生素B12
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选择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巨幼红细胞贫血如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表现,应持续治疗半年至一年;恶性贫血患者则需终身治疗。
(4)宜选食物
富含叶酸的食物如黄豆、菠菜、芹菜、猪肝、腐竹、番茄、小白菜、花生、核桃、竹笋、蒜苗、豌豆、鸡蛋、豆腐、橘子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主要有畜禽肉类、蛋类、鱼类、猪肝、海蟹等。
(5)少选或忌选食物
摄入食物宜多样化,无特别禁忌。继发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应注意原发病的饮食禁忌。
⑩ 什么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叶酸或/和维生素B12,致使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专碍所引起的一组贫属血,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此病特点是外周血及骨髓中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及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具有特殊的红细胞巨形及粒系、巨核细胞系巨形改变,因此,人们将这种贫血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此类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被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所以患者因此而发生贫血,同时还会并发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这种贫血可以由维生素B12或叶酸的单独缺乏引起,也可以因同时缺乏而引起。在我国,因叶酸缺乏而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较多见,发病区域以山西、河南、山东和陕西等西北地区为主,患病率为5.3%。本病也见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此外,妊娠女性和老年人也常患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