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人怎么护肤养发
(一)小黄瓜敷脸
作用:美白消炎舒适及方便指数 80%
小黄瓜应该是最常见的古老保养法,回由于小答黄瓜含丰富的维他命C及镇静保湿物质,算是不错的保养方式,可用来镇静晒伤后的肌肤,也具有收敛毛细孔、美白、保持肌肤水份的功效。
然而传统切片式的敷法比较难让肌肤吸收,最好捣碎后涂在面膜纸或纱布上,再敷于脸部。
2. 古代女人都是怎么护肤抗衰老的
吃养颜食品,中药美容,养颜,…。
3. 古代人怎么美白
1.武则天美容方
唐代女皇武则天,80岁高龄时仍然保持着青春般的容貌,不显衰老。《新唐书》上说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
武则天所用的美容秘方后来在唐代官府组织编写的药典《新修本草》上也有收录,不久又流传到民间。其方法是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不能带士。晒干后捣成细粉过筛,然后加面粉和水,调好后,捏成如鸡蛋大药团,再晒干。用黄泥做1个炉子,四旁开窍,上下放木炭,药团放中间。大火烧1顿饭时间后,改用文火再烧1昼夜,取出凉透,细研,过筛,放入干燥的瓷皿中。用时加十分之一的滑石粉,百分之一的胭脂,调匀,研细,沐浴或洗面、洗手时,用药末擦洗。
此方又名“神仙玉女粉”。
2.太真红玉膏
此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所用的美容秘方,使用后颜面红润悦泽,娇美异常。
方中取杏仁浸泡去皮后研为细末,与轻粉、滑石粉各等份合在一起,蒸过后加入少许冰片(又名龙脑)、麝香,用鸡蛋清调为膏状,每日早晨洗面后敷之。
唐玄宗时,后宫中有众多绝色佳人,独有杨贵妃一人受皇帝李隆基专宠,这除了因她天生丽质外,此方也起了很大作用。
“太真红玉膏”传出禁宫后,对后世影响很大,民间也纷纷应用。据说慈禧太后天天都要用,以至70多岁脸面仍然柔嫩、红润,未见皱纹和老人斑。
方中轻粉有大毒,杏仁有小毒,千万不可入口。
3.永和公主药澡豆
澡豆是古代洗澡用的一种粉状护肤剂,以豆粉为主,最好用黑豆粉,再配上各种药末制成,能起到滋润皮肤和预防皮肤病的作用。
唐代永和公主经常使用一种澡豆,使她保持了皮肤白嫩细腻,柔软而富有弹性。她的澡豆制法是:先把热饭倒入冷水中浸泡五六天,取上层清水煮沸,放入已溶化的鹿角胶和适量糯米,文火熬成粥。把粥摊开晒干。再把粥干与桃仁、杏仁(均汤浸去皮尖)、黑豆、白芷、白蔹、白及、白术、白茯苓、沉香、皂角及少许麝香一起捣为细末,密贮保存待用。洗澡时用以擦洗皮肤。
4.永乐公主美容茶
唐玄宗李隆基之女永乐公主,虽然生在宫廷,生活条件极为优越,但自幼瘦弱多病、面容干瘪无光。经一民间医生指点,永乐公主以当地蒺藜泡茶饮服,身体逐渐好起来,后来竟出落得如花似玉,异常健美。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云:“久服(蒺藜)长肌肉,明目轻身。”李时珍则称其可“补肾,治虚损劳乏”。
5.太平公主美容方
据民间传说,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常用一种美容秘方,能使人洁白如雪,光滑柔润。方法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采桃花阴干,研为细末,七月初七收鸡血调和,用以涂面擦身。
桃花的美容作用早为古人所认识,《神农本草经)云,桃花“令人好颜色”,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有美容作用。鸡血能治各种皮肤病,并可营养皮肤。桃花与鸡血调和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供给充分营养、故可以起到美容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药用以乌骨鸡血最好,疗效更显著。
6.庞三娘美容方
唐代名伶庞三娘,直到中年仍神采飞扬,丰姿不减,如同妙龄少女一般。她的美容秘方是以珍珠粉、云母石粉、绿豆粉、麝香、冰片与蜂蜜调配为面膏,用以搽面。珍珠粉、云母石粉和绿豆粉的比例为1:3:5,四季和冰片各少许。
珍珠为美容要药,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用珍珠粉 “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凡用作美容的珍珠。以新取为好,不可用已作为首饰或陪葬出土的。珍珠粉的制法是取新鲜珍珠洗好,用细棉白布包好,放沙锅中加水与豆腐同煮两小时,取出珍珠后捣为细未,再加水研磨,干燥后就可以使用。
7.清宫美容秘方
各个朝代的宫廷中都有不少美容秘方。清代慈禧太后常用的美容秘方是:绿豆粉6份、山奈4份、白附子4 份、白僵蚕4份、冰片2份、麝香1份,共研极细末,过细目罗,对胰皂124克搅匀。此方是光绪三十年六月二十三日经寿药房传出的。
8.莲花笑容方
莲花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出淤泥而不染,历来被喻为“花中君子”。莲花色味俱佳,可以食用,并有美容作用。《食药兼优花果谱》收录了服食莲花近十种菜谱。
《本草纲目》称莲花功效为“镇心益色,驻颜轻身”。书中并载有“服食驻颜”的方法,现录于后,以供应用:“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根八分,九月九日采实九分,阴干捣筛。每服方寸匕,温酒调服。”
“方寸匕”为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名。其形状如刀匕,大小为古代1寸正方,故名。l方寸匕约等于274毫升,盛金石药未约为2克,草木药未为1克左右。
9.珍珠美容粉
珍珠的美容作用早已为古人所认识,既可外用也可内服。用作美容的珍珠应以新采的为好(制法见《清宫美容秘方》)。
珍珠含多种氨基酸和碳酸钙,有营养皮肤的作用。用作美容时,每次服食0.6克~0.9克为宜,且要每隔10 天服1次。
据说服食珍珠粉也是慈禧太后的一个重要美容方法。
4. 你知道古人是用什么护肤吗
我们祖先使用过的“化妆品”、“护肤品”缤纷多彩,且不同的妆粉分工也很细,但均离不了益母草灰这种主要原料。由于草木灰含碱性,能够去除油污、腻垢,所以它一直是人们洗涤衣物、清洁身体的理想材料。而“益母草”,不仅生命力极强,处处都能生长,资源丰富,容易采集;而且益母草含有硒、锰等多种微量元素。
武则天的护肤品:益母草烧灰
唐代医典《外台秘要》(成书公元752年)就记录了我国历史上女皇帝武则天护肤、美容的过程:宫女打开金花盒,把盒内雪洁的细粉倒入一小盂米汤里,仔细搅匀。然后把这只金盂捧到武则天面前,女皇伸手舀起一捧浓稠的粉浆,涂到脸部和手上,轻轻地揉搓着,仔细地护理着皮肤……书里还清楚地交待,这是“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别看名字很抢眼,读了书中记载的此秘方配制过程,我才恍然大悟并很惊讶:原来武则天用来护肤和美容的“化妆品”就是把益母草烧成灰,然后用水拌成团,放在一种特制的小炉当中,以低温炭火慢慢煅烧,再把烧过的灰团反复研磨,最终得到“白色细腻”的细粉。至于具体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早晚洗漱时,取出少许益母草灰,兑和成灰浆,再将灰浆涂抹在脸、手上,反复擦揉。
埃及艳后是利用鸡蛋美容的,慈禧太后也是利用鸡蛋美容的,你也能利用鸡蛋使自己更加美丽。
将脸洗净,取鸡蛋1/4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15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20至30岁每周2次,30岁以上每周3次,蛋清适用于皮肤中性、油性;蛋黄适用于皮肤干涩无光泽,有细小皱纹者。
5. 古人怎么解决护肤问题的
古代有很高大上的化妆品和护肤品,用动物油脂制作涂抹身体的油膏,各种花草玉露驻容养颜。
一般来说,无非就是花瓣草药,甚至动物油脂,调制而成的各种合成品。粉状的、油膏的、固态燃烧的或浸泡在水中的,用法也是涂抹、擦拭、熏染都有。
有一句词儿叫‘六宫粉黛’,粉黛其实就是两种化妆品。
粉一般是用米做的,用来护肤,也可以化妆,我只记得一个简单的流程。
把米在水里泡个十来天,泡出酸味,然后捞出来磨成细碎的浆沫子。
磨好了扔一边晾着,等到粉末和浆水渐渐分离了,把水篦掉,再扔阳光处晒晒。
晒干净了,用小竹片刮,把最上面一层刮掉,下面的就是成品。
然后就可以搓一搓,往脸上抹了。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再放点添加剂,花油什么的,可以鼓捣出更高档的玩意。
黛就是画眉用的颜料,是化妆品,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各种颜色的都有。
但是有人考据说黛都是青色的,这点存疑。
描眉用的黛我记得是用一种叫万年青的单子叶植物研磨而成,具体工艺流程不明。
除了上面说到的粉黛,还有最出名的胭脂。
不过胭脂一般都是化妆品,制作方式无非就是花瓣研制,然后涂抹在面颊和嘴唇。
除了胭脂,还有一种面脂。
有一本书叫《齐民要术》。记载了很多民间技术的偏方,里面就有关于古代护肤品的。
《齐民要术》:“合面脂法,牛馈(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无髓,用脂可也)温酒,浸丁香、着香二种,煎法一同合泽。亦著青篙以发色。绵滤著瓷漆盏中,令凝。”
后来明代徐光启编撰《农政全书》的时候,老实不客气,把历代农书里涉及护肤品的段落全收了。
古代记载护肤品和化妆品配方的大多是农书和医书。
因为那时候用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的,不是农业作物就是医用草药。所以可以放心,不像现在都是化学成分。
6. 古代人是如何保养皮肤的
说到古代人的护肤,她们当然没有现在咱们用的雅诗兰黛、海蓝之谜、香奈儿等的一系列的化学制品,也不会像现代人一样,每天水、乳、霜等等一些列的工序,但是她们仍然会有如花似玉的容颜,这就要得益于博大精深的中药文化。
这就是古代人不同于现代人的护肤理念,她们更懂得内部的调养,懂得只有气血通畅才能有更好的肌肤状态。当然了,她们除了内调服用中药以外,一会有一些外涂的东西,比如胭脂。这样可以起到一定锦上添花的效果,让自己达到更佳的一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