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医院感染暴发后怎么报告
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特制定本程序。 1、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2、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科立即到病房核查 在确认暴发时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隔离病人加强消毒 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制定控制措施 分析调查资料 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报告 3.1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3.1.1感染管理科调查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3.1.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2书面报告: 经核查确诊后感染管理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4、应急处置 4.1隔离诊治病人 4.1.1将院内感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分室诊治,与其它普通病人进行隔离。 4.1.2将传染病人及时转送隔离病房进行正规的治疗和护理。 4.1.3相关科室联动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环境卫生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4.2环境处理 院感人员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垃圾处理工作。 4.3流行病学调查 4.3.1对所有院感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4.3.2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院感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4.3.3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5、制定控制措施 5.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医院感染。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5.2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5.3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5.4积极做好诊治控制工作。 5.5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必要时可采用关闭病房等措施。 (完)
㈡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处理流程是什么
1临床科室发现在病区内短时间内发现多种症状相同的病原菌 感染的病例后,由感染监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报告感染办,感染办证 实流行或爆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 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则证实有流行 或爆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 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 学调查。 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 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或 投药等。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 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 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一→报告感染办一→感染办核实流 行或爆发一→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一→同时查找感染源一隔离病 人一→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一→制定控制措施一→分析调查资料一→写出调 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㈢ 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Infection in the hospital breaks out):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及医务人员中,短时间出现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如何处置医院感染爆发扩展阅读
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㈣ 医院感染如何处理
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HAI)广义地说,它是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狭义地讲,它是指住院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非已处于潜伏期的,而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无论受感染者在医院期间或是出院以后出现症状。新的诊断标准将医院内感染定义为: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内感染。
根据中国对21所医院共11295例病人的调查,其发生率为8.4%。
治疗和预防根据不同的病原体进行相应的治疗,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药物,以求消灭院内感染源。医院应建立预防和管理院内感染的专门机构,制定预防方案和措施,并监督方案的实施。对院内各级人员进行经常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培训。要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一旦发生,应研究原因,制定对策。此外,医院内应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包括合理的建筑及病区设置、病人入院的清洁和出院的终末消毒、传染病人的隔离、污染物品及病人排泄物的消毒处理、接触病人者(包括医生、护士、卫生员和探视者)的处理等。并须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的筛选。防止滥用抗生素,以防耐药菌的产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