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身瘙癢用艾灸選哪些穴位
你好。腎來陰虛:是腎臟陰液不足自表現的證候.多由久病傷腎,或稟賦不足房事過度,或過服溫燥劫陰之品所致.臨床表現:腰膝酸疼,眩暈耳鳴,失眠多夢,男子陽強易舉,遺精,婦女經少經閉,或見崩漏,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顴紅,溲黃便干,舌紅少津,脈細數.
這種病症是適合艾灸的。在艾灸時注意這些就好:灸足三里,腎俞穴,命門穴。艾灸的時候掌握好時間,每次艾灸在15-20分鍾。每天一次,一般10次為一個療程。這種方式見效快,無痛苦,無副作用,簡單又省錢。
⑵ 艾灸皮膚癢怎麼回事 艾灸的好處有哪些
艾灸皮膚癢是排毒反應好的效果。是風邪排出來了!艾灸具有祛寒除濕,溫補腎陽,疏通經絡的作用。對虛寒性的問題很有效果,但對陰虛火旺者不實用!
⑶ 皮膚瘙癢症的針灸療法是什麼
(1)針刺和艾灸(或艾卷條)可應用於各種皮癢症,可根據不同部位選擇。
(2)0.25%普魯卡因穴位封閉,或與維生素B12、B1,混合進行穴位封閉,或用皮質激素加利多卡因混合進行穴位封閉。
(3)對外陰瘙癢症,根據作者經驗,用異丙嗪(0.05~0.10mg/ml)作穴位封閉,取穴會陰及雙側血海、肝俞,每次0.5ml,每天或隔天1次,5次為一療程,3~5次後即收效,療效持久。
⑷ 艾灸時灸的地方皮膚癢是怎麼回事
當時有一點癢沒事。灸過一會就好了。就像離火近了。不光會熱。還會有一點癢。正常的。
⑸ 小孩子皮膚癢要艾灸哪些部位
病情分析: 你好,你說的情況應該是過敏的原因造成的 指導意見: 艾灸作用不大的,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況,口服氯雷他定顆粒,保持孩子的飲食營養與保暖的情況。
⑹ 艾灸時皮膚發癢的問題
這是 好現象,是病邪外排的反應,不要擔心
⑺ 洗澡後皮膚發癢是怎麼回事艾灸有用嗎灸哪些地方
皮膚瘙癢復症屬於神經精神性皮膚病,制是一種皮膚神經官能症疾患,屬中醫「癢風」的范疇。其瘙癢發生於全身或局部,常常為陣發性,尤以夜間為重,中醫認為,風邪,濕邪,熱邪,血虛,蟲淫等為致病的重要原因,治療應以疏風祛濕,清熱解毒,養血潤燥,活血化瘀為原則,以達到驅邪扶正止癢的功效。
參考穴位如下:
灸曲池穴--清肌膚之熱,又清胃腸濕熱,起到搜風止癢的作用;
灸血海穴--養血潤燥,祛風止癢;
灸膈俞穴--活血止癢;
灸足三里穴--鎮靜安神,通絡活血,調理皮膚。
謝謝採納~
⑻ 濕氣重,皮膚癢,想試試艾灸,想問問兩張圖片哪種艾灸方式比較好
皮膚癢,復應該只有兩種原因,一就制是你有皮膚問題,例如癬類,需要用葯看醫生。二是肌膚過於乾燥引起的瘙癢,主要現象就是會有產生細小的乾燥皮屑,抓撓後會有紅色小點。
如果是後者的話,建議你在春秋冬的時候減少沐浴次數,一周1-2次即可,然後就是控制水溫(不要超過40度)與人體相仿的溫度比較好,減少去角質的次數。因為這三個季節本來就偏於乾燥,洗澡會帶走體內大量的水分,所以適當的減少沐浴次數會有一定的幫助。在選擇日常潔面產品的時候一定不要用深層清潔的,會帶走肌膚過多的油脂和水分,容易造成水油不平衡,就算是選用深層清潔產品也是一周用一次即可,不然反而會使肌膚變的糟糕。其次就是潔面和沐浴後及時的塗抹水和乳液,鎖住肌膚的水分,在乾燥的部位可以反復塗抹幾回。
日常可以在家中或者辦公處放個加濕器,減少空氣乾燥引起的肌膚水分蒸發。貼身衣服最好選擇純棉的稍微寬松一些的透氣性好的。平時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攝食辛辣的食物,按點休息減少熬夜次數,保證睡眠質量。
⑼ 濕氣重,皮膚癢艾灸哪些穴位
我爸爸濕氣也重,我幫他買了一大包艾葉,他每天晚上用一盆熱水,放一把艾葉用來泡腳,一個月後感覺好很多。
⑽ 艾灸排毒止癢的方法
一.艾灸方法:
點燃一支艾條,燃燒端對著皮膚上方(專業叫法為穴位)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烤,一般每處位置熏烤10~3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因為手拿著艾條操作不方便,且易產生疲勞,可以配合使用各種艾灸器具,如溫灸盒、溫灸架、隨身灸等。
二.艾灸的位置:
我們知道了怎麼艾灸,是不是隨便熏烤什麼位置都能達到保健和治療的目的?不是的,艾灸的原理是依據中醫的經絡理論,刺激某處的穴位,達到調整全身的目的,不同的位置作用也不一樣。那麼我們在艾灸時,灸哪些位置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保健或治療目的?在這里,有幾個方法告訴大家:
1.依痛點來做為艾灸的位置。這一點請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不懂經絡如何艾灸?
2.我們可以到養生館、或中醫院,請專業人員給我們做按摩、針刺、艾灸、推拿等手法,她們做的位置就是我們可以在家裡自己做的位置。
3.查看一些艾灸書籍,了解一些附和我們身體狀況的經絡穴位。開始我們不清楚穴位的具體位置,可以上網查看大概位置,再用手按摩,體會哪處較周圍比較敏感,就在哪兒做艾灸。
4.我們了解一些常用的保健位置,比如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太淵、太溪、中脘、天樞、大椎等等,針對這些位置艾灸,可以增強體質,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大穴,我們都要記,這些穴位,也是先依按摩來確定有沒有痛點、敏感點來重點做艾灸保健。
5.我們不需要了解很詳細的穴位,我們記想大體位置有什麼功效即可,如下:
a.)用艾條來回熏肚臍以下的小腹處,一周2~3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這種方法:可以補腎,又可以調理下焦,女孩還可以治療痛經等婦科病。
b.)腹部受涼、腹瀉等,用幾根艾條熏肚臍四周的位置,可以祛寒、治療腹瀉、便秘等調理中焦。
6. 具體的艾灸,要想達到治病的目的,擔心不知補瀉而影響健康。應該到正規的醫院進行艾灸,詳細說明你想在家做自我治療保健,要求醫生告訴你如何進行艾灸和具體位置。
三.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這些都是根據自身的艾灸經驗自由掌握,時間長了就會運用自如。
2.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艾絨易燃,在施完艾條灸後,一定要將火熄滅,避免發生火災。更多注意事項,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艾灸的注意事項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