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真菌性皮膚病是怎麼引起的
病理病因
淺部真菌病是由寄生於角蛋白組織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膚病,其病原菌可分為:
一.皮膚癬菌:寄生在皮膚角蛋白組織致病真菌統稱為皮膚癬菌。該菌憑其侵犯組織不同和培養特點差異把它再劃分以下三屬:
(一)毛癬菌屬:侵犯皮膚、毛發和甲。本菌屬已查明有13種可使人類致病。常見有黃癬菌、紅色毛癬菌、斷發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彼等培養特點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二)孢子菌屬:侵犯毛發及皮膚,在中國以鐵銹色小孢子菌、羊毛樣小孢子菌等為多見;這些培養特徵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已報道有8種能引起人類發病。
(三)表皮癬菌屬:侵犯皮膚和甲。本菌屬僅絮狀表皮癬菌一種可使人類致病,其培養所見呈杵狀或梨形大分子孢子。上述三屬的皮膚癬菌,感染人體後可引起組織反應而發生紅斑丘疹、水皰、鱗屑、斷發、脫發和甲板改變等。按其侵犯部位差別,臨床可分為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和甲癬。
二.角層癬菌:寄生於皮膚角層或毛干表面的致病真菌可謂之角層癬菌。此類癬菌又分兩型,即角層型和毛發型。前者有花斑癬菌、紅癬微細棒狀桿菌,曼遜氏癬菌及威尼克氏癬菌;後一型有腋毛癬菌。由於角層癬菌是寄生於人體組織的表面,故一般不引起組織的炎症反應,即使有也極輕微。
流行病學
淺部真菌病流行頗廣,遍布在世界各地區,在我國也是常見多發病。發病率,據上海幾家醫院報告,該類皮膚病占皮膚科門診患者總數的第二或第三位,有的甚至居首位;某部隊依據1985年空軍醫院調查滇桂前線官兵發病情況的資料:該院對某集團軍2370名官兵進行查體,結果發現罹患淺部真菌病的人有1414名,占被檢人數的59.66%;在附屬一、二院對1955-1964年門診初診費40731病例統計,本類疾病6108例佔15.98%。淺部真菌病發生與菌種類別、個體抵抗菌力及環境有關,但這一類皮膚病之所以流行這般廣泛,發病率如此之高,究其原因可能與下面因素有關:
一.真菌生活力極強:該菌不含葉綠素、無光合作用能力,只憑寄生或腐生來生存。真菌喜好潮濕溫暖的環境、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26℃,在pH值此3.0-10.0條件下皆可生長。雖然對高溫(45℃以上)抵抗力弱,但溫度在4℃以下卻有很強適應力.對紫外線、放射線等也有相當的抵抗力。由此可見,真菌對生活條件要求不苛刻。故此,人們可從大氣中、動植物的體上、人類糞便、地板上和土壤里等可培養檢出致病真菌,總之,真菌生活能力極強,在自然界中幾乎無處不存在,所以真菌感染人類的機會自然也隨之增加。
二.帶菌者是造成淺部真菌病菌流行傳播的主要原因:由於人們對癬的危害性認識還不夠,因而不重視它,有病往往任其發展。以足癬而論,多數患者,病情不很嚴重,僅微癢而已,故從不主動去求醫;某些病人即使有較明顯症狀,亦仍不積極醫治,緣於患病日久,習以為常了;還有部分患者,雖經治療而獲痊癒,但因感染源沒有控制,又無預防措施,所以往往再次復發。以上例舉的三種人都是帶菌者,其最終造成後果:對已則可能引起自身傳染而招引他處發生癬;對社會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向周圍人群傳播。
三.致病真菌傳播場所廣泛以致預防頗困難:引起本病傳播場所相當廣泛,可以通過公共物品,象拖鞋、浴盆、腳盆、毛巾、理發工具等而使病原菌廣為傳播。由此可見,上述公共場所必須有嚴格管理制度和消毒措施,否則欲控制其發病率則不容易實現。
四.機體自身抵抗力強弱對本病流行也有不容忽視的作用:雖然有人認為真菌傳染力低,即便在趾間,如果局部不破傷,還是不易發病。但眾所周知,不講究個人衛生的人;患有全身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惡性腫瘤等;長期因病而使用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及抗生素等。以上情況,無疑將對癬病的發生起促進作用。
五.外界環境與癬的流行也有重要關系:真菌喜在潮濕環境中生長繁殖,故本病好發於趾間,並多見在濕熱地區和炎熱夏季發病或加重。
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淺部真菌病是具有一定傳染性,既可自身傳染,也可傳染他人。本病傳染方式:一則直接接觸傳染,如頭癬的發病往往是直接接觸罹患頭癬的兒童或患有癬病的動物後引起;二則間接接角傳染,如經常使用癬病患者用過的東西,象拖鞋、枕巾、擦腳布等就可能發生癬。
❷ 真菌性皮膚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都說了是真菌性的。肯定是各類真菌咯。真菌具有高度的傳染性,與此類皮膚病患者親密接觸,是很容易被感染到的
❸ 真菌性皮膚病和寄生蟲性皮膚病什麼區別
查找到病原體可確診!
真菌性皮膚病俗稱癬,皮膚鱗屑狀剝落,或起水版泡,疼,癢,取皮屑加10%~20%KOH蓋上權蓋玻片,並加熱使組織溶解透明,用低倍鏡和高倍鏡觀察是否有酵母型細胞、菌絲、菌絲體和孢子
寄生蟲引起皮膚病,一般常見的是蠕形蟎,被寄生的皮膚,一般會有局部紅腫,炎性
細菌,葡萄球菌可引起燙傷樣皮膚綜合征、毛囊炎,做細菌培養
❹ 什麼是真菌性皮膚病
你好!真菌性皮膚病,亦稱皮膚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類皮膚以及黏版膜、毛發和甲等權皮膚附屬器的一大類感染性疾病。是皮膚癬菌侵犯表皮,所引起的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臨床上多呈水皰鱗屑型表現,損害多限於一側,初發生小水皰,數目多少不一,皰液乾涸後脫屑,范圍日漸擴大,久之脫屑處皮膚粗糙增厚,皮紋寬深,失去正常的光澤,柔韌性,觸之有粗沙感。
❺ 什麼是真菌性皮膚病
人類的真菌感染源均來自外在環境,通過吸入,攝入或外傷植入而獲得少數真菌可使正常內人致病。大部容分則只在特殊條件下致病多侵犯衰弱的宿主。真菌一般分為皮膚癬菌酵母菌和黴菌真菌病。在臨床上一般分為淺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兩大類。如果有這方面的疾病應盡早治療,北京華醫中西結合皮膚病醫院對這類疾病很有研究,可以治好這類疾病。
❻ 真菌性皮炎有什麼表現
?皮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真菌性皮炎也是其中的一種,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並不是那麼常見,下面就是成都民生醫院專家對真菌性皮炎症狀的介紹: 真菌性皮炎一般都是由於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真菌性皮炎症狀一般是多發於皮膚皺褶部位,如腋窩、腹股溝、女性乳房下皮膚等處。真菌性皮炎症狀中的皮疹處皮膚潮紅,有輕度的腫脹,如果嚴重的話是會出現糜爛,其分泌物會有股異臭味道。 臨床上真菌性皮炎症狀表現為: 1.皮膚的真菌性皮炎可同時侵犯口腔或外陰粘膜,常有乳酪樣分泌物呈假膜狀。 2.小兒真菌性皮炎還常累及軀干,頸部皮膚,真菌性皮炎症狀呈廣泛密集紅色斑丘疹,外觀似熱痱。 3.真菌性皮炎症狀一般是多呈局部皮膚潮紅,輕度腫脹,表面可糜爛,分泌物有異臭味。但是真菌性皮炎症狀有時也可呈乾燥,脫屑的。它一般跟皮炎濕疹症狀也是一樣的,要從多方面來看的。 推薦閱讀:分型滅菌免疫平衡療法 全面治療皮炎濕疹 分型滅菌免疫平衡療法通過控制皮膚腺體的分泌狀態,達到調節機體內分泌和性激素平衡的目的,活血化瘀,清熱排毒,促進皮脂代謝,再配合中葯進行綜合治療,全面改善新 陳代謝與血液微循環。此治療技術配合醫院特色中葯熏洗熏蒸,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細胞修復抗敏分型療法,即分型滅菌免疫平衡療法。 由於皮炎種類多,有很多分型 ,因此,治療應該根據不同類型進行不同治療措施。傳統治療方法不分型,直接進行治療,效果不明顯。而「分型滅菌免疫平衡療法」採用的是平衡調理滅菌療法診治,針對不同病型採取最適合的治療措施實施治療,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效果突出。 希望專家對真菌性皮炎的介紹能對你有所幫助!
❼ 真菌性皮炎都有什麼症狀
?皮炎的種類繁多,病因復雜。真菌性皮炎是皮炎種類中少見的病情之一。專家提示:真菌皮炎是比較難治療的,因為真菌跟人體非常相似,所以建議廣大患者最好是到正規專業的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後,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真菌型皮炎與中醫的「牛皮癬」、「攝領瘡」等相類似。因風濕蘊膚,經氣不暢所致。好發於頸部、四肢、腰骶,以對稱性皮膚粗糙肥厚,劇烈瘙癢為主要表現的皮膚性疾病。真菌型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病。為常見多發性皮膚病,多見於青年和成年人,兒童一般不發病。夏季多發或季節性不明顯。? 1、真菌型皮炎初發時,僅有瘙癢感,而無原發皮損,由於搔抓及摩擦,皮膚逐漸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圓形或多角形,堅硬而有光澤,呈淡紅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因有陣發性劇癢,患者經常搔抓,丘疹逐漸增多,日久則融合成片,肥厚、苔蘚樣變,表現為皮紋加深、皮嵴隆起,皮損變為暗褐色,乾燥、有細碎脫屑。斑片樣皮損邊界清楚,邊緣可有小的扁平丘疹,散在而孤立。皮損斑片的數目不定,可單發或泛發周身,大小不等,形狀不一。 2、真菌性皮炎好發於頸部兩側、頸部、肘窩、腘窩、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見於腰背部、眼瞼、四肢及外陰等部位。皮損僅限於一處或幾處為局限性神經性皮炎,若皮損分布廣泛,甚至泛發於全身者,稱為泛發性真菌型皮炎。 3、自覺症狀為陣發性劇癢,夜晚尤甚,影響睡眠。搔抓後引直血痕及血痂,嚴重者可繼發毛囊炎及淋巴炎。 4、真菌型皮炎為慢性經過,真菌型皮炎症狀時輕時重,治癒後容易復發。 上面就是專家對?的介紹。需要提示廣大患者的是:發現有以上症狀的出現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就診,以免貽誤最佳治療時間。
❽ 真菌性皮膚病有哪些分類及症狀
真菌性皮膚病是由於真菌滋生而導致的一些皮膚病,這樣的皮膚病非常多,主要是一回些癬類等。答足癬:俗稱」腳氣」,多見於成年人,南方發病率高,冬輕夏重,經常穿膠鞋的人患病率較高。臨床分四型:角化過度型。皮損由於角化過度而致皮膚增厚,粗糙。冬天常發生毆裂和疼痛。水泡型。水皰常位於足底,皰壁厚而不容易破,內容透明,成群分布。水泡周圍皮膚正常,有瘙癢。浸漬糜爛型。皮膚損傷處由於潮濕,浸軟變白,擦去表皮後露出紅色糜爛面,發生於第三、四趾間,常有劇烈瘙癢。丘疹鱗屑型。皮損位於足底、足緣、足根、表現為紅斑、丘疹。
❾ 真菌性皮膚病怎麼治療
對於這類真菌性皮膚病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發病部位、病情等選擇合適的方法回。手足癬:局部治答療為主,根據不同類型而選不同的抗真菌葯。水皰型:可用配劑,復方苯甲酸酒精,復方士槿皮酊。浸漬糜爛型:滲出液不多時用足粉,足爽粉;滲出液多用1:5000PP粉。角化型:復方苯甲酸軟膏。甲癬:必須清除病甲,方法有外科手術撥甲;病甲清除後用碘酒清除真菌,直至新甲長出。
❿ 真菌性皮膚病是怎樣引起的
真菌性皮膚病是一種嚴重摧殘人們身心健康的頑症,它是由內毒淤積、外毒侵入引起的。專 真菌性屬皮膚病大多分為:淺部真菌性皮膚病和深部真菌性皮膚病。淺部類有頭癬、足癬、體癬、股癬、手癬、甲癬、花斑癬、疊瓦癬。深部類有念珠菌病、孢子絲菌病,著色黴菌病、毛霉病、蛙糞霉病、組織胞漿菌病、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足菌腫、疤痕性芽生菌病、青黴病、鼻孢子菌病、隱球菌病、麴黴病、放線菌病、奴卡菌病、耳真菌病、交鏈孢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