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手被凍傷了怎麼辦
1、低溫寒冷侵襲所引起的損傷稱凍傷。凍傷可為局部或全身(凍僵,多因寒冷、潮濕、衣物及鞋帶過緊所致,常發生於皮膚及手、足、指、趾、耳、鼻等處。凍傷分四度。第一度凍傷最輕,亦既常見的「凍瘡」,受損在表皮層,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症狀在數日後消失,愈後除表皮膠落外,不留瘢痕。二度凍傷傷及真皮淺層,傷後除紅腫外,伴有水泡,泡內可為血性液、深部可出現水腫,劇痛,皮膚感覺遲鈍。三度凍傷傷及皮膚全層,出現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覺夾失,傷後不易癒合,除遺有瘢痕外,可有長期感覺過敏或疼痛。四度凍傷傷及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頭,可出現壞死,感覺夾失,愈後可有疤痕形成。
2、治療首先須脫離寒冷環境,除去潮濕衣物,置身於溫水中逐漸復溫,對全身嚴重凍傷必要時可行人工呼吸,增強心臟功能,抗休克,補液,對凍瘡除復溫按摩外,可用酒精辣椒水塗擦,效果較好,或有5%樟腦酒精,各種凍瘡膏塗抹,有一定療效。二度凍瘡如有水泡,可用消毒針穿刺抽出液體,再塗抹凍瘡膏。三、四度凍傷則須在保暖的條件下搶救治療。
3、預防凍傷主要是注意保暖,增強抗寒冷力。
\
凍瘡
眾所周知,凍瘡是人體的暴露部位受到寒冷刺激而發生的。在人們的想像中,發生凍瘡的高峰,應該出現在冬季的嚴寒期內,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專家指出,手、腳受到凍傷,特別是腳的凍傷病人則多發生在秋末冬初天氣還不太冷的時段。故此時被稱為全年中第一凍傷高峰期,預防凍瘡的最佳時機也是秋末冬初。
對策:
預防凍瘡的具體方法是從秋末冬初開始就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凍瘡的部位,如手和腳。開始每天浸泡半小時,以後浸泡一小時,其次是注意局部保暖,如天氣寒冷時外出要早使用口罩、手套、防風耳套、圍巾等。鞋子也應穿得暖暖的,但不宜過緊。另外,可適當吃些牛肉、羊肉等溫補食品以增強身體的耐寒能力。如果是中醫診斷為陽虛內寒的人,可及早內服六味地黃丸之類的中成葯物作為預防。
健康提醒
疾病預防:凍瘡、皮膚病
飲食調節:冬天是進補養身最佳時節,多喝湯是增強體質的好辦法。雞湯、骨頭湯、魚湯、菜湯能起到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凈化血液的作用。
健身運動:加強鍛煉,可做擴胸運動、呼吸健身操
低溫寒冷侵襲所引起的損傷稱凍傷。凍傷可為局部或全身(凍僵),多因寒冷、潮濕,衣物及鞋帶過緊所致,常發生於皮膚及手、足、指、趾、耳、鼻等處。凍傷分四度。一度凍傷最輕,亦即常見的「凍瘡」,受損在表皮層,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症狀在數日後消失,愈後除有表皮脫落外,不留瘢痕。二度凍傷傷及真皮淺層,傷後除紅腫外,伴有水泡,泡內可為血性液,深部可出現水腫,劇痛,皮膚感覺遲鈍。三度凍傷傷及皮膚全層,出現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覺喪失。傷後不易癒合,除遺有瘢痕外,可有長期感覺過敏或疼痛。四度凍傷傷及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頭,可出現壞死,感覺喪失,愈後可有疤痕形成。
治療時首先須脫離寒冷環境,除去潮濕衣物,置身於溫水中逐漸復溫,對全身嚴重凍傷必要時可行人工呼吸,增強心臟功能,抗休克,補液。對凍瘡除復溫、按摩外,可用酒精、辣椒水塗擦,效果較好,或用5%樟腦酒精、各種凍瘡膏塗抹,有一定療效。二度凍瘡如有水泡,可用消毒針穿刺抽出液體,再塗抹凍瘡膏。三、四度凍傷則須在保暖的條件下搶救治療。
預防凍傷主要是注意保暖,增強抗寒能力。
到了冬季很多人容易凍手、腳和耳朵,形成凍瘡又疼又癢,有的甚至潰爛感染。生凍瘡的原因除了天氣冷的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和血液循環有密切的關系。冬季人的活動量少,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減緩,特別是手背、耳朵、腳容易產生瘀血引起局部組織壞死,造成凍瘡。 為了預防凍瘡的發生,除注意保暖外,最好的辦法是經常揉搓按摩手、腳和耳朵,堅持用冷水洗手、洗臉或適當的體育活動,加快血液流動。
在凍瘡初期可採用新鮮的辣椒、茄子的根莖各兩棵,新鮮橘皮三枚,生薑八片,玫瑰花十五枚。首先將辣椒、茄子的根莖和生薑煎開十五分鍾後,放入玫瑰花,橘皮煎八分鍾,取汁泡手和腳,每日一次。若已潰爛待傷口癒合後方可使用。
凍瘡的預防和治療
凍瘡是冬季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主要發生在身體的外露部位和離心臟較遠的肢體末端,如耳朵、鼻類、手、腳等。
①身體鍛煉法:這是預防凍瘡的最佳辦法,通過身體鍛煉而提高肌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②禦寒准備法:冬季在戶外工作時,一定要吃飽、穿暖,做好各種禦寒准備。如戴手套、帽子、穿棉鞋。體內衣物要保持乾燥。易受凍的耳、臉、手、腳等部位要經常擦些油脂保護皮膚。
③冷、溫水法:為了預防凍瘡,平時可用冷水摩擦易凍部位,擦到發紅為止,每晚臨睡前用溫水洗易凍患處。均可增加這些部位的耐寒力。
④獨頭蒜法:對每年易發凍瘡的部位,在冬季來臨前可採用此法。取獨頭蒜一個,搗爛後放在太陽下面曬熱,在易發凍瘡部位反復輕輕磨擦至局部出現一個小泡,然後用消毒針把水泡挑破。此法可使局部氣血暢通,以減少凍瘡的發生。
⑤生蘿卜法;取蘿卜或青蘿卜切成大塊(片),放在火上烤熱後輕擦易患凍瘡部位,冷後再烤熱再擦至蘿卜水分完為止。此法可預防凍瘡也可治療凍瘡。
⑥生薑(片)法:用生薑片輕擦凍瘡處,待有發熱時止,或用鮮生薑一塊,在爐旁煨熱後切成片,塗擦患處。或將生薑50克搗爛後,放入白酒一兩浸泡,攪勻後外塗患處,一日三次。
⑦食醋療法:取適量食醋在火上加熱,然後取消毒紗布一塊蘸醋外敷患處。
Ⅱ 皮膚若被低溫凍傷應該如何處理
皮膚被低溫凍傷的處理方法分析如下:
如果被低溫凍傷應該第一時間對受傷人員進行科學、正確的處理,以使得受傷人員的傷害降到最低程度。另外,錯誤的處置方法會給傷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終身的殘疾。
如果發現低溫凍傷者應迅速脫去傷員潮濕的衣服和鞋襪,將傷員放在38~42度的溫水中浸浴;如果衣物已凍結在傷員的肌體上,不可強行脫下,以免損傷皮膚,可連同衣物一起浸入溫水,待解凍後取下。
局部凍傷按其程度分為四度。一度凍傷:傷及表皮層。局部紅腫痛熱,約1周後結痂而愈。二度凍傷:傷達真皮層。紅腫痛癢較明顯,局部起水泡,無感染結痂後2~3周癒合。三度凍傷:深達皮下組織。早期紅腫並有大水泡,皮膚由蒼白變成藍黑色,知覺消失,組織呈乾性壞死。四度凍傷:傷及肌肉和骨骼。發生乾性和濕性壞疽,需植皮和截肢。
發生凍傷時,如有條件可讓患者進入溫暖的房間,同時將凍傷的部位浸泡在38~42度的水溫中,水溫不宜超過45度,浸泡時間不能超過20分鍾。如果凍傷發生在野外無條件進行熱水浸浴,可將凍傷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懷里取暖,使凍傷部位迅速恢復血液循環。在對凍傷進行緊急處理時,絕不可將凍傷部位用雪塗擦或用火烤。現場處理的過程中,應立即向醫療機構求助。
Ⅲ 冬天凍傷了皮膚,怎麼辦
凍傷是一種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症性皮膚病,是一種冬季常見病,以暴露部位出現充血性水腫紅斑,遇高溫時皮膚瘙癢為特徵,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患處皮膚糜爛、潰瘍等現象。凍傷可分為局部或全身凍僵,多因寒冷、潮濕,衣物及鞋帶過緊所致,常發生於皮膚及手、足、指、趾、耳、鼻等處。該病病程較長,冬季還會反復發作,不易根治。對於一些女同學而言,不僅影響了雙手的美觀度,還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治療方面,雖方法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一、凍傷的治療
凍傷分四度:一度凍傷最輕,亦即常見的「凍瘡」,受損在表皮層,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症狀在數日後消失,愈後除有表皮脫落外,不留瘢痕;二度凍傷傷及真皮淺層,傷後除紅腫外,還有水泡,泡內可為血性液,深部可出現水腫、劇痛,皮膚感覺遲鈍;三度凍傷傷及皮膚全層,出現黑色或紫褐色皮膚,痛感喪失,傷後不易癒合,除遺有瘢痕外,還會長期感覺過敏或疼痛;四度凍傷傷及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頭,可出現壞死,感覺喪失,愈後會有瘢痕形成。
治療時首先須脫離寒冷環境,除去潮濕衣物,置身於溫水中逐漸復溫,對全身嚴重凍傷必要時可進行人工呼吸,增強心臟功能。對凍瘡除復溫、按摩外,還可用酒精、辣椒水塗擦,效果較好,或用5%樟腦酒精、各種凍瘡膏塗抹,有一定療效。二度凍瘡如伴有水泡,可用消毒針穿刺抽出液體,再塗抹凍瘡膏。三、四度凍傷則須在保暖的條件下搶救治療。
常用葯品有外用:凍瘡膏、消毒棉墊、紗布、綳帶。內服:感冒沖劑、薑糖水、去痛片、安定。
二、防凍用水
很多人冬天早晚洗臉不敢用冷水,有人沒有熱水寧願不洗。其實冬天用熱水洗臉舒服倒是舒服,但對健康不利。因為臉上的皮膚毛孔遇熱水舒張後,很快又遇冷空氣緊縮,如果頻繁受這樣的刺激,皮膚很容易產生皺紋。而在晨起或午休之後,用冷水浸過的毛巾濕潤臉部,可使人頓時產生一種頭清眼明的感覺,精神也為之振奮。在洗冷水臉的過程中,冷水的刺激既可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環,又可改善皮膚組織的營養結構,增強皮膚的彈性,消除或減輕面部皺紋。冷水洗臉的保健作用在於鍛煉人的耐寒能力,預防感冒、鼻炎,對神經衰弱的神經性頭痛患者也有益處。
睡前洗個熱水腳,既干凈衛生,又解除疲勞,還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腳在人體最下部,屬於人體末端,在熱水的浸泡下,血管擴張,局部的血液流動加快,從而增加了下肢營養的供應。所以冬季堅持用熱水洗腳,對凍瘡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患有失眠症和足部靜脈曲張的人,每晚用熱水洗腳,能減輕症狀,易於入睡。當然,洗腳水也不能太燙,冬季以不超過45℃為宜。
三、防凍飲食
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狗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
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比如海帶、紫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動物肝臟、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
四、運動驅寒
冬季堅持鍛煉,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中樞神經的體溫調節功能,使身體與寒冷的氣候環境取得平衡,適應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體抗寒能力。冬日鍛煉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備活動,運動量應由小到大,不要做過於劇烈的運動,避免大汗淋漓。
對於不愛運動、不能堅持鍛煉的人,有一種不受場地限制、隨時可做的活動也能使身體暖和。比如搓手,搓手的時間可長可短,只要兩只手閑下來的時候就可以做,時間稍長,兩只手就會感到暖烘烘的。
另外,當氣溫降到零下10℃時,有些人的耳朵就要長凍瘡。預防耳凍瘡,除注意耳部保暖外,經常用手把耳朵搓至發熱也是很好的辦法。
現在由於生活條件的提高,幾乎沒有凍傷病人了,即使有也是凍瘡。對凍瘡的主要預防措施一是要注意保暖,二是要注意局部血液循環。如果發生了凍瘡,不要用熱水燙患處,要用溫水清洗。可以用紅外線等一些物理療法治療,也可以用些葯物來促進血液循環。
Ⅳ 皮膚凍傷後怎麼護理
1、在皮膚出現凍傷的時候,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趕緊脫離寒冷環境,以免皮膚持續的受到低溫刺激,並且要採取措施,加快自身的血液循環速度。
2、在皮膚被凍傷後,如果無法快速離開低溫環境,就要使用衣物、圍巾等包裹被凍傷的部位,以使凍傷部位盡快的回暖,保證皮膚能夠有足夠的血液供應。
3、還可以採用水浴復溫的方式,將凍傷的部位浸入溫水中,水溫最好是37℃~43℃,可以在復溫的同時服用一些止痛葯。
4、凍傷後要多吃一些高蛋白以及高熱量的食品,並且要做好凍傷部位的保溫,不要讓這些部位再被寒冷刺激。可以根據凍傷的情況,使用一些凍瘡膏。
(4)被冰凍傷皮膚怎麼辦擴展閱讀:
預防凍傷的方法
1、冷水浴。從炎熱季節開始進行冷水浴,用冷水洗臉、洗足,堅持到寒冷季節,以增強抗寒能力。
2、手足冷熱交替刺激,提高耐受性。手足凍瘡患者每年冬天開始用冷熱水交替泡手足,熱度40℃左右,冷度不低於10℃,每日1次,每次20—30分鍾。
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暢通。
4、積極治療影響血液循環的原發疾病,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肢體遠端血液循環障礙、手足多汗、營養不良、貧血等。
5、有過凍瘡病史的人,可在每年入冬以前,提早服用一些能改變遠端末梢循環的葯物,如維生素E等。
Ⅳ 皮膚凍傷了怎麼辦
還是那句老話,注意保暖。多搓一下凍傷部位,加速其血液循環。
Ⅵ 夏天被冰凍傷怎麼處理
凍傷是人體遭受低溫侵襲後發生的損傷。凍傷的發生除了與寒冷不關,還與潮濕、局部血液物質環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關。一般將凍傷分為凍瘡、局部凍傷和凍僵三種。
1.凍瘡:凍瘡在一般的低溫,如零上3-5℃,和潮濕的環境中即可發生。因此,不僅我國的北方地區,而且在華東、華中地區也較常見。凍瘡常在不知不覺中發生,部位多在耳廓、手、足等處。表現為局部發紅或發紫、腫脹、發癢或刺痛,有些可起水泡,爾後發生糜爛或結痂。
發生凍瘡後,可在局部塗抹凍瘡膏;糜爛處可塗用抗菌類和可地松類軟膏。
2.局部凍傷:局部凍傷多在0℃以下缺乏防寒措施的情況下,耳部、鼻部、面部或肢體受到冷凍作用發生的損傷。一般分為四度:
一度凍傷:表現為局部皮膚從蒼白轉為斑塊狀的藍紫色,以後紅腫、發癢、刺痛和感覺異常;
二度凍傷: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發癢、灼痛。早期有水泡出現;
三度凍傷:表現為皮膚由白色逐漸變為藍色,再變為黑色。感覺消失。凍傷周圍的組織可出現水腫和水泡,並有較劇烈的疼痛;
四度凍傷:傷部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於凍傷組織與健康組織交界處的凍傷程度相對較輕,交界處可出現水腫和水泡。
發生凍傷時,如有條件可讓患者進入溫暖的房間,給予溫暖的飲料,使患者的體溫盡快提高。同時將凍傷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溫水中,水溫不宜超過45℃,浸泡時間不能超過20分鍾。如果凍傷發生在野外無條件進行熱水浸浴,可將凍傷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懷中取暖,同樣可起到熱水浴的作用,使受凍部位迅速恢復血液循環。在對凍傷進行緊急處理時,絕不可將凍傷部位用雪塗擦、或用火烤,這樣作只能加重損傷。
3.凍僵:凍僵是指人體遭受嚴寒侵襲,全身降溫所造成的損傷。傷員表現為全身僵硬,感覺遲鈍,四肢乏力,頭暈,甚至神志不清,知覺喪失,最後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發生凍僵的傷員已無力自救,救助者應立即將其轉運至溫暖的房間內,搬運時動作要輕柔,避免僵直身體的損傷。然後迅速脫去傷員潮濕的衣服和鞋襪,將傷員放在38℃~42℃的溫水中浸浴;如果衣物已凍結在傷員的肢體上,不可強行脫下,以免損傷皮膚,可連同衣物一起時入溫水,待解凍後取下。
Ⅶ 皮膚凍傷了怎麼辦
治凍瘡的良方哦
1.用熱鹽水浸泡患處15分鍾,連續1周。
2.「十滴水」外擦凍瘡局部,每天6~次,對於凍瘡未潰者療效較好;若局部皮膚破潰糜爛,可先用紅黴素軟膏塗擦,待炎症消散後再使用十滴水。
3.凍瘡剛剛開始時,每天晚上用電吹風邊吹邊揉,幾天後就沒有了。
4.用傷濕止痛膏貼敷局部治療皮膚紅腫、自覺熱癢或灼痛的一度凍瘡,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溫水將患處洗凈,擦乾後將葯膏緊貼在患處皮膚上,一般貼24小時可痊癒,如未愈可再換貼幾次。皮膚破潰或過敏則不宜貼敷。
5.治凍瘡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時間長,見效慢,而用雲南白葯治療有良效。其方法是:凍瘡未潰破者,用白酒將雲南白葯葯粉調成糊狀外敷,並注意保溫。凍瘡已潰破者,將患處洗凈後,直接撒雲南白葯葯粉於創面,用消毒紗布包紮,數日內可愈。
6.傷濕止痛膏的妙用治凍瘡:傷濕止痛膏可用於未破潰的凍瘡引起的皮膚紅腫、癢痛,先用熱水洗凈局部擦乾,然後貼上膏葯,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7.正骨水還有它的新用途,對凍瘡有特效,每天擦3-4次,擦了三次能把出現的皰塊消除了,半月有餘治好了凍瘡。凍瘡患者不妨一試。
8.風油精治療凍瘡:將患處洗凈,取本品少許塗搽患處,接著用手輕輕地揉搓,直至局部發熱,每日3次,連續3周,適用於凍瘡初起,局部紅腫硬痛者,但凍瘡破潰者不宜使用。在冬季來臨時,每日取本品少許外搽患處,可預防凍瘡。此外,用正骨水等亦可。
9.夏秋吃黃瓜時,用瓜蒂反復擦常發生凍瘡的部位,只要堅持經常,保證不再復發。
10.香蕉:每晚用熱水洗患處後,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塗皸裂處,塗擦後不要洗患處,每日1-2次,數天即愈。
11.凍瘡初起時,用熱醋塗抹, 醋干後, 再行塗抹, 一日數次, 可見效。
12.冬季如有人生凍瘡、可在溫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鍾,即可馬上緩解凍瘡帶來的痛苦。這是因為啤酒中維生B1、B6有抗神經炎、皮膚炎和促進肌肉生長的功效。冬天堅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療凍瘡、腳氣等。
Ⅷ 皮膚凍壞死了怎麼辦
你的問題問錯地方了,給你說一下,這里是空間問題專區,你去醫療區去問吧。。。。。
寒冷的冬天,有些人常常凍壞了手腳、面部等處,受凍組織血管收縮,局部皮膚蒼白、發涼、發硬、麻木,復溫後根據各種凍傷症狀和損傷程度才能判斷其凍傷深度。一度凍傷表現是皮膚由蒼白轉為發紺、發熱,有癢痛和灼痛,可有表皮脫落,愈後無疤痕;二度凍傷局部出現水皰、腫脹、瘙癢或灼痛;三度凍傷全層皮膚凍壞死,復溫後,局部皮膚由蒼白變為黑褐色,表皮有血性水泡,傷處麻木或無感覺,以後皮膚壞死脫落,愈後留有疤痕;四度凍傷已傷及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復溫後,先表現為二、三度凍傷的症狀,2~3天後,逐漸出現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等壞死、潰爛或發黑變干,最後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出現明顯分界,壞死部分直至腐爛脫落。
有些人認為凍傷用火烤會好一些。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被凍傷的地方,先是血管收縮,而後發生血管痙攣,阻礙血液流通。如果用火去烤凍傷處,或者用熱水去燙,表面的血管會擴張,而深部的血管仍處於痙攣狀態。由於血液迴流不暢,皮下組織缺氧,代謝產物不能排出,會使凍瘡加重,甚至發生潰爛。因此,凍傷之後,溫水快速復溫是凍傷急救的關鍵,可採用40℃—42℃恆溫熱水浸泡。手部的凍傷,可在與體溫差不多的溫水中反復浸泡,每次浸泡4—5秒鍾後取出,直到凍傷部恢復正常體溫時為止。一時無法獲得溫水可局部用手揉搓或置於救護者懷中、腋下慢慢復溫為宜,切忌直接用雪團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更不要用火烤水燙的辦法去處理。否則會使傷口糜爛,患處不易癒合。
對一、二度凍傷傷面,小水皰可讓其自療,大水皰應排水,已破潰的有感染、壞死的上皮組織應清除。傷面可以採用包紮或暴露的兩種方法。三、四度凍傷傷面,應先予保護,待分界線清楚後,切除壞死組織並進行植皮。對嚴重的凍傷,應做積極的全身治療,如補液、保溫、抗休克,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等一系列措施。
凍傷是可以預防的,特別在寒冷地區,要充分保護暴露在外的肌膚,可戴上手套、帽子等,衣著應溫暖,不透風,而且松緊適度,鞋襪不要過緊,注意保持乾燥,潮濕時要及時更換,宜熱飲熱食,外出時不要大量飲酒,在高寒地區勞作時間不宜過長。
Ⅸ 皮膚凍傷很久了怎麼辦
可以盡快採取局部復溫措施。將凍傷的肢體放在懷里。可以放在40~40度的水裡,回20~答30分鍾。然後塗抹凍傷膏等。必要時到醫院凍傷科清創處理。看一下局部凍傷程度。有沒有皮膚破損等。明確診斷。對症處理。生活中注意調養,盡量脫離寒冷環境,避免繼續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