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膚感染,請問是什麼東西引起的,需要吃
1/3的人在一生的某個時期會發生過敏,這和社會工業化程度增大有明顯的關系。臨床研究表明,過敏症在越發達的國家越多見,一方面可能是由於人們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化學品,另一方面,工業化引起的大氣和環境污染也會使人體的免疫系統做出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一旦過度就會形成過敏。
■過敏原無所不在
目前發現的過敏原幾乎涵蓋了生活中的所有東西:
異種蛋白質:魚蝦、雞蛋、牛奶、花生、貝類、牛羊肉。
蔬菜和水果:腰果、開心果、核桃等在內的堅果,芒果等南方水果會讓一些北方人產生不適,部分蔬菜如芹菜、芫荽。
塵蟎:過敏原存在於蟎的糞便或排泄物中。它們被吸入鼻腔可引起常年性鼻炎,吸入肺部則導致哮喘發作。
化工產品:酸、鹼、鉻鹽、鎳鹽等化合物。日用品中含芳香化合物的東西如洗滌劑、化妝品、除臭劑,還有防腐劑、抗生素、紅汞、痱子水、跌打損傷膏。
遺傳因素:過敏症沒有明顯的性別傾向,但有明顯的遺傳性傾向。專家說,如果父親或母親其中一人患有過敏症,那麼你罹患過敏症的概率就是25%。假若雙親皆患有過敏,概率就會提高至75%。
其他:寵物的毛發、皮屑,空氣中的花粉,草籽,黴菌,真菌,昆蟲螫刺,甚至還有蟑螂和動物排泄物等也都能成為過敏原。
■過敏檔案全科搜索
過敏症是可以從病史、症狀及皮膚測試中診斷出來的。醫生會根據你的病史與症狀,進行適合的檢查,以便確定你是不是患有過敏症,以及會對哪些東西過敏。
葯疹
主要表現:皮膚出現紅斑、水皰、表皮鬆懈、瘙癢疼痛,有時還會伴隨低熱、渾身不適。皮疹消退後沒有色素沉著。
過敏原:西葯過敏較為多見,如青黴素、磺胺類過敏。中葯中的某些成分也可作為過敏原。
接觸性皮炎
主要表現:皮膚接觸某種外來刺激物質後,局部發生紅斑,稍有水腫,大多有癢痛感,嚴重的可有水皰、丘疹、脫皮等反應。
過敏原:首飾、表鏈、鏡架、涼鞋、化纖布料、外用葯、化學品、化妝品。
濕疹
主要表現:局部或全身可見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結痂、脫屑、色素沉著,感覺灼熱和劇烈瘙癢,常在夜間加重而影響睡眠,易於復發和趨向慢性化。
過敏原:由外界和體內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外界因素包括化學製品、動物毒素、細菌感染、異種蛋白質,體內因素可能自身是過敏體質,加上過度疲勞或精神緊張等。
蕁麻疹
主要表現:皮膚突然劇烈瘙癢或有燒灼感。患處迅速出現局限性或蒼白性大小不等的風團,但界限清楚,受損害的部位可隨搔抓而擴大、增多。持續數小時後自然消退不留痕跡,1天內可能反復發作。
過敏原:冷、熱、日光等刺激;昆蟲叮咬;蕁麻、漆樹等植物;魚、蝦、海產品、蘑菇、磺胺類葯、水楊酸、青黴素、血清、寄生蟲產生的毒素;月經不調、精神緊張、疲倦、抑鬱等;家族遺傳史。
潰瘍性結腸炎
主要表現:腹瀉、膿血便、腹痛和里急後重,病程漫長,病情輕重不一,常反復發作。
過敏原:西醫觀點還不完全清楚,中醫認為與外邪侵襲、飲食所傷、情志郁結、脾胃虛弱有關。
食物過敏
主要表現:食物過敏的表現多種多樣,皮疹最為常見,多發生在臉部、口周部,軀幹部也較多見,瘙癢脫屑,並可有色素沉著。其他還有唇或舌麻脹,口腔潰瘍反復發作,惡心、嘔吐、厭食、腹痛、腹瀉。
過敏原:90%以上是由以下八類食物引起的:牛奶、蛋、花生、堅果(胡桃、腰果等)、魚、貝殼類、大豆和小麥。但有時引起過敏的並非食物本身,而是消毒劑、防腐劑等。
過敏性鼻炎
主要表現:陣發性連續性的噴嚏,每次發作一般不少於5個,多時甚至十幾個、幾十個,打噴嚏的時間多在早起、夜晚入睡或隨季節變換加重,有的人幾乎每天都會發作幾次。噴嚏過後有大量清水樣的鼻涕。鼻腔堵塞,每次發作的輕重程度不一,可持續十幾分鍾或幾十分鍾。咽部癢,外耳道癢。有的是常年性的,有的是季節性的。
過敏原:花粉、塵蟎、柳絮、有特殊氣味的食物、冷空氣等。
過敏性哮喘
主要表現:先兆表現為鼻癢、噴嚏、流淚、乾咳,隨後出現胸悶、胸部發緊、氣短,並較突然地喘息發作。因為肺功能在凌晨4點最差,所以所有症狀都會在夜間加重干擾睡眠。易發於春天花開季節、秋冬寒冷季節,如不及時治療,哮喘可以致命。
過敏原:患者常具有某些物質過敏的特應性體質,誘發因素包括吸入冷空氣、花粉、真菌、塵蟎、蟑螂的排泄物,進食魚蝦、牛奶,接觸某些葯物,如青黴素。
過敏性休克
主要表現:強烈的全身過敏反應,症狀包括局部或全身皮疹、喉頭水腫、哮喘、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惡心、嘔吐,嚴重者出現抽搐、昏迷。
過敏原:50%的過敏性休克是由葯物引起的,最常見的便是青黴素過敏,多發生在用葯後5分鍾內。
■教你十招遠離過敏
對過敏症不進行治療,在過敏季節忍一忍也會過去,但長此以往會越來越重。矛盾的是,抗過敏葯多為抗組胺葯和激素類葯,不但會讓人睏乏疲倦,對肝腎還有損害,而激素更可能導致肥胖、感染、色素沉著等問題。另外這些抗過敏葯物多在用時見效,一停葯就復發,症狀甚至更重。WHO對過敏症提出的主導思想是:以預防為主,防止發作。
既然被過敏原追得無處藏身,我們就和它來周旋一番吧。
一、降低濕度。在烹調、洗滌和洗澡時以及其後,打開浴室或廚房的門窗通風。為避免其擴散到房間的其他地方,關上室內的門。鋪床前使床上用品通風,盡可能保持卧室開窗通風。
二、防止灰塵積聚。減少使用易吸附灰塵又難以清洗的物品,床墊每兩星期洗塵一次。如有可能,每三個月換個枕頭。
三、用較燙的水(至少60℃)洗滌床上用品以殺死塵蟎。
四、柔軟的玩具會容納大量的塵蟎,購買時挑選能在60℃水中洗滌及可擦洗的玩具。不要把玩具放在兒童的床上。
五、放棄地毯。盡可能用聚乙烯地毯代替。
六、避免在花粉數量最高的傍晚出門。關上卧室的窗戶睡覺,以防花粉在夜晚飄進房間。開車時關緊窗戶。
七、放棄纖維編織的椅罩和沙發罩,代之以易於清潔和不蓄積塵蟎的藤、帆布或皮革製品。
八、每周為寵物洗一次澡可以減少90%的室內過敏原。把寵物的活動范圍限制在屋裡的某一處是不夠的,人會將過敏原沾在自己衣服上。有過敏症病人的家庭最好不養寵物。
九、注意壓力。壓力會給免疫系統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如果工作過度或壓力太大,過敏反應更可能會被引發。運動、打坐、瑜伽和其他減輕壓力的技巧,能舒緩壓力帶給免疫系統的負擔。
十、避免食用含人造色 素及防腐劑的食物,盡量少吃糖類,避免高油、高熱量。要保持充足睡眠,多喝開水,注意飲食均衡。
2. 什麼是真菌感染皮膚病
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類皮膚以及黏膜、毛發和甲等皮膚附屬器的一大內類感染性疾病。皮容膚癬菌是真菌性皮膚病的主要致病菌,有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疣狀毛癬菌、大小孢子菌等。此類疾病的共同特點是:發病率高、具有傳染性、易復發或再感染。特別不合理、不規范的治療會造成反復發作、反復治療,極大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3. 皮膚發生感染時會帶來什麼疾病
當皮膚受到皮癬菌感染時會有一些病症:
皮癬菌是包括幾種不同屬或不同種的真菌,它們會感染我們皮膚的最表層(角質層)、指甲或頭發。臨床上造成的疾病有足癬(香港腳)、股癬、體癬、頭癬、甲癬(灰指甲)等
4. 皮膚細菌感染是什麼
皮膚是抵禦細菌復感染的良好屏制障。雖然正常皮膚上有很多細菌,但一般不會引起感染。細菌性皮膚感染可影響很小,只出現小膿皰,也可在幾小時內擴散累及一大片皮膚。皮膚感染的嚴重程度從很小的痤瘡到危及生命,如葡萄球菌皮膚燙傷樣綜合症。
很多種細菌都可以感染皮膚,最主要的有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在醫院、診所、公園或在水池、湖泊、海洋游泳,可被很少見的細菌感染。
有些人皮膚感染的危險性特別高,例如,糖尿病患者,因為他們的血液循環很差,特別是手和足;艾滋病患者,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被抑制。曬斑、搔抓或其他刺激引起的皮膚損傷也很可能被感染。事實上,任何皮膚損傷都容易引起感染。
一般來說,只要保持皮膚清潔、不受損傷,可防止皮膚感染。皮膚割破或擦傷時,用肥皂和水清洗,有助於防止感染。用一點抗生素霜劑或軟膏可防止或治療皮膚感染,現在新一代的霜劑,如莫匹羅星對某些皮膚感染很有效。溫水浸泡可增加感染部位供血,有利於治療小范圍的感染。一旦感染擴散,必須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5. 什麼是皮膚膿腫感染
皮膚膿腫感染就是人的表皮發生了細菌感染,形成了膿腫(膿包)。一般是由化膿版性細菌感染引起的權膿腫,如金黃色葡萄糖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鏈球菌等等。
膿腫通常在較小的皮膚創傷後產生.可伴隨有局限性蜂窩織炎,淋巴管炎,局部淋巴結病,發熱和白細胞增多等特徵.革蘭氏染色,培養和抗生素治療是不必要的,除非病人有全身感染的體征,宿主防禦機制遭到損害或面部膿腫發生在海綿竇引流的區域.
治療是切開有波動感的部位,用探針去除小腔,徹底引流膿液,並用0.9%的氯化鈉沖洗,有些臨床醫生用紗布條鬆鬆地塞進膿腔,24~48小時後去除.局部加溫和抬高可促使組織炎症的消退.
6. 什麼是真菌感染皮膚病
真菌性皮膚病,亦稱皮膚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類皮膚以及黏膜、回毛發和甲等皮答膚附屬器的一大類感染性疾病。皮膚癬菌是真菌性皮膚病的主要致病菌,有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疣狀毛癬菌、大小孢子菌等。此類疾病的共同特點是:發病率高、具有傳染性、易復發或再感染。特別不合理、不規范的治療會造成反復發作、反復治療,極大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真菌喜歡溫暖潮濕,淺部真菌最適宜的溫度是22℃~28℃。當人體皮膚上有適合真菌生長繁殖的條件時,就容易發生癬病。如有些人容易出汗,皮膚容易潮濕,如不及時擦凈和保持乾燥,容易感染真菌而發生花斑癬等癬病;所穿褲子過緊過厚不透氣、長時間坐辦公室,容易患股癬等癬病;經常穿膠鞋、皮鞋、運動鞋,如透氣性差,腳部的濕度和溫度增高,若再加上皮膚不幹凈,就極易發生足癬等癬病。而且,身體上如果有了一種癬病,還會通過自身傳播而使其他部位也發生癬病。
7. 皮膚軟組織感染是什麼意思
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包括毛囊炎、癤、癰、淋巴管炎、急性蜂窩織炎、燒傷創面感回染、手術後切口感染及褥答瘡感染等。毛囊炎、癤、癰及創面感染的最常見病原菌為金葡菌;淋巴管炎及急性蜂窩織炎主要由化膿性鏈球菌引起;褥瘡感染常為需氧菌與厭氧菌的混合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病灶廣泛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或有合並症者,屬復雜性皮膚、軟組織感染;不伴以上情況者為單純性皮膚、軟組織感染。 【治療原則】 1. 皮膚、軟組織感染中病灶小而表淺、數量少者如膿皰病,只需局部用葯。病灶廣泛,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時宜同時全身應用抗菌葯物。輕症感染患者可口服給葯,嚴重感染患者可靜脈給葯。 2. 局部用葯以消毒防腐劑(如碘伏)為主,少數情況下亦可用某些主要供局部應用的抗菌葯物,如莫匹羅星等。 3. 輕症患者可針對常見病原菌進行經驗治療。全身感染徵象顯著的患者,應做創面膿液培養,並同時做血培養,獲知病原菌後進行葯敏試驗,必要時據以調整用葯。 4. 有膿腫形成時須及時切開引流。 追問: 說的簡單點行么,我看不懂也 你就說說我買的葯是治療傷口發炎的不是就行了
8. 皮膚容易感染細菌,是怎麼回事
從你說的復來看,我認為有可能是由於制維生素缺乏引起皮膚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吃了容易過敏的食物引起。吃了易致敏的東西首先會從皮膚上表現出來,一旦過敏就不要再吃。另外季節氣候也對皮膚有影響,如冬季空氣乾燥也會引起皮膚瘙癢。皮膚感染的問題絕不能置之不理,建議進行葯物洗浴效果較理想。
9. 什麼是皮膚感染
秋季,皮膚易被病源寄生蟲和蚊蠅叮咬,出現紅腫且奇癢,搔抓後會繼發細菌感染,出現膿疤(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