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對人的皮膚損害比流酸利害的是什麼
化學武器
❷ 什麼物質對皮膚傷害很大
1、自由基
自由基是造成人體衰老的最大因素。適量的自由基有好處,可保護身體免受化學版物質等外來物的侵權害作用。
但是身體內的自由基一旦過量,就會產生很強的氧化作用而侵害體內細胞,造成衰老、皮膚黑斑、過敏及心血管疾病。
2、膽固醇:
膽固醇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營養物質,人體內的膽固醇絕大部分由肝臟製造,它不僅作為身體的結構部分,還是合成許多重要物質的原料。
但膽固醇的長期大量攝入會使血清膽固醇升高,增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2)皮膚損害是什麼擴展閱讀:
對皮膚好的食物:
1、胡蘿卜
胡蘿卜含在豐富的維生素A,這種維生素對保護皮膚有很大的幫助,日常如果可以養成一點喝一杯胡蘿卜的話,就可以起到一個祛斑的作用。
2、紅薯
多吃紅薯對紅潤肌膚有很大的幫助,紅薯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其經人體吸收後轉化為維生素A,具有滋潤肌膚的功效。此外,紅薯還具有祛除體內肺胃熱,生津止渴,調和身體體液,已補中和血,從而使人的皮膚恢復健康的紅潤的膚色。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體內殘留7種有害物質衰老加倍!
人民網-7種富含維生素A食物吃出好皮膚
❸ 糖尿病的皮膚損害是什麼
糖尿病的皮膚損害可分為原發性糖尿病皮膚損害、繼發性糖尿病皮膚損害和特發性糖尿病皮膚損害三組症群。
(1)原發性糖尿病皮膚損害
①糖代謝紊亂所致的透明細胞汗管瘤。
②脂肪代謝紊亂所致的糖尿病性黃色瘤和其他黃色瘤。
③結締組織代謝障礙所致的糖尿病性浮腫性硬化病、澱粉樣變性苔癬、黏液水腫性苔癬。
④血管病變所致的糖尿病性壞疽,糖尿病性類脂性漸進性壞死、泛發性丘疹性環狀肉芽腫、脛骨前部色素斑、糖尿病性水泡、糖尿病性顏面潮紅。
⑤末梢神經障礙所致的糖尿病性無汗症。
⑥皮膚感染。皮膚真菌感染的陰道炎、口角炎、甲癬;皮膚化膿感染的癤、癰、毛囊炎、汗腺炎、帶狀皰疹。
⑦反應性皮膚病。濕疹、皮膚炎症、皮膚瘙癢症。
(2)繼發性糖尿病皮膚損害
①胰腺病變的青銅色糖尿病、胰高血糖素瘤。
②肝臟病變引起的遲發性皮膚吡咯紫質症。
③腦垂體病變引起的肢端肥大症、庫欣綜合征。
④腎上腺皮質病變引起的庫欣綜合征。
⑤葯物引起的類固醇性糖尿病。
(3)特發性糖尿病皮膚損害
指糖尿病和特徵性皮膚表現,是原因不明系統性疾患的一部分,如良性黑棘皮症、沃奈綜合征、類脂質蛋白沉積病、硬皮病、出血性多發性特發性肉瘤(卡波西肉瘤)、肥胖多毛額骨肥厚綜合征等。
(4)治療糖尿病葯物引起的皮膚損害
如注射胰島素引起的皮下脂肪萎縮、磺脲類降血糖葯引起的蕁麻疹或泛發性輕度紅斑等。
❹ 皮膚的原發性損害有哪些都有什麼特點
皮膚的原發性損害主要有8點,對人體的上海相對比較大。
1)斑疹:皮膚黏膜的局限性顏色改變,皮損與周圍平齊,無隆起或凹陷。
① 直徑一般小於2cm,大於2cm時稱斑片。
② 分為紅斑、出血斑、色素沉著及色素減退斑等。
③ 出血斑直徑小於2mm時稱瘀點,大於2mm時稱瘀斑。
2)斑塊:為直徑大於1 cm的隆起性、淺表性皮損,頂端較扁平,多為丘疹擴大或融合而成。
3)丘疹:① 為限局性、充實性、淺表性皮損,隆起於皮面,直徑小於1 cm。
② 形態介於斑疹與丘疹之間的稍隆起皮損稱斑丘
③ 丘疹頂部有小水皰時稱丘皰疹;
④ 丘疹頂部有小膿皰時稱丘膿皰疹。
4)風團:為暫時性、隆起性皮損,由真皮乳頭層血管擴張、血漿滲出所致。皮損發生快,消退快,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5)水皰和大皰:① 水皰為高出皮面、內含液體的限局性、腔隙性皮損。
② 直徑一般小於1 cm,大於1 cm者稱大皰。
③ 內容物含血液者稱血皰。
6)膿皰:為高出皮面,內含膿液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損。
7)結節:為局限性、實質性、深在性皮損,位置可深達真皮或皮下,可由炎症浸潤或代謝物沉積所致。
8)囊腫:為含有液體、半固體粘稠物或細胞成分的囊性皮損,一般位於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於皮面或僅可觸及。
❺ 新生兒出生就有皮膚損害,是什麼原因
怎麼象燙傷呀?在溫箱里呆過嗎?要不就是生的過程中碰到什麼了?而且是對稱的,感覺不象天生的,有那麼巧嗎?你多問問專家吧.
❻ 繼發性皮膚損害是什麼
皮膚病的繼發性損害可由原發性損害轉變而來,或由於治療及機械性損傷引起。 繼發性損害包括鱗屑、糜爛、結痂、潰瘍、瘢痕、皸裂、萎縮、浸漬、苔蘚樣變、抓痕10種類型。不同類型的損害其臨床表現各異。
❼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皮膚損害是什麼
80%的病例可出現皮膚損害,以皮疹為最常見,亦是本病的特徵性表現。皮疹表現多種多樣,有紅斑、丘疹、毛囊丘疹、水皰、血皰、大皰、結節、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瘀血斑、滲液、糜爛、結痂、壞疽、潰瘍、萎縮等,可為其中之一種或幾種同時或先後發生,全身任何部位均可發生。典型皮損為發生在面部的蝶形紅斑,對稱性分布於雙側面頰和鼻樑,邊緣清楚,為略微隆起的浸潤性紅斑。初起為丹毒樣或曬斑樣,以後逐漸變為暗紅色,有時紅斑可出現水皰和痂皮,繼之出現粘著性鱗屑、毛囊角質栓和毛細血管擴張。
皮疹在光照後加重,可在1~2周之後自行消退。皮疹消退後多形成瘢痕和發生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和萎縮。有時皮疹可累及下頦、雙耳、頭皮和頸部。皮疹復發常發生於病情惡化期。20%~30%的患者對日光過敏,表現為日光暴曬後,皮膚暴露部位(面部和前臂伸側)可發生皮疹,偶爾出現全身性蕁麻疹或大皰樣皮損,可伴有瘙癢感或灼痛感。光過敏嚴重時可誘發皮外型系統性紅斑狼瘡。
四肢皮疹也有很大的特異性,常在指(趾)尖出現特徵性紅斑性腫脹和毛細血管擴張。大小魚際、指(趾)甲溝、肘、膝及其他部位(多受壓)可出現持久性紅斑。
甲床及甲周也可發生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皮疹波及頭皮時,可引起皮膚附屬器持久性喪失,而成為不可逆性脫發。炎症消退後,多留下不定形的低色素性瘢痕。
脫發為本病常見的皮損,多發生於病情活動期,可表現為彌漫性脫發,也可表現為斑點性脫發。除典型的皮疹和脫發外,尚可在病程不同時期出現某些非特異性持久性或一過性皮損,包括瘀斑和紫癜,系由血管炎和血小板減少所致。此外,尚可出現大皰性皮疹,肢體遠端潰瘍和壞疽,也可發生面部水腫、反復發作性蕁麻疹及全身彌漫性色素沉著等。有的患者在病情活動期可出現黏膜損害,表現為黏膜潰瘍,尤多見於上齶和鼻中隔,也可發生於陰道和喉黏膜。
也可表現為齒齦炎、黏膜出血、糜爛和出血斑片。少數病例可發生黑棘皮症或皮膚鈣質沉著。個別患者也可發生皮膚深部及皮下脂膜炎,表現為反復發作性疼痛性皮下結節,皮膚腫脹或有紅斑,癒合後留有凹陷性瘢痕形成。10%~15%的病例早期可有雷諾現象。但較硬皮病出現者為輕。
偶爾可出現紅斑性肢痛症,表現為陣發性肢端皮膚溫度升高和灼燒性疼痛。
其他非特異性皮損為風團、網狀青斑、多形性紅斑樣改變、眶周和面部水腫等。
❽ 什麼叫皮膚損害
在醫學上,皮膚病是有關皮膚的疾病,是嚴重影響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皮膚病是皮膚(包括毛發和甲)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後,其形態、結構和功能均發生變化,產生病理過程,並相應的產生各種臨床先後表現。皮膚病的發病率很高,多比較輕,常不影響健康,但少數較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主要症狀
1、皮疹為風團、潮紅斑,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常突然發生,成批出現,數小時後又迅速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但常反復發作; 2、自覺瘙癢,可伴有腹痛、惡心、嘔吐和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少數有發熱、關節腫脹、低血壓、休克、喉頭水腫窒息症狀等; 麻疹型葯疹
3、病程長短不一,急性蕁麻疹病程在1個月以內;超過1個月為慢性; 4、皮膚劃痕試驗部分病例呈陽性反應; 5、水痘:按臨床表現,屬於水皰型;按病毒特點,屬DNA病毒-小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前驅期較短,不超過24小時即出疹。皮疹先發於軀干,漸波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為紅色針尖大小的斑疹,後迅速成丘疹,數小時後即為綠豆大小的水皰,可為橢圓形,皰壁薄易破,2~3天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病程2周。在兒科中可見的異型有大皰型水痘及新生兒水痘。偶爾發生少見的並發症有水痘腦炎、肺炎、急性腦病等(我們60~80年代曾搶救過多例水痘合並重症腦炎,現幾乎未見)。 6、麻疹:按病毒種類屬於RNA病毒-付粘液病毒-麻疹病毒引起,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潛伏期9~11天,前驅期通常3天左右,熱度上升,卡他症狀明顯。發疹的部位從耳後-面頸-胸背部-四肢,疹子的形態是玫瑰色斑疹或丘疹,疹間可見正常皮膚。還可有內疹出現,那就是發病1~2天後在頰粘膜發生koplik斑。常合並支氣管肺炎、喉炎、腸炎、腦炎、心功能不全等,病程10~14天。 7、風疹:屬於小DNA風疹病毒引起,多發於幼兒,潛伏期5~20天,發病前可有輕度發熱,發疹情況從面部-軀干-四肢,疹形為淡紅色斑疹或丘疹,內疹表現為軟齶斑疹或瘀點,合並頸及枕後淋巴結腫大。 8、幼兒急疹:冬春季小流行,可能由病毒(柯薩奇病毒)所致,又稱嬰兒玫瑰疹,或稱第六病。多見6個月-2歲,潛伏期10-15天,無前驅症狀,常突發高熱,體溫上升至39~40度,3~5天體溫驟退時出疹,先發生頸部-軀干-上肢下腿-面部。疹形為玫瑰紅色斑丘疹,無內疹。合並有頸,枕後淋巴結腫大,偶有中耳炎和支氣管炎。 9、手-足-口症:由小RNA病毒中柯薩奇A16病毒為主,有時為柯薩奇A2,A4,A5,A10引起。多發於學齡前兒童,尤以1~2歲嬰幼兒最多,夏秋季流行,潛伏期4~7天,全身症狀輕,發疹前可有微熱,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發疹特點是指(趾)背面及側緣有水皰,口腔的硬齶、頰部齒齦及舌部出現疼痛性水皰,呈米粒至碗豆大小,半球狀或橢圓形,皰壁薄,內容清,呈珠白色。水皰數目不多,但亦可見50個以上,整個病程約1周,很少復發。 10、傳染性軟疣:由痘病毒中傳染性軟疣病毒引起,潛伏期14~50天,其特點是皮膚上出現發生臘樣光澤的小丘疹,頂端凹陷,能擠出乳酪狀軟小體。數目不等,不融合,一般6~9個月可消退,但也有持續幾年者。 11、臨床的特殊類型: A、蛋白湅蕁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過腸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體反應; B、寒冷性蕁麻疹又可分為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和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蕁麻疹; C、熱性蕁麻疹又可分為獲得性和遺傳性兩種,接觸熱水後在接觸部位出現風團 蕁麻疹
; D、膽鹼能性蕁麻疹,在熱、精神緊張和運動後誘發,多見於軀乾和四肢近端,皮損為主1~2mm大小的風團,周圍有紅暈; E、日光性蕁麻疹,女性發病較多,暴露日光後發病,皮疹局限於暴露部位; F、壓迫性蕁麻疹,在較重和較久壓迫4-6小時後發病,受壓部位出現彌漫性、水腫性、疼痛性斑塊; G、水源性蕁麻疹,在接觸水和汗水後於毛孔周圍引起細小劇癢風團; H、血清病性蕁麻疹,其病因為接觸異體血清、疫苗、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反應,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關節炎和淋巴結病; I、自身免疫性黃體酮性蕁麻疹,發生於月經前期和中期,是由黃體酮所致。 12、 銀屑病(牛皮癬): A、尋常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是表皮角化過度及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區域內可見中性白細胞構成的小膿腫,稱Munro氏小膿腫。顆粒層明顯減少或消失。棘層增厚。表皮突延伸,其下端增寬,可與鄰近表皮突相吻合,真皮乳頭延呈杵狀,其上方棘層變薄。乳頭內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故臨床上出現Auspitz氏征。周圍可見淋馬細胞,嗜中性白細胞等浸潤。 B、關節炎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與上述尋常型銀屑病相同。 C、紅皮病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主要為炎症反應比較明顯,真皮上部水腫顯著,其他與尋常型銀屑病基本相似。 D、膿皰型銀屑病人與連續性肢端皮炎的病理變化的特點是在表皮內形成較大膿皰即Kogoj膿皰,主要在表皮上部,皰內主要為中性白細胞,其他變化與尋常型銀屑病大致相同,但角化不全及表皮突延伸較輕。 E、掌跖膿皰病的病理變化為表皮內單房性膿皰,皰內有大量中性白細胞,少量單核細胞,真皮淺層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和嗜中性白細胞浸潤。
其治療使用最多的是外用葯。如果外用葯選擇或使用不當,往往無效,甚至使病情加重。皮膚病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相同的葯物有不同的劑型,如溶液、糊劑、粉劑、霜劑、洗劑、軟膏、酊劑和乳劑等。不同的劑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適應症,故應根據不同病期的臨床症狀和皮損特點,正確選用不同劑型的外用葯。一般急性期局部紅腫、水皰、糜爛時,多選用溶液濕敷,可起到消炎、散熱作用;有滲液者,先用溶液濕敷,後用油劑。皮損處於亞急性期時,紅腫減輕,滲液減少,可酌情選用糊劑、粉劑和洗劑,可發揮消炎、止癢、收斂、保護作用。慢性期皮損增厚,呈苔蘚樣變時,多用軟膏和乳劑,它們穿透力強,作用持久,且有潤滑及護膚作用。
❾ 什麼是繼發性皮膚損害各有何特點
由原發抄損害轉變而來,或襲因治療不當及機械性損傷所致。繼發性損害包括鱗屑、糜爛、結痂、潰瘍、瘢痕、皸裂、萎縮、浸漬、抓痕及苔蘚化。 1、鱗屑為干澡或油膩的常呈層狀脫落的表皮角質細胞。 2、糜爛系指表皮或粘膜上出現潮紅、濕潤等皮膚損害。 3、結痂為皮膚損害的漿液、血液或膿液和被破壞了的上皮組織乾涸後所形成的症狀。 4、潰瘍為深達真皮層以下的皮膚或粘膜的潰爛缺損。 5、瘢痕為潰瘍癒合後的一種結締組織形態。 6、皸裂常為表皮角質過度乾燥,或真皮內有炎症浸潤,使皮膚失去彈性而形成的淺深不一的線狀裂口,它不僅累級表皮,且常浸及真皮。 7、萎縮是一種退行性皮膚損害。表皮萎縮可使表皮失去正常皮紋;真皮萎縮者,其表紋里正常,然皮膚能發生凹陷。 8、抓痕系由於搔抓而引起的線形表皮或真皮層損害,表面常有血痂。 9、浸漬為皮膚皺褶處因長期濕潮、浸水使角質層吸收較多水分後而變白變軟的形狀。
❿ 什麼可通過皮膚損害人體健康
從人的體重看,人體大部分是水造的。水占人體重量的70%,嬰兒體內含水達80%。人體血液中所含水份佔83%,水在肌肉中佔76%;在心臟、肺中佔80%;在腎中佔83%;肝臟中佔68%;腦中佔75%。即使看來很結實的骨頭也有20%以上的水。
水是人類生命的第一要素。是人體七大營養素(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之首。水同時是最佳的溶劑,它在人體內攜帶著許多許多溶解或懸浮的寶貴的化學物質,滋養著人體的生理。人體內的這個鹽水海洋,流經所有的血管和人體內不論多細微的管道,沖擊著每個細胞壁,注滿每個細胞,人體任何部分缺了它,就無法生存。
水維持著血液、淋馬液等人體組織的濃度,促進其正常循環。人體內的水如同自然界的溪流和潮汐一樣,流入、流過而又流出。通常人體每日需排出2.5公升的水,同時攝入同量的水平維持體內的平衡。人們每天飲水約1公升半,另外所需的1公升水則從食物中獲取。而每天排出的水份量大約有1公升半的尿,另外1公升水則為了保持體內涼爽而從汗液和呼吸(經由皮膚和肺)蒸發掉,還有100ml左右的水在糞便中排出。通常我們喉干感覺視為渴的信號,其實這個信號是從血液中發出的。我們在運動時流汗,水份被蒸發失去後,使血液變濃。當血液過濃或不適合於當時體溫與身體狀態時,這種信號便會流經腦的通告點,再向喉發出信息,使口和喉的神經組織感到口渴。喝水解渴了,水的平衡也就恢復了。當我們吃鹹的食物時也會感到渴。其實人體不但要保持水份的平衡,而且要使水中的鹽分保持在千分之九的比例,所以多吃了鹽就必須多喝水。我們流出的汗和失去的水份,其實也就是失出了帶有鹽分的水份,因此既要補充水,也要補充鹽。
水能協助和排泄人體的廢物。人體內每日大約產生11公升的水,其中唾液腺供給1公升,以濕潤口腔,發動消化系統。胃產生1公升半的消化液,胰、肝、腸產生約5公升的水。所有這些液體流經小腸時,如未被重新吸收,則在最後達到大腸時,用於製造半固體的糞便排泄掉,或者透過腸壁回到人體。
水能散發熱量,調節體溫。人體內到處無時不在進行化學活動,加上我們從事體力工作或運動時,肌肉活動所產生的熱,就足以把我們燒掉。但是浸潤和滲透細胞組織的水,卻能把多餘的熱情產隨即吸除。水在體內同時又是一個減震器,包圍著我們的腦,保護不受震盪。同樣,我們的骨骼、關節、器官和神經了有液體護衛,使我們的身體不致因必須承受的無數震盪而受到傷害。水使關節潤滑,受到保護,也能潤滑眼睛,保護皮膚光滑,富有彈性。如果沒有水,那麼我們的腳根落地時的撞擊或使用鐵錘等重物時對手的震動,都將無法忍受。
人體內的水不斷地在各個器官和各個系統間流通交換。一天之內就有多達200公升的水從血管中濾出,再由腎臟將其送回到血液中。我們通常說血是最重要的液體,可是那流動、潤滑、溫暖、清熱的水,那溶解各種物質又攜帶著滋養我們的各種分子的水,才是生命賴以生存的真正液體。
當人體失水占體重的10%,就會產生脫水,出現少尿、心跳加快、血壓下降。當失水占體重的15—20%時,就會危及生命。人的一切活動,如安全神經,解決便秘,治療感冒,預防膀胱炎,腎結石,尿道結石,消除運動疲勞……都離不開水的作用。
大量飲水也不行,會導致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