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皮膚問題 > 皮膚中葯外敷怎麼用

皮膚中葯外敷怎麼用

發布時間:2021-03-05 06:24:31

❶ 用中草葯外敷。每天敷多少時間才是最佳效果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一般中草葯外敷一次外敷多久為宜?每天一共要敷多長時間?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❷ 敷中葯後皮膚變深藍色了,好大一塊,在脖子上,太影響美觀了,怎麼辦,會恢復嗎大概多久

這種復用葯後的情況能漸漸制恢復到原樣。不需焦急矣!
你外敷的中葯可能是因為扭傷而產生患部有腫、痛。這種皮膚在外用中葯的作用力下,將腠理(即皮下筋膜中)留滯的淤血吸到皮下來了。經過大約一個月之久,皮下之血流就會將那些淤滯物帶出去——要經尿液排出體外。所以深藍色的痕跡會漸漸地自動消失。

❸ 有一種外敷中葯專治腰椎的葯,它敷在皮膚上十來分鍾覺得辣辣,敷了30分鍾就拿開葯,皮膚上第二三天就會

毛孔滲入,進入血液循環,直接針對患處,比如腰肌勞損,直接熏蒸疼痛肌肉,葯物本身的作用可以緩解疼痛。內服葯物要經過消化吸收等一系列程序,葯效肯定差一些。

❹ 外敷葯是怎樣進入體內的

透皮吸收

品 名:透皮吸收
拼音:toupixishou
英文名稱:percutaneous absorption
說明:外用制劑施於正常的皮膚表面,被吸收進入全身血液循環的過程。透皮吸收有三個途徑,一是透過毛囊、皮脂腺;二是通過汗腺;三是通過角質細胞和細胞間隙。其中以第三種最為重要。影響透皮吸收的因素包括人的皮膚部位和皮膚情況,葯物的濃度,溶解度,分子或粒子的大小,制劑的劑型,是否加入吸收促進劑及其他賦形劑等。還與施用處的環境、溫度和濕度有關
外用膏劑的透皮吸收機理

來源:百川 時間:2006-5-11 閱讀:23次

外用膏劑的透皮吸收機理

一、中醫葯的理論:清代名醫徐洄溪曾有過這樣一段論述:「今所用之膏葯,古人謂之薄貼,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膿去腐,止痛生肌,並摭風護肉之類,其膏宜輕薄而日換,此理人所易知;治里者,或驅風寒,或和氣血,或消痰痞,或壯筋骨,其方甚多,葯亦隨病加減,其膏宜厚而久貼,此理人所難知,何也?」他又解釋說:「用膏貼之,閉塞其氣,使葯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貫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之服葯尤為有力,此至妙之法也。」這一段論述已相當明確地闡明了皮膚吸收的機理,並已被現代科學實驗所證實。
葯物透皮吸收過程包括釋放、穿透及吸收進入血循環三個階段。釋放系指葯物從基質中脫離出來並擴散到皮膚或粘膜表面上。穿透系指葯物通過表皮進入真皮、皮下組織,對局部組織起作用。吸收系指葯物透入皮膚後或與粘膜接觸後在組織內通過血管或淋巴管進入體循環而產生全身作用。
二、皮膚的構造:正常人的皮膚表面積達18000cm2。皮膚由表皮、真皮與皮下組織三部分組成。表皮在皮膚的最外層,由形狀不同的上皮細胞所構成。其厚度約為0.16~0.8mm,從外側到內側又可分為角質層、透明層、粒層、棘層及基層等五層。角質層細胞中充滿了角蛋白或纖維狀蛋白質,內層細胞被頂入角層質以作補替,一般需3~4周時間,細胞越接近膚表,相互結合力越弱,形成皸裂,最後脫落。角質層是防止水分蒸發及抵禦外部物質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在評價葯物吸收因素時,它是一個重要部分。
真皮主要是結締組織,其中90%為膠原樣物質,厚度約為0.2~0.4mm。內有毛細血管、淋巴管、神經、皮脂腺及汗腺等。該部分的血液、淋巴液可將葯物運走,故通過表皮葯物在真皮中會被很快吸收。
皮下組織在真皮下面,是由較疏鬆的結締組織所構成,因含有大量脂肪故亦稱皮下脂肪組織。其中有許多血管、淋巴管與汗腺。汗腺導管貫穿於真皮中,開口至表皮。此外,皮膚的附屬器官還有毛發,它斜插於真皮中的毛囊內。皮脂腺能排泄皮脂,其排泄管開口於毛囊上部。
從化學角度看,皮膚上的水合蛋白質是凝膠狀結構。在表面水合程度最差,僅佔10~25%,越往深層水合程度越大,表皮內部達70%。皮膚表面又稱為「酸罩」(acid mantle),這是由於汗腺等分泌的乳酸、重碳酸及脂質混雜在一起造成的,故表面的pH為4.2~5.6,略偏向酸性,越往內部越接近pH 7.1~7.3,與體液的pH值相近似。
透皮吸收途徑:葯物透皮吸收的算什麼雖然至今仍有爭論,但是從皮膚的構造來看則有三條滲透途徑:1.毛囊;2.完整的角質層;3汗管。物質可能進入汗管,甚至進入汗腺。皮膚的吸收主要通過角質層細胞、細胞間隙或通過毛囊、皮脂腺。分子量小的葯物,能向吸收的最大屏障菜質層中擴散,盡管數量上很有限,但其擴散速度越往裡越大;分子量較大的葯物則以毛孔及汗腺為途徑的比例增大,後者是一種「旁路」吸收途徑。在葯物吸收到達平衡狀態前,這種「旁路」吸收占相當重要的地位。當達到平衡後,強極性葯物主要是以與組織蛋白水合的水等 為媒介進行擴散。極性低的葯物則通過脂溶性較大的部分擴散。葯物塗於皮膚表面進行觀察時,可因製作組織標本的階段不同,從而使訓要吸收途徑不同,或者使得能觀察到的主要途徑不同。葯物或基質的理化性質,特別是分子量和極性基的數目以及與水相互作用的強度、親油性、基質中的溶解度、葯物在基質與組織液間的分配比例等,可使主要吸收途徑發生差異。
影響透皮吸收的因素
一、 皮膚的條件
1.應用部位、表皮各層的厚薄、毛孔的多少等與葯物吸收有關。如兒童、婦女的皮膚對刺激性葯物的耐受性較成年男子為差,顏麵皮膚也不宜採用刺激性強的葯物。
2.肥皂洗滌皮膚後,角質層上粘附的、或由皮脂、角質層脫掉的物質及汗腺組成的物質以及毛囊、皮脂腺出口堵塞物被洗掉,就增加葯物透入的機會。
3.皮膚的溫度與濕度,濕度高時使皮脂粘度降低,局部血液循環加快,都有利於葯物的吸收。皮膚在潮濕情況下,也有利於葯物的吸收,有人認為皮膚表皮上的濕度(包括軟膏中是否含水)對葯物吸收有一定作用。
4.病變皮膚,有時能加快葯物的吸收。如有糜爛、滲出的皮膚,濕疹、脂溢性皮炎等中,受損的皮膚,可加快葯物的吸收。
二、葯物的性質:葯物的溶解性,亦即葯物在油與水中的分配系數對透皮吸收是很重要的。有人應用收縮血管檢定法研究了β-地塞米松及其23種酯類葯的局部活性。結果與這些酯類在油水中的分配系數有關。分配系數越大(油溶性越大)越有利於葯物的吸收。
皮膚具有類脂膜的性質,因此脂溶性葯物比較易於吸收,台水楊酸、酚類葯物,維生素A、D、K以及激素葯物都是較易吸收的。
也有人認為皮膚細胞是類脂性的(非極性強),而組織液則又是極性的,因此葯物需要既具有脂溶性又要具有水溶性(同時具有非極性及極性基團),才容易穿透皮膚而被吸收。如黃體酮與雌二酚化學結構相似,均為脂溶性,但後者又溶於水,故較前者易從皮膚吸收。
膏葯中葯物的濃度越高,吸收的量直多,而塗敷量的多少與吸收關系不大。
三、基質的組成和性質
基質的類型與吸收的關系:根據實驗結果,乳劑的基質能使葯物較易透皮吸收,其中以水包油型為最好。這和基質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的性質有關。可使軟膏與皮膚表面密切接觸,不論葯物是在油相或水相中,其通過皮膚角質層或進入毛囊或皮脂腺的機率更多,吸收也會加快,油包水型乳劑基質的吸收率較次。凡士林中加入羊毛脂使成具有一定吸水能力的軟膏基質,其吸收效率又次之。完全為油脂性的如凡士林基質吸收率最差。動物性脂肪比凡士林好一些。在實際應用中,醋酸可的松軟膏要求主葯透入皮膚深部,所以採用水包油型乳劑基質。而水楊酸軟膏用於角質層增多症,其作用是軟化角質,不需要它被吸收,所以採用凡士林基質。
四、基質的pH值:一般認為親水性基質的pH值接近皮膚的pH(5~6),所以這種基質對葯物的吸收有利。
五、基質對皮膚水合作用的影響:皮膚外層中的角蛋白或其降解產物,具有與水結合的能力稱為水合作用。它是增加葯物穿透皮膚的主要因素。因為它是由表皮下層擴散而來的水,或是由於在表皮上面有覆蓋物後汗水積聚而產生的。角質層通常含有5~15%的水。積聚50%的水的組織,其滲透性可增加4~5倍。

❺ 外用中葯液怎麼用

倒點出來到蓋子或者相對小點的溶液,然後用棉簽沾葯液塗到傷口處,剩餘的葯液不能再倒回原來的瓶子,以免污染

❻ 怎樣外敷中葯快速吸收

你好!中葯外敷促進死骨吸收新骨生成的膏葯有沒有我們不太清楚,但自己購中葯外敷會有同樣的好效果,建議你不妨用自己配葯的辦法試試。祝你健康快樂!

❼ 中葯粉末如何外用貼在皮膚上有粘度和牢固

好像比較難,那就到醫院去買紗布用來做綳帶,用綳帶固定

❽ 問:有一種外敷中葯專治骨質增生和腰突的葯,它敷在皮膚上十來分鍾覺得辣辣,敷了30分鍾就拿開葯,皮膚

你要謹慎用葯,這種病敷葯是敷不好的,實話。

❾ 中葯散劑如何外敷

一般情況下,跌打損傷、血瘀疼痛用酒調敷,皮膚外部炎症,用醋調敷。如有其他特殊情況,按醫囑選擇溶劑。用溶劑將散劑調成糊狀,均勻的塗在紗布上,敷於皮表。具體時間和方式方法,需要聽從開具處方的醫生的囑咐。

❿ 中葯配的面膜怎麼才能讓它與皮膚敷貼

①首先應做好敷面前的皮膚准備,主要是徹底潔膚,或在按摩後以熱毛巾專敷面三分鍾,使屬毛孔擴張後,再使用面膜,使用時用毛巾包住頭發,顯露面部。眉毛、睫毛等處最好先塗上面霜或橄欖油,因這些地方不能塗敷面膜。
②將面膜用品塗在手指或軟毛刷上,均勻的按頸部一下額一兩頓一鼻一唇周一額等順序塗抹。在距眼睛、唇、眉部等處應相隔0.5厘米左右,以免刺激粘膜引起不良反應。必要時放置眼墊保護。如果你為油性皮膚,塗面膜時可從出油量多的T字部位敷起,用量多一點沒關系,然後再按順序塗其他部位。
③敷面後要避免表情肌的扯動,最好採取卧位。天然敷面劑一般保留10~30分鍾,剝離型面膜待自然乾燥10~20分鍾後再自上而下用輕壓法剝去,亦可用水洗凈。做面膜的次數要掌握適當,過勤的敷面反而會使皮膚加速鬆弛、老化。一般情況下,一周敷一次即可。油性皮膚、粉刺皮膚或色素沉著等有治療目的者,一周可用2—3次。

閱讀全文

與皮膚中葯外敷怎麼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5歲乾性皮膚起痘用什麼護膚品 瀏覽:290
深海娜美皮膚多少錢 瀏覽:532
正品減肥多少錢 瀏覽:837
蒙妮坦美容養生館靖南店怎麼樣 瀏覽:417
蘭州哪裡有白癜風醫院 瀏覽:50
做隆鼻哪裡整形醫院比較好 瀏覽:590
怎麼測試皮膚的年齡呢 瀏覽:516
植藻水能量化妝品多少錢一瓶 瀏覽:350
贛州市皮膚病哪裡最好的醫院 瀏覽:741
晩上吃什麼水果減肥 瀏覽:824
上海美容紋眉多少錢 瀏覽:506
汽車美容店換機油要什麼證 瀏覽:196
八大處整形外科醫院住哪裡 瀏覽:612
化妝生產許可證號在哪裡 瀏覽:212
中性皮膚適合用哪個護膚品比較好 瀏覽:192
舟山婦科醫院怎麼樣 瀏覽:928
皮膚敏感期擦什麼護膚品 瀏覽:755
水劑類化妝品包括哪些 瀏覽:921
珠海整形醫生方明技術怎麼樣 瀏覽:567
無錫整形哪裡好擅選瑪利亞重點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