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皮膚的附屬器官八大功能是什麼
按照傳統的分類來說,人體共八大系統,這樣說來,皮膚不屬於任何系統,比如,皮膚中的神經屬於神經系統,皮膚中汗腺屬於內分泌系統……
但是按照現代解剖學來看,有專門的「皮膚系統」
具體如下
傳統:
消化系統: 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管]、肝、膽、胰等組成
運動系統:由骨,關節,肌肉組成
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
泌尿系統:由腎,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組成
生殖系統:男的由睾丸,附睾,輸精管,射精管及附屬腺體以及陰囊陰莖組成
女的由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及外陰組成
內分泌系統:內分泌腺和內分泌組織構成
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組成
神經系統:由顱腦和椎管內的腦和脊髓及遍布全身的周圍神經組成
按現時解剖學的學說,人體可以分為以下10個系統,分別是:
皮膚系統:由皮膚、毛發、指甲/趾甲、汗腺及皮脂腺所組成,覆蓋體表的器官
神經系統:由腦、脊髓、以及與之相連並遍布全身的周圍神經所組成。其可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以及周圍神經系統。其中不受人體主觀意志控制之部分稱為自主神經系統,或植物神經系統。
運動系統:由骨、關節和骨骼肌組成,構成堅硬骨支架,賦予人體基本形態。骨骼支持體重、保護內臟。骨骼肌附著於骨,在神經系統支配下,以關節為支點產生運動。
骨骼肌:屬橫紋肌,接受神經支配,隨人的意志而收縮,又稱隨意肌。成人約有600多塊骨骼肌。
骨:骨主要由骨組織構成,有一定形態及構造,外被骨膜,內容骨髓,含在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經。成人有206塊骨,可分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
關節:骨與骨之間借纖維組織、軟骨或骨相連,稱為關節或骨連結。可分為纖維連結(纖維關節)、軟骨和骨性連結(軟骨關節)以及滑膜關節三大類,滑膜關節常簡稱關節。
呼吸系統:由鼻、喉、氣管及肺組成。主要為人體氣體交換之所。
循環系統:又稱心血管系統,由心臟、血管及血液所組成,負責體內物質運輸功能
消化系統: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管]、肝、膽、胰等組成。其主要為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出消化吸收後的食物殘渣,其中咽與口腔還參與呼吸和語言活動。
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所組成,主要負責排除機體內溶於水的代謝產物。
生殖系統:由內生殖器與外生殖器組成。其中男性生殖系統由生殖腺/睾丸、管道(附睾、輸精管、射精管)、附屬腺體(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陰囊、陰莖組成,女性生殖系統由生殖腺/卵巢、輸送管道(輸卵管、子宮、陰道)、女陰(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道前庭、陰蒂、前庭球、前庭大腺組成。具有繁衍之功能。
內分泌系統:由身體不同部位和不同構造的內分泌腺和內分泌組織構成,其對機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活動等進行體液調節。
淋巴系統:由淋巴器官、各級淋巴管道和散在的淋巴組織構成,其中流動著無色透明之淋巴(液)。其主要協助靜脈運送體液回歸血循環,轉動脂肪和其他大分子,且參與免疫過程,是人體重要的防護屏障。
② 皮膚的結構和各部位的區別
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並含有附屬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等。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一個成年人的皮膚展開面積在2平方米左右,重量約為人體重量的16%。最厚的皮膚在足底部,厚度達4毫米,眼皮上的皮膚最薄,只有不到1毫米。
表皮
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根據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形態特點,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
1.角質層:由數層角化細胞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體液外滲和化學物質內侵。角蛋白吸水力較強,一般含水量不低於10%,以維持皮膚的柔潤,如低於此值,皮膚則乾燥,出現鱗屑或皸裂。由於部位不同,其厚度差異甚大,如眼瞼、包皮、額部、腹部、肘窩等部位較薄,掌、跖部位最厚。角質層的細胞無細胞核,若有核殘存,稱為角化不全。
2.透明層:由2~3層核已死亡的扁平透明細胞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電解質、化學物質的通過,故又稱屏障帶。此層於掌、跖部位最明顯。
3.顆粒層:由2~4層扁平梭形細胞組成,含有大量嗜鹼性透明角質顆粒。顆粒層里的扁平梭形細胞層數增多時,稱為粒層肥厚,並常伴有角化過度。顆粒層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4.棘細胞層:由4~8層多角形的棘細胞組成,由下向上漸趨扁平,細胞間借橋粒互相連接,形成所謂細胞間橋。
5.基底層:又稱生發層,由一層排列呈柵狀的圓柱細胞組成。此層細胞不斷分裂(經常有3%~5%的細胞進行分裂),逐漸向上推移、角化、變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層,最後角化脫落。基底細胞分裂後至脫落的時間,一般認為是28日,稱為更替時間,其中自基底細胞分裂後到顆粒層最上層為14日,形成角質層到最後脫落為14日。基底細胞間夾雜一種來源於神經嵴的黑色素細胞(又稱樹枝狀細胞),占整個基底細胞的4%~10%,能產生黑色素(色素顆粒),決定著皮膚顏色的深淺。
另發現:從護膚的角度來講表皮並不是最外面的皮膚成分,外面還有一種起保護作用的皮脂膜。
真皮
來源於中胚葉,由纖維、基質、細胞構成。接近於表皮之真皮乳頭稱為乳頭層,又稱真皮淺層;其下稱為網狀層,又稱真皮深層,兩者無嚴格界限。
1.纖維:有膠原纖維、彈力纖維、網狀纖維三種。
(1)膠原纖維:為真皮的主要成分,約佔95%,集合組成束狀。在乳頭層纖維束較細,排列緊密,走行方向不一,亦不互相交織。
(2)彈力纖維:在網狀層下部較多,多盤繞在膠原纖維束下及皮膚附屬器官周圍。除賦予皮膚彈性外,也構成皮膚及其附屬器的支架。
(3)網狀纖維:被認為是未成熟的膠原纖維,它環繞於皮膚附屬器及血管周圍。在網狀層,纖維束較粗,排列較疏鬆,交織成網狀,與皮膚表面平行者較多。由於纖維束呈螺旋狀,故有一定伸縮性。
2.基質:是一種無定形的、均勻的膠樣物質,充塞於纖維束間及細胞間,
皮膚
為皮膚各種成分提供物質支持,並為物質代謝提供場所。
3.細胞:主要有以下幾種:
(1)成纖維細胞:能產生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基質。
(2)組織細胞:是網狀內皮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謝產物、色素顆粒和異物的能力,起著有效的清除作用。
(3)肥大細胞:存在於真皮和皮下組織中,以真皮乳頭層為最多。其胞漿內的顆粒,能貯存和釋放組織胺及肝素等。
表皮和真皮區分的意義舉例:痤瘡之類的如果用手去抓,就容易繼發感染。一般來講,咱們的皮膚感染,感染到表皮層,什麼疤都不落,得一個皮膚病很厲害,它不落疤,它在表皮。如果說感染到真皮了,一定要落疤了。皮膚是一個屏障,你不要破壞它。
皮下組織
來源於中胚葉,在真皮的下部,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組成,其下緊臨肌膜。皮下組織的厚薄依年齡、性別、部位及營養狀態而異。有防止散熱、儲備能量和抵禦外來機械性沖擊的功能。
③ 做皮膚檢測有什麼注意的嗎
我們機構選用的是的美測檢測儀,做皮膚檢測之前會有一些小細節需要注意,比如盡量素顏,帶妝的或塗了防曬的需先做皮膚清潔,因為皮膚附帶的粉體、灰塵很容易蓋住真實的皮膚,誘導誤判。
④ 皮膚的附屬器官是什麼
皮膚附屬器官有皮脂腺、汗腺、毛發和爪甲。
汗腺:根據汗腺分泌物的不同,分為小汗腺和大汗腺兩種。小汗腺的分泌受神經系統支配。當氣溫升高、做劇烈運動、情緒變化,或服某些葯物時,小汗腺分泌活動增加,身體出汗量增多。小汗腺除唇及指甲等處外,廣泛分布於全身,尤其以手掌、腳底、前額、腋下等處最多。小汗腺可以分泌汗液,其主要成分為水、無機鹽和少量尿酸、尿素等代謝廢物,具有潤澤皮膚、調節體溫、排泄廢物等作用。大汗腺青春期時開始發育,分布在腋窩、乳暈、肛門及外陰、外耳道等處,開口於毛囊,分泌物為濃稠的乳狀液體,含有蛋白質、糖類和脂肪。這種分泌物很容易被皮膚表面的細菌分解,產生令人不愉快的氣味。
皮脂腺:分布很廣,除手、腳掌外遍布全身,以頭面、胸骨附近及肩胛間皮膚最多。皮脂腺的分泌受雄性激素和腎上腺皮脂激素的控制,在幼兒時皮脂分泌量較少,青春發育期分泌活動旺盛,35歲以後分泌量逐漸減少,皮膚會變得比較乾燥,開始粗糙,出現皺紋。
毛發:可分為長毛、短毛、毫毛三種。它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
長毛包括頭發、腋毛、陰毛等;短毛有眉毛、睫毛、鼻毛等;毫毛柔軟色淡,除手腳掌和指趾末節外,遍布全身。遺傳因素對毛發的分布、濃密程度、質地、顏色及是否捲曲等有很大影響。
爪甲:覆蓋在指趾末端,為半透明狀的角質板。甲的主要成分為硬性角質蛋白,甲內不含神經和血管,位於指(趾)末端,起保護作用。甲由甲板和甲根兩部分構成。甲板是暴露在皮膚外的部分,其下為甲床,內含豐富的血管、神經。甲根為隱藏在皮內的部分,其下皮膚為甲母質,是甲的生長區。如甲根部皮膚發炎或起皮疹,甲會因營養不良而變薄變脆或凹凸不平,影響手部整體美。
⑤ 皮膚的附屬器官
1.汗腺
(1)小汗腺:即一般所說的汗腺。位於皮下組織的真皮網狀層。除唇部、龜頭、包皮內面和陰蒂外,分布全身。而以掌、跖、腋窩、腹股溝等處較多。汗腺可以分泌汗液,調節體溫。
(2)大汗腺:主要位於腋窩、乳暈、臍窩、肛周和外生殖器等部位。青春期後分泌旺盛,其分泌物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特殊臭味,是臭汗症的原因之一。
2.皮脂腺:位於真皮內,靠近毛囊。除掌、跖外,分布全身,以頭皮、面部、胸部、肩胛間和陰阜等處較多。唇部、乳頭、龜頭、小陰唇等處的皮脂腺直接開口於皮膚表面,其餘開口於毛囊上1/3處。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潤滑皮膚和毛發,防止皮膚乾燥,青春期以後分泌旺盛。
(1)皮脂腺的分布:除掌部外幾乎遍及全身,所以到冬季,手部皮膚會特別乾燥,需要護手霜的特別護理。皮脂腺在眼周分布也很少,所以眼部也需要特別頤養,更何況,眼部周圍的皮膚極薄,很容易產生細紋。(2)酸性皮脂膜的形成: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會在皮膚上形成一層膜,這層膜呈弱酸性,對皮膚來說是天然的面霜,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為什麼油性膚質的人較乾性膚質的人不容易衰老,就是因為這個原因。(3)皮脂膜的抗菌作用:弱酸性膜(PH5.2左右)可抑制皮膚上的微生物生長。正常皮膚上常寄生各種細菌等微生物,但不致病。依靠機體的抵抗力及皮膚的完整結構和酸性膜等因素來維持。當這些因素破壞時,細菌等微生物可侵入機體致病。所以,在我們給皮膚做完清潔工作之後,要使用爽膚水的目的就是要恢復皮膚的PH值,讓它保持在一個弱酸性的狀態。(4)酸性皮脂膜防止水份流失:皮脂膜有鎖住水份的作用,不使皮膚中水份流失到空氣中。而對於皮脂膜不完整的干皮膚來說,要特別給它補充一些油脂,比如晚霜等。
3.毛發:分長毛、短毛、毫毛三種。毛發在皮膚表面以上的部分稱為毛干,在毛囊內部分稱為毛根,毛根下段膨大的部分稱為毛球,突入毛球底部的部分稱為毛乳頭。毛乳頭含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以維持毛發的營養和生成,如發生萎縮,則發生毛發脫落。毛發呈周期性地生長與休止,但全部毛發並不處在同一周期,故人體的頭發是隨時脫落和生長的。不同類型毛發的周期長短不一,頭發的生長期約為5~7年,接著進入退行期,約為2~4周,再進入休止期,約為數個月,最後毛發脫落。此後再過度到新的生長期,長出新發。故平時洗頭或梳發時,發現有少量頭發脫落,乃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4.指(趾)甲:指甲,是人和猿猴類指(趾) 端背面扁平的甲狀結構,屬於結締組織。為爪的變形,又稱扁爪,其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與爪同源,爪跖退縮,爪板形成長方形薄片,是指(趾)端表皮角質化的產物,起保護指(趾)端作用。人和靈長目猿猴亞目的種類均有指甲。原猴亞目有些種類沒有指甲,有些種類僅部分指(趾)端有指甲,如蜂猴(懶猴)第2趾為爪,其餘為指甲,而指猴僅第1指(趾)有指甲,其餘指(趾)端均為爪。犀牛角和指甲的主要成分都是角蛋白。
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
1.血管:表皮無血管。真皮層及以下有。動脈進入皮下組織後分支,上行至皮下組織與真皮交界處形成深部血管網,給毛乳頭、汗腺、神經和肌肉供給營養。
2.淋巴管:起於真皮乳頭層內的毛細淋巴管盲端,沿血管走行,在淺部和深部血管網處形成淋巴管網,逐漸匯合成較粗的淋巴管,流入所屬的淋巴結。淋巴管是輔助循環系統,可阻止微生物和異物的入侵。
⑥ 皮膚有哪些附屬器官
從皮膚構成來看,皮膚還有其附屬器官,主要包括汗腺、皮脂腺、毛發和甲。
汗腺回分為小汗腺和答大汗腺兩種。一般所說的汗腺就是小汗腺,位於皮下組織的真皮網狀層。汗腺分布全身,以掌、跖、腋窩、腹股溝等處為多,只有唇部、龜頭、包皮內面和陰蒂等部位沒有汗腺。汗腺可以分泌汗液,調節體溫。大汗腺主要位於腋窩、乳暈、臍窩、肛周和外生殖器等部位。青春期後分泌旺盛。然而,大汗腺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的分泌物具有一種特殊的臭味,這就是有些人患有臭汗症、狐臭等病症的原因之一。
皮脂腺存在於真皮內,靠近毛囊。除掌、跖等部位外,皮脂腺分布全身,以頭皮、面部、胸部、肩胛間和陰阜等處較多。唇部、乳頭、龜頭、小陰唇等處的皮脂腺直接開口於皮膚表面,其餘開口於毛囊上1/3處。皮脂腺能夠分泌皮脂,對皮膚和毛發具有潤滑作用,還可以防止皮膚乾燥,青春期以後分泌較為旺盛。
⑦ 皮膚的結構及其生理功能
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並含有附屬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等。
具體請看下面的連接。
⑧ 皮膚的附屬器官有哪些
皮膚附屬器官有皮脂腺、汗腺、毛發和爪甲。
汗腺根據分泌物的不同,分為小汗腺和大汗腺兩種。小汗腺的分泌受神經系統支配。當氣溫升高、做劇烈運動,情緒變化或服某些葯物時,小汗腺分泌活動增加,身體出汗量增多。小汗腺除唇及指甲等處外,廣泛分布於全身,尤其以手掌、腳底、前額、腋下等處最多。小汗腺可以分泌汗液,其主要成分為水、無機鹽和少量尿酸、尿素等代謝廢物,具有潤澤皮膚、調節體溫、排泄廢物等作用。
大汗腺青春期時開始發育,分布在腋窩、乳暈、肛門及外陰、外耳道等處,開口於毛囊,分泌物為濃稠的乳狀液體,含有蛋白質、糖類和脂肪。這種分泌物很容易被皮膚表面的細菌分解,產生令人不愉快的氣味。
皮脂腺分布很廣,除手、腳掌外遍布全身,以頭面、胸骨附近及肩胛間皮膚最多。皮脂腺的分泌受雄性激素和腎上腺皮脂激素的控制,在幼兒時皮脂分泌量較少,青春發育期分泌活動旺盛,35歲以後分泌量逐漸減少,皮膚會變得比較乾燥,開始粗糙,出現皺紋。
毛發、體毛發可分為長毛、短毛、毫毛三種。它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長毛包括頭發、腋毛、陰毛等;短毛有眉毛、睫毛、鼻毛等;毫毛柔軟色淡,除手腳掌和指趾末節外,遍布全身。遺傳因素對毛發的分布、濃密程度、質地、顏色及是否捲曲等有很大影響。
爪甲覆蓋在指趾末端,為半透明狀的角質板。甲的主要成分為硬性角質蛋白,甲內不含神經和血管,位於指(趾)末端,起保護作用。甲由甲板和甲根兩部分構成。甲板是暴露在皮膚外的部分,其下為甲床,內含豐富的血管、神經。甲根為隱藏在皮內的部分,其下皮膚為甲母質,是甲的生長區。如甲根部皮膚發炎或起皮疹,甲會因營養不良而變薄、變脆或凹凸不平,影響手部整體美。
⑨ 皮膚的附屬器包括哪些它們由什麼組織構成
皮膚附屬器
人體是由各個不同器官組成的,皮膚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如同一個精密而復雜的機器一樣,還有必不可少的零件,那就是皮膚附屬器。皮膚附屬器包括:毛發、汗腺、皮脂腺和指(趾)甲。
皮脂腺
皮脂腺(sebaceous gland),屬泡狀腺體,由腺泡和短導管構成。腺體呈泡狀,無腺腔,外層為扁平或立方形細胞,周圍有基底膜帶和結締組織包裹 。皮脂腺為全漿腺(holocrine gland)。導管由復層鱗狀上皮構成,開口於毛囊上部,位於立毛肌和毛囊的夾角之間,立毛肌收縮可促進皮脂的排泄。在粘膜、唇紅部、婦女乳暈、大小陰唇、眼瞼、包皮內側等區,皮脂腺不與毛囊相連,腺導管直接開口於皮膚表面。頭、面及胸背上部等處皮脂腺較多,稱為皮脂溢出部位。皮脂腺分布廣泛,存在於掌跖和指趾屈側以外的全身皮膚。
小汗腺
小汗腺(eccrine gland),屬單曲管狀腺,分為分泌部和導管部。分泌部位於真皮深部和皮下組織,由單層分泌細胞排列成管狀,盤繞如球形。分泌部的外方圍繞一層上皮細胞(myoepithelial cell),最外為基底膜帶。小汗腺有兩種分泌細胞,即明細胞和暗細胞。明細胞較大,頂部窄,底部寬,胞漿中有淡色細小的糖原顆粒,為分泌汗液的主要細胞。暗細胞較小,夾在明細胞之間,頂部寬,底部窄,可分泌粘蛋白和回收鈉離子等。導管部也稱汗管,由兩層小立方形細胞組成。汗管與分泌部盤繞連接,向上穿行於真皮中,最後一段呈螺旋狀穿過表皮,開口於汗孔。除唇紅、包皮內側、龜頭、小陰唇及陰蒂外,小汗腺遍布全身,約160萬-400萬個,以足跖、腋、額部較多,背部較少。小汗腺受交感神經系統支配。
頂泌汗腺
頂泌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曾稱為大汗腺,屬大管狀腺體,由分泌部和導管組成。分泌部位於皮下脂肪層,腺體有一層扁平、立方或柱狀分泌細胞,其外有肌上皮細胞和基底膜帶。導管的結構與小汗腺相似,但通常開口於毛囊的皮脂腺入口的上方,少數直接開口於表皮。頂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窩、乳暈、臍周、會陰部和肛門周圍等。外耳的耵耵腺和眼瞼的睫腺也歸入頂泌汗腺。頂泌汗腺屬頂漿分泌腺。新鮮分泌的頂泌汗腺分泌物為無氣味乳狀液,排出後被細胞分解即產生臭味,稱腋臭。頂泌汗腺的分泌活動主要受性激素影響,青春期分泌旺盛。
甲
甲(nail),由多層緊密的角化細胞構成。外露部分稱甲板(nail plate);覆蓋甲板周圍的皮膚稱甲廓(nail wall);伸入近端皮膚中的部分稱甲根(nail root);甲板下的皮膚稱甲床(nail bed); 甲根下的甲床稱甲母質(nail matrix),是甲的生長區;近甲根處新月狀淡色區稱甲半月(nail lunula)。甲各部位下面的真皮中富有血管,乳頭層中尤其豐富。甲床沒有汗腺和皮脂腺。指甲生長速度約每3月長1cm,趾甲生長速度約每9月長1cm。正常甲有光澤呈淡紅色。疾病、營養狀況、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可影響甲的顏色、形態和生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