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下注射的進針角度是多少
教科書中規定,皮下注射時針頭與皮膚呈30~40°角(斜刺進針法),迅速將針梗的2/3刺入皮下[1].而在臨床上我們採用90°角刺入(垂直進針法),可顯著減輕病人的疼痛和注射部位皮膚不良反應的發生.
2. 靜脈注射針尖斜面與皮膚成多少度進針
准確說斜面更容易切皮膚更容易注射葯物`` 切皮膚理解理解更容易注射葯物理解吸管尖希望內平面針
剪斜面容針用嘴巴吸管吹氣`並用手堵住另發現斜面難堵住針插肌肉或者血管`若前端平容易抵住肌肉組織或者血管壁導致注射困難注射疼痛具體哪水滴`` 我猜應該平吧`` 給葯量 沒區別`` 涉及液體作用張力`注射沒關系`~ ^_^
3. 靜脈輸液針頭和皮膚的正確角度是多少
你好,進針角度為20度。因為皮下組織多血管小,彈性差,所以要減少進針角度
4. 1皮下注射時,針頭與皮膚應呈() A.45°角 B.90°角 C.兩者均可 兩者均不可
兩者均不可。皮下注射要求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成30-40度角,迅速刺入針梗的1/2到2/3。前兩項的角度都不合適
5. 請問靜脈注射的科學原理與注意事項
靜脈注射應恪守怎樣的技術操作標准?
靜脈搏注射是指自靜脈搏注入葯液的一種注射辦法。適用於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時,需求疾速發作葯效時;做診斷性檢查時,如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前,由靜脈注入葯物;靜脈營養治療時。對不能經靜脈途徑給的葯品禁用靜脈注射。靜脈注射時,因葯物直接注入血液內,故立刻呈現葯理作用;另一方面,由於葯物自身的作用、注入量、壓力、PH值等,可對血管壁及其四周組織產生影響,以至惹起血栓等。因而,靜脈注射慶嚴厲執行技術操作標准。
靜脈注射前應做好如下准備工作:注射盤內另加無菌注射器(依據葯洲量選用),針頭為6.5—7號或頭皮針或留置針與靜脈帽,止血帶,小墊枕,按醫囑備葯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暴露注射部位。對長期靜脈給葯者,為維護血管,應有方案地自遠心端到近端選擇血管停止注射。常用的為四肢淺靜脈(包括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和手背、足背、踝部等處),小兒多採用頭皮殂脈。
靜脈注射的操作程序: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身病人解釋,以獲得協作;排出已抽好薌之注射器內空氣,針頭套上安瓿或以針套維護好;選擇適宜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小枕,在穿刺部位上方約5cm處扎緊止血帶(止血帶末端向上)。用2%碘酸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乙醇脫碘或單獨運用絡合碘消毒皮膚,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自靜脈搏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見回血,證明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再按壓穿刺點處片刻,以遏止部分滲血。安頓病人,清算用物。
在實施靜脈注射時應留意下列問題:
(1)注射時,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避開關節和靜脈瓣且易固定的靜脈。
(2)需長期靜脈給葯者,為了維護靜脈,應有次序地先下而上,由遠心端到近端地選擇血管,停止注射。
(3)依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控制注入葯物的速度,察看注射部分和全身反響,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
(4)對組織有激烈刺激的葯物,應另備帛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和頭皮針,注射時先做穿刺,並注入少量生理鹽水,證明針頭確在血管內,再取下注射器(針頭不動),互換抽有葯液的注射器停止注射,以避免葯物外溢於組織內而發作壞死,如有刺激性的葯液外滲,應立刻處置,以防形成組織壞死。可用0.25%普魯卡因停止部分封鎖,假如是鹼性葯液外滲,可參加適量維生素C封鎖。
(5)若注葯過程病人訴疼痛或部分隆起,回抽不見回血,標明針頭已滑出血管或穿透血管壁,應立刻拔出針頭,改換部位,另換無菌針頭重新注射。
醫務人員在執行上述操作過程中,違背操作規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直接形成病員死亡、殘疾或組織器官損傷招致功用障礙的,可定為醫療事故。
1、未正確控制順應症或/和忌諱症。
2、違背操作規程,惹起嚴重感染,如因注射器械消毒不徹底惹起菌血症。
3、葯液向血管四周漏出惹起的組織操作,察看不細致,未及時正確地處置。
4、違背操作規程,操作中空氣進入靜脈,呈現空氣栓塞。
5、因注射速度快、注入量大加重循環系統負荷,誘發心力衰竭。
6、葯液誤注入動、靜脈;
7、因注射葯自身的葯理作用而呈現的全身病症(葯物中毒)。
靜脈注射法是將葯液注入靜脈的辦法。
(一)目的
1.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需疾速發作葯效時,可採用靜脈注射法。
2.葯物因濃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採取其它注射辦法。
3.作診斷、實驗檢查時,由靜脈注入葯物,如為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
4.輸液和輸血。
5.用於靜脈營養治療。
(二)部位
常用的有肘窩的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或手背、足背、踝部等處淺靜脈(圖10-14)。
(三)用物
注射盤內無菌注射器(依據葯液量選用),針頭6.2-7號或頭皮針,止血帶,治療巾或一次性紙巾。按醫囑備葯物。
(四)操作辦法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獲得協作。
2.用注射器汲取葯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適宜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扎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圖10-15),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明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遲緩注入葯液(圖10-16)。
6.在注射過程中,若部分腫脹疼痛, 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改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疾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算用物。
8.留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葯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停止注射。
(2)依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控制注入葯液的速度,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察看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激烈刺激的葯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明針頭確在血管內,再推注葯物,以防葯液外溢於組織內而發作壞死。
9.靜脈注射常見失敗的緣由(圖10-17)。
(1)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內,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斷斷續續,注葯時溢出至皮下,皮膚隆起,病人部分疼痛。
(2)針頭刺入較深,斜面一半穿破對側血管壁,見有回血,但推葯不暢,局部葯液溢出至深層組織。
(3)針頭刺入過深,穿透對側血管壁,葯物注入深部組織,有痛感,沒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葯液,部分不一定隆起。
五、股靜脈注射法
(一)目的 常用於急救時作加壓輸液、輸血或採集血標本。
(二)部位 股三角區,在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之間劃一聯線的中點為股動脈,股動脈內側0.5cm為股靜脈
(三)用物 注射盤內10ml或20ml無菌枯燥注射器、紗布、試管。
(四)操作辦法
1.病人平卧,下肢伸直略外展,部分常規消毒,待干。
2.術者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然後於股三角區捫股動脈搏動,或找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聯線中點的辦法作股動脈定位,再消毒穿刺點及術者手指,並用左手手指加以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針頭和皮膚呈90度或45度角,在股動脈內側0.5cm處刺入,見抽出暗紅色血提示已達股靜脈,固定針頭,依據需求採取血標本或注射葯物。
4.抽血或注射畢,部分用無菌紗布加壓止血3-5分鍾,確認無出血,方可分開。清算用物。
(五)留意事項
(1)嚴厲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避免感染。
(2)抽出為鮮紅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動脈,應立刻拔出針頭,緊壓穿刺處5-10分鍾,直至無出血為至。
六、動脈穿刺注射法
(一)目的 作血液氣體剖析;重度休克,須經動脈輸入血液以增加有效血容量;實施某些特殊檢查(如腦血管造影);實施某些治療(注射抗癌葯物)。
(二)部位 採集血標本常用橈動脈與股動脈。橈動脈穿刺點位於前臂掌側腕關節上2cm、動脈搏動明顯處。股動脈穿刺點見前面。
(三)用物 注射盤內加無菌的5ml或10ml枯燥注射器,7號針頭及標本容器,手套。若作治療、檢查,另備葯液。
(四)操作辦法 充沛暴露穿刺部位,常規消毒,范圍要普遍,術者立於穿刺側,戴手套或用2%碘酊與70%乙醇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動脈,右手持注射器,在兩指間垂直或與動脈走向呈40度刺入動脈,見有鮮紅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針的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注射葯液或采血。操作終了,疾速拔出針頭,部分加壓止血5-10分鍾。
(五)留意事項
1.嚴厲執行無菌技術,以防感染。
2.有出血傾向者,慎重應用。
溫習考慮題
1.請敘說注射准繩有哪些?
2.注射分哪幾種?試述常用的注射部位和操作辦法?
3.試述皮下和肌內注射在操作上有何不同?
4.為什麼皮下、肌內、靜脈注射前需排盡空氣及抽回血?
犬的靜脈注射法
靜脈注射所產生的葯效作用最快,劑量較大且有刺激性的葯液(如氯化鈣、高滲葡萄糖液、高滲鹽水等)應靜脈注射。
靜脈注射的部位,可選擇頸部靜脈(頸溝內,頸部上1/3與中1/3接壤處,此處靜脈淺在,易於尋覓),腕關節以上的內側或腕關節以下掌中部內側的靜脈,或跗關節外側、跗關節上方的靜脈、股內側的靜脈等。注射時,用膠管結扎注射部位靜脈的向心端,使靜脈血管怒漲,部分剪毛消毒後,將針頭沿靜脈縱軸平行刺入靜脈內,若刺入正確到位,馬上可見到血液迴流。此時松開扎緊的膠管,將針頭順血管腔再刺入一些,然後固定針頭,使葯液緩緩滴入(每分鍾20-25滴)。注射終了後,須用酒精棉球按壓注射處,然後拔出針頭,部分消毒,以免血液順針孔流入皮下方式血腫。靜脈注射時必需留意以下幾點:
第一,注射器必需配套,各部件銜接緊密,注射器及針頭必需暢通無堵,嚴厲消毒。
第二,要認真核對注射葯物的稱號、用處、劑量和能否過時。同時注射兩種以上葯物時,應留意有無配伍忌諱。
第三,注射前在排盡輸液膠管內的氣泡,注射時要避免葯液漏於血管外。注射過程中要留意心臟的擔負,避免因注射過快而惹起爭性心力衰竭。
第四,有刺激性的葯物漏入皮下時,普通能夠向四周組織注入生理鹽水或蒸餾水,以便稀釋後易被吸收。漏出葯物是氯化鈣時,可注入適量10%的滅菌硫酸鈉液,並在腫脹部分熱敷,促進消散吸收。
6. 各種注射法的名稱和進針角度
肌注,90度。皮下,30度到45度,靜脈注射5到45度(看血管),皮內5度
7. 肌肉注射疫苗時,針頭與皮膚表面呈多少度的角
不是說男或女性在進行臀部注射時所用的針頭有什麼分別,而是應該根據年齡(專比如屬大人或小孩)和葯水的性質(水劑或油劑或者是其它情況)來區分應採用的針頭的。一般情況下,比如打各類水劑葯水,用6號或7號針頭都可,而7號針頭比6號的稍粗些,推注葯水的阻力比較小些,也就是可以快一點注射完畢。
8. 皮下注射的 角度
教科書中規定,皮下注射時針頭與皮膚呈30~40°角(斜刺進針法),迅速將針梗的2/3刺入皮下。而在臨床上我們採用90°角刺入(垂直進針法),可顯著減輕病人的疼痛和注射部位皮膚不良反應的發生。
9. 詳細介紹一下 護士的打針過程,
靜脈注射前應做好如下准備工作:注射盤內另加無菌注射器(根據葯洲量選用),針頭為6.5—7號或頭皮針或留置針與靜脈帽,止血帶,小墊枕,按醫囑備葯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暴露注射部位。對長期靜脈給葯者,為保護血管,應有計劃地自遠心端到近端選擇血管進行注射。常用的為四肢淺靜脈(包括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和手背、足背、踝部等處),小兒多採用頭皮殂脈。
靜脈注射的操作程序: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身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排出已抽好薌之注射器內空氣,針頭套上安瓿或以針套保護好;選擇合適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小枕,在穿刺部位上方約5cm處扎緊止血帶(止血帶末端向上)。用2%碘酸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乙醇脫碘或單獨使用絡合碘消毒皮膚,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自靜脈搏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見回血,證明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再按壓穿刺點處片刻,以制止局部滲血。安置病人,清理用物。
在施行靜脈注射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1)注射時,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避開關節和靜脈瓣且易固定的靜脈。
(2)需長期靜脈給葯者,為了保護靜脈,應有次序地先下而上,由遠心端到近端地選擇血管,進行注射。
(3)根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掌握注入葯物的速度,觀察注射局部和全身反應,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
(4)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葯物,應另備帛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和頭皮針,注射時先做穿刺,並注入少量生理鹽水,證實針頭確在血管內,再取下注射器(針頭不動),調換抽有葯液的注射器進行注射,以防止葯物外溢於組織內而發生壞死,如有刺激性的葯液外滲,應立即處理,以防造成組織壞死。可用0.25%普魯卡因進行局部封閉,如果是鹼性葯液外滲,可加入適量維生素C封閉。
(5)若注葯過程病人訴疼痛或局部隆起,回抽不見回血,表明針頭已滑出血管或穿透血管壁,應立即拔出針頭,更換部位,另換無菌針頭重新注射。
醫務人員在執行上述操作過程中,違反操作規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直接造成病員死亡、殘疾或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的,可定為醫療事故。
1、未正確掌握適應症或/和禁忌症。
2、違反操作規程,引起嚴重感染,如因注射器械消毒不徹底引起菌血症。
3、葯液向血管周圍漏出引起的組織操作,觀察不細致,未及時正確地處理。
4、違反操作規程,操作中空氣進入靜脈,出現空氣栓塞。
5、因注射速度快、注入量大加重循環系統負荷,誘發心力衰竭。
6、葯液誤注入動、靜脈;
7、因注射葯本身的葯理作用而出現的全身症狀(葯物中毒)。
靜脈注射法是將葯液注入靜脈的方法。
(一)目的
1.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需迅速發生葯效時,可採用靜脈注射法。
2.葯物因濃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採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診斷、試驗檢查時,由靜脈注入葯物,如為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
4.輸液和輸血。
5.用於靜脈營養治療。
(二)部位
常用的有肘窩的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或手背、足背、踝部等處淺靜脈。
(三)用物
注射盤內無菌注射器(根據葯液量選用),針頭6.2-7號或頭皮針,止血帶,治療巾或一次性紙巾。按醫囑備葯物。
(四)操作方法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葯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合適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扎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實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緩慢注入葯液。
6.在注射過程中,若局部腫脹疼痛, 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理用物。
8.注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葯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進行注射。
(2)根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掌握注入葯液的速度,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觀察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葯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實針頭確在血管內,再推注葯物,以防葯液外溢於組織內而發生壞死。
9.靜脈注射常見失敗的原因。
(1)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內,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斷斷續續,注葯時溢出至皮下,皮膚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針頭刺入較深,斜面一半穿破對側血管壁,見有回血,但推葯不暢,部分葯液溢出至深層組織。
(3)針頭刺入過深,穿透對側血管壁,葯物注入深部組織,有痛感,沒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五、股靜脈注射法
(一)目的 常用於急救時作加壓輸液、輸血或採集血標本。
(二)部位 股三角區,在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之間劃一聯線的中點為股動脈,股動脈內側0.5cm為股靜脈
(三)用物 注射盤內10ml或20ml無菌乾燥注射器、紗布、試管。
(四)操作方法
1.病人平卧,下肢伸直略外展,局部常規消毒,待干。
2.術者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然後於股三角區捫股動脈搏動,或找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聯線中點的方法作股動脈定位,再消毒穿刺點及術者手指,並用左手手指加以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針頭和皮膚呈90度或45度角,在股動脈內側0.5cm處刺入,見抽出暗紅色血提示已達股靜脈,固定針頭,根據需要採取血標本或注射葯物。
4.抽血或注射畢,局部用無菌紗布加壓止血3-5分鍾,確認無出血,方可離開。清理用物。
(五)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防止感染。
(2)抽出為鮮紅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動脈,應立即拔出針頭,緊壓穿刺處5-10分鍾,直至無出血為至。
六、動脈穿刺注射法
(一)目的 作血液氣體分析;重度休克,須經動脈輸入血液以增加有效血容量;施行某些特殊檢查(如腦血管造影);施行某些治療(注射抗癌葯物)。
(二)部位 採集血標本常用橈動脈與股動脈。橈動脈穿刺點位於前臂掌側腕關節上2cm、動脈搏動明顯處。股動脈穿刺點見前面。
(三)用物 注射盤內加無菌的5ml或10ml乾燥注射器,7號針頭及標本容器,手套。若作治療、檢查,另備葯液。
(四)操作方法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規消毒,范圍要廣泛,術者立於穿刺側,戴手套或用2%碘酊與70%乙醇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動脈,右手持注射器,在兩指間垂直或與動脈走向呈40度刺入動脈,見有鮮紅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針的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注射葯液或采血。操作完畢,迅速拔出針頭,局部加壓止血5-10分鍾。
(五)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以防感染。
2.有出血傾向者,謹慎應用。
10. 皮下注射時為什麼針要與皮膚成30-40度
問得還挺專業。來
皮下注自射法:是將小量的葯液注入皮下組織的方法。
部位:在上臂三角肌下緣,上臂外側,腹部,後背,大腿外側方。
在皮下注射時,針頭刺入角度不宜超過45度,以免刺入肌層。
順便告訴你:皮內注射進針角度為5度。
皮下注射進針角度為30--40度。
肌肉注射進針角度為9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