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皮膚問題 > 皮膚濕吃什麼湯去濕

皮膚濕吃什麼湯去濕

發布時間:2021-02-23 12:20:42

A. 喝什麼湯水可以去濕

健脾祛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和中化濕湯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清熱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鵪鶉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隻,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豬 橫月利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薑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草龜去濕湯
(3~5人分量)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
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黃瓜去濕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
去濕食材
花旗參: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白術: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慾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葯。具促進體內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並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
減濕妙招
以下能減少濕氣
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
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
注意室內的抽風和抽濕。

B. 有濕氣的人吃什麼湯好

黃瓜去濕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

草龜去濕湯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C. 什麼湯可以去濕氣

茯苓 薏米熬粥轉:春季天氣反復無常又潮濕,人易疲倦和昏昏欲睡,更易患呼吸系統毛病、腸胃不適和皮膚病。因此,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春日,我們應該順應天氣的變化,做些「去濕行動」。廣東人對付「濕」,大多數喜歡用「去濕湯」解決,那麼現在就介紹幾款「去濕湯」給你。 健脾祛濕湯(2~3人分量)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脷)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和中化濕湯 (3~4人分量)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清熱去濕湯(2~3人分量)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鵪鶉去濕湯 (2~3人分量)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材料:鵪鶉4隻,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橫月利去濕湯 (2~3人分量)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薑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草龜去濕湯 (3~5人分量)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 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黃瓜去濕湯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去濕食材 花旗參: 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 葉: 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白 術: 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慾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 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葯。具促進體內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並具安神之效。 薏 仁: 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 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茅 根: 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 減濕妙招 (以下6點能減少濕氣) a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 b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 c注意室內的抽風和抽濕。即使衣服難干也不要勉強穿不幹的衣服。 d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外排。 e天氣好時要多出外曬太陽,適當運動。

D. 冬季濕氣重吃什麼 六款靚湯祛除濕氣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濕氣重讓人難受,做個生活有心人,將體內的濕氣祛除,遠離疾病。
1.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濕氣。
2.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食療
(1)清熱祛濕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製作】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溫熱服食。
【療效】清熱祛濕。適用於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症。
【注意事項】大便干結者不宜用。
(2)鮮土茯苓煲豬湯
【原料】鮮土茯苓200克、豬[月展]肉500克、生薑1~2片。
【製作】鮮土茯苓洗凈,切片狀;豬[月展]肉洗凈,整塊不必刀切。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療效】祛濕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4.避環境的濕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4).水分攝取要適量。
5.避開生冷、甜膩食物,別喝酒
外部環境僅僅是誘因,體內環境太濕才是主因。陳偉說,中醫認為脾胃主濕,所以,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另外,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6.多用蔥、姜、蒜
蔥、姜、蒜是我們家用最普通的幾種調味料,它們在為我們的菜餚增加味道的同時,還有著不可替代的葯用價值。在春天裡,萬物生發,本身就應該多吃一些蔥、姜、蒜,而針對體內的濕氣,我們還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用姜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E. 什麼湯可以去濕

茯苓 薏米熬粥轉:春季天氣反復無常又潮濕,人易疲倦和昏昏欲睡,更易患呼吸系統毛病、腸胃不適和皮膚病。因此,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春日,我們應該順應天氣的變化,做些「去濕行動」。廣東人對付「濕」,大多數喜歡用「去濕湯」解決,那麼現在就介紹幾款「去濕湯」給你。 健脾祛濕湯(2~3人分量)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脷)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和中化濕湯 (3~4人分量)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清熱去濕湯(2~3人分量)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鵪鶉去濕湯 (2~3人分量)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材料:鵪鶉4隻,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橫月利去濕湯 (2~3人分量)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薑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草龜去濕湯 (3~5人分量)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 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黃瓜去濕湯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去濕食材 花旗參: 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 葉: 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白 術: 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慾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 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葯。具促進體內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並具安神之效。 薏 仁: 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 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茅 根: 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 減濕妙招 (以下6點能減少濕氣) a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 b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 c注意室內的抽風和抽濕。即使衣服難干也不要勉強穿不幹的衣服。 d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外排。 e天氣好時要多出外曬太陽,適當運動。

F. 濕氣重去濕煲什麼湯好……

清熱祛濕粥:
材料:紅豆、白扁豆、薏米仁、木棉花、芡實以及燈芯花和赤茯苓
做法:將燈芯花、木棉花和赤茯苓清洗干凈,然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煎煮,最後取出葯汁。在葯汁之中加入白扁豆、紅豆以及薏米仁和芡實,一起熬煮成粥服用。
效果: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清熱祛濕的作用,特別是在夏季炎熱所導致的小便不利以及腸胃不適、胸悶氣短的情況。
注意事項:這道食譜雖好,但是需要清楚的是,如果日常患者會出現大便干結的情況,那麼最好不要過多的服用,避免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綠豆百合薏米仁粥:
材料:綠豆、新鮮百合、薏米仁、粳米和冰糖
做法:將薏米仁、綠豆以及粳米清洗干凈,然後放入清水之中浸泡二十分鍾;百合也清洗干凈,然後切碎備用;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綠豆以及薏米仁,大火燒開之後小火慢燉,綠豆開花之後加入粳米和百合,然後熬煮成粥;起鍋之前加入冰糖攪拌均勻之後就可以起鍋服用了。
功效:這倒食譜就很好的去濕氣的作用,特別適合夏天健脾通便的時候服用。
絲瓜鹹蛋麥片粥:
材料:絲瓜、鹹蛋、麥片、粳米、麻油、料酒、食鹽、味精以及蔥末
做法:將絲瓜去皮之後清洗干凈,然後切丁備用;將鹹蛋清洗干凈住了之後去殼,切丁備用;粳米淘洗干凈之後浸泡二十分鍾備用;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以及粳米,大火燒開之後小火慢燉直到開花;隨後放入准備好的麥片、絲瓜以及鹹蛋;熬煮成粥起鍋之前加入准備好的食鹽、料酒、麻油、蔥末以及味精,然後就可以直接起鍋服用了。
功效:這倒食譜具有很好的滋陰清肺以及生津止渴的作用。身體濕氣重要吃哪些食物,這道食譜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消暑健脾祛濕湯:
材料:大棗、生薑、薏苡仁、葛根、玉竹、紅豆、陳皮、扁豆
做法:將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鍋中,然後慢慢熬煮,趁熱服用。
功效:這倒方子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以及促進腸胃消化的作用,日常服用之後能夠很好的治療身體濕氣重的情況,對於健康非常的有利。

G. 潮濕天氣喝什麼湯可以除濕

人體除濕:
1、熬薏米紅豆湯。除濕效果很好,不傷身體,一般人都可以喝這種湯。回
2、冬瓜、答辣椒、艾草都是比較好的除濕食物。
周圍環境:
1、不時使用除濕機或開啟空調機,抽取空氣中的水分。使用抽濕檔或製冷檔對房間進行抽濕,如果回潮太厲害,建議使用抽濕機,效果會更好。特別注意的是,打開空調促除濕的時候記得關閉門窗。
2、使用乾燥劑吸水除濕。家庭常用的吸濕劑有生石灰、木炭、活性炭等。使用方法是將乾燥劑用報紙包好,在天氣回潮時在房子室內四周或床下放置即可。如果將乾燥劑跟少量沙子混合,增加乾燥劑的通透性,可提高吸潮的效果。
3、房間地板返潮後,一般是很難完全除濕的,可以在地面上鋪一些地毯或者是布用於吸水。
4、在潮濕天氣來臨時一定要把所有的門、窗關好,以免把外面的潮濕空氣抽進室內。
5、在室內燃燒蒼術或藿香,一方面燃燒能消耗濕空氣,另一方面蒼術和藿香能為空氣消毒,但要注意安全。(其實點著蠟燭什麼的都可以的,主要是蒸發周圍的水份)。

H. 濕氣重吃什麼湯

你好,祛濕首選的食物是, 菜500克、狗肚魚500克、生薑2~3片。
狗肚魚宰凈,去頭、內臟,然後切回為兩段,用少答許魚露腌5~6分鍾;大芥菜洗凈,切段狀。在鐵鑊內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水量),並投入適量食鹽和生油,武火煮沸後,加入大芥菜,滾?後,再加入狗肚魚,滾熟後便可。快捷簡單,可供3~4人用,亦湯亦菜。

I. 濕氣重吃什麼排濕最好最快

傳統醫學認為,夏秋之交熱而多雨,濕氣較重。濕邪過盛可致病。濕邪傷人有內外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坐卧濕地而致病;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郁悶、脘腹脹滿、惡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為預防、減輕濕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濕邪的侵襲。

因此,在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居室和工作場所的通風;涉水及淋雨後應及時將身體擦乾並更衣;陰天水涼時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裡長時間浸泡,以防外濕入侵肌表傷人。為防內濕,切勿過量食生冷瓜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此外,用蓮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濕之品適量煮粥食用,可護脾胃,祛濕氣。

數千年前中醫就提到氣候環境變化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其中「濕」被視為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造成濕留體內
以中醫而言,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葯材,做為祛濕法寶。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隨身佩帶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氣候回暖、細菌病毒號發的五月端午,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藍、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氣飲水之意。
現代葯學也發現,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葯甘姜如同慢墩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中醫教你除身體的濕
但要真正去體內濕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下手。中醫提供以下方法,讓你輕松除去身體濁重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

J. 濕熱吃什麼好 推薦7款祛濕湯

第一:土茯苓燉水蛇
材料:土茯苓、水蛇、紅棗、生薑
做法:將水蛇切段並且清洗干凈,然後飛水一下備用;將土茯苓去皮之後切片;然後將土茯苓、水蛇、紅棗以及生薑片一起放入燉鍋中,大火燉煮3小時,起鍋之前加入適量的食鹽就可以了。
注意事項:一定要選擇水蛇,而不是泥蛇,這兩種之間還是具有區別的,泥蛇的顏色比較的黑,雖然這兩種的外貌比較的相似,但是實際的燉湯效果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功效:這道食譜不僅比較的滋補,同時水蛇肉也很鮮甜,對於身體好處多多。
第二:玉須泥鰍湯
材料:泥鰍、雞胸脯肉、小排骨、玉米須、蔥姜、食鹽、麻油
做法:將泥鰍破開腹部然後清洗干凈,最後用開水焯一遍,瀝干水分;將排骨切塊;將排骨放在砂鍋的最頂層,然後上面放泥鰍;隨後放入蔥姜以及適量的開水;玉米須用紗布裝好,然後扎緊口袋一起放入砂鍋中;小火熬煮到六七成熟的時候放入雞胸脯肉絲,爛熟之後放入食鹽以及麻油,起鍋服用。
功效: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治療多種疾病,例如泌尿系統感染、高血壓以及黃疸肝炎以及糖尿病等等。泥鰍性平,服用之後具有補中益腎的作用,而玉米須性平,能夠平肝清熱。
第三:潤燥黃豆肉排湯
材料:黃豆、肉排骨
做法:將黃豆洗干凈之後浸泡十五分鍾;肉排洗干凈之後切塊,然後用食鹽腌漬大約半個小時;將肉排骨和黃豆一起放入燉鍋中,隨後小火熬煮2個小時。加入適量的食鹽就可以吃肉喝湯,並且全家人都是可以服用的。
功效: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去除體內的濕氣,對於去濕熱有著很不錯的作用。另外,日常如果出現了便秘、腳氣以及濕疹等情況,服用這道食譜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黃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少量的經常服用對於身體很有好處,不過如果過量服用容易導致身體發胖。
第四:板藍根燉豬腱
材料:板藍根、豬腱、生薑、蜜棗、食鹽
做法:將豬腱洗干凈,然後切片備用;將板藍根洗干凈;將豬腱還有板藍根一起放入燉鍋中,大火熬煮三個小時;起鍋之後蓋好蓋子放涼,等到能夠喝的溫度時候放入食鹽就可以。
功效:這道食譜的顏色比較的深,服用之後中葯的味道也是比較濃郁的,雖然味道不是令人那麼容易接受,不過喝完能夠感覺到喉嚨非常的舒服。濕熱吃什麼好,這道板藍根燉豬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第五:祛濕平安茶
材料:綿茵陳、川忍冬、川加皮、夏枯草、甘草、藿香以及谷芽
做法:將所有的中葯洗干凈之後加入鍋中,然後放入三碗半的清水,小火煎煮到只有一大碗的時候就可以起鍋了。
功效:這道茶飲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葯以及平肝的作用,同時去濕熱的作用也是非常的不錯。
第六:節瓜薏米淡菜湯
材料:節瓜、薏米、淡菜、陳皮
做法:將所有的食材洗干凈並且切好,然後一起放入鍋中用清水燉煮。
功效: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健脾開胃以及清暑利濕的作用,日常如果出現了精神不好同時小便也不是很順暢的情況可以服用這道食譜,能夠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第七:雞骨草燉豬橫脷
材料:豬骨草、豬橫脷、蜜棗、生薑、食鹽
做法:將雞骨草以及豬橫脷分別洗干凈,然後將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清水大火燉煮三個小時;起鍋之前加入食鹽調味就可以。
注意事項:建議在使用雞骨草之前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並且還要認真的清洗干凈雞骨草中所含有的泥沙以及雜質。
功效:這道湯品是廣東的一道傳統湯品,湯非常的清澈,服用起來還有絲絲的甘甜,並且不含有任何的中葯味。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清肝火以及保健脾胃的作用,非常的適合濕熱體質的患者服用。
濕熱體質對於我們的生活還有工作造成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日常一定要注意保健自己的身體。除了在飲食方面要多吃一些具有去濕熱效果的食材之外,日常還需要多鍛煉,保持一個愉快的好心情。

閱讀全文

與皮膚濕吃什麼湯去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5歲乾性皮膚起痘用什麼護膚品 瀏覽:290
深海娜美皮膚多少錢 瀏覽:532
正品減肥多少錢 瀏覽:837
蒙妮坦美容養生館靖南店怎麼樣 瀏覽:417
蘭州哪裡有白癜風醫院 瀏覽:50
做隆鼻哪裡整形醫院比較好 瀏覽:590
怎麼測試皮膚的年齡呢 瀏覽:516
植藻水能量化妝品多少錢一瓶 瀏覽:350
贛州市皮膚病哪裡最好的醫院 瀏覽:741
晩上吃什麼水果減肥 瀏覽:824
上海美容紋眉多少錢 瀏覽:506
汽車美容店換機油要什麼證 瀏覽:196
八大處整形外科醫院住哪裡 瀏覽:612
化妝生產許可證號在哪裡 瀏覽:212
中性皮膚適合用哪個護膚品比較好 瀏覽:192
舟山婦科醫院怎麼樣 瀏覽:928
皮膚敏感期擦什麼護膚品 瀏覽:755
水劑類化妝品包括哪些 瀏覽:921
珠海整形醫生方明技術怎麼樣 瀏覽:567
無錫整形哪裡好擅選瑪利亞重點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