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身上為什麼會很多痧氣
刮痧後,皮膚很快會出現一條條痧痕和累累細沙粒(出血點),並且存留的時間較長,這是它的特徵之一.痧症最早見於晉代,指恙蟲病.宋元時期,痧症包括艾灸後皮膚出現如砂樣斑點的疾病,水傷寒,干霍亂,水沙等.明清以降,以痧命名的病症逐漸增至百種以上,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並出現了與傷寒,雜病混淆不清的狀況.
痧症是中醫書上常見的病名,西醫書上是沒有這個病名的.它是根據症狀而起名的.所謂痧,就是在病人身上刮幾下,皮膚很快出些紫紅顏色,類似一些細沙粒的點,人們根據出現的這些症狀,把它取名叫痧症.
刮痧療法的種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刮痧療法,另一種是間接刮痧療法。所謂直接刮痧療法,就是醫者用工具,直接刮摩人體某個部位的皮膚上,使皮膚發紅、充血,而呈現出紫紅色或暗黑色的斑點來。這種方法多關用於體質比較強壯而病症又屬於實盛之候。間接刮痧法就是醫者在施術時,用一塊毛巾或棉布之類隔於人體所需要刮摩的部位,覆蓋在其部位的皮膚上,然後再用工具在毛巾或棉布上進行刮摩,使皮膚發紅、充血,呈現出斑點來
因為專用刮痧板的形狀是根據人體的解剖形態設計的,適合人體經絡穴位和全息穴區的刮拭,達到應有的刺激強度。刮痧乳的潤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於皮膚的中葯成分,可以保護皮膚,預防感染,提高療效。2、正確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補瀉手法。體質強弱不同,病情輕重不同,發病時間長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區別。3、選取刮拭部位要正確,哪疼刮哪是民間刮痧的方法,只有根據不同的病症選取相應的經絡穴位,刮痧的效果才會顯著。4、充分利用刮痧的診斷作用和防病作用,堅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療,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注意:1、刮痧療法對疼痛性疾病,感冒發熱,亞健康狀態,防病保健以及輕度臟腑功能失調有很好的療效。對於嚴重的臟腑功能失調、骨關節明顯變形等病症刮痧起輔助治療作用。2、可以按照刮痧教材中各種病症的提示部位去刮拭,前提是明確疾病的診斷。特別是刮拭效果不明顯時,要請醫生診斷清楚,再刮痧治療。3、重症、疑難病症應在醫生指導下刮痧。4、認真學習刮痧療法的注意事項,掌握適應症、禁忌症。
刮痧於人體,主要可以起到下面三方面的作用:
1)促進代謝,排出毒素:人體每天都在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的活動,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要及時排泄出去。刮痧能夠及時地將體內代謝的「垃圾」刮試到體表,沉積到皮下的毛孔,使體內的血流暢通,恢復自然的代射活力。
2)舒筋通絡: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受到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因擾。這是因為人體的「軟組織」(關節囊、韌帶、筋膜、)受損傷時,肌肉會處於緊張、收縮甚至痙攣狀態,出現疼痛的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就人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瘢痕化,從而加重病情;刮痧能夠舒筋通絡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緊張,在明顯減輕疼痛症狀的同時,也有利於病灶的恢復。
3)調整陰陽: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中醫十分強調機體陰陽關系的平衡。刮痧對人體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其恢復平衡。
什麼是「出痧」?
刮痧後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紫、黑斑或黑皰的現象,稱為「出痧」。這是一種刮痧後出現的正常反應,數天後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處理。 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這種血凝塊不久即能潰散消失。
「出痧」會損害皮膚嗎?紅紅的皮膚何時能恢復正常?
「出痧」的皮膚紅紅的,看上去有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麼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是沒有損害的。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症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 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
刮痧健康法對於大多數人都是適用的。但有以下情況的人不宜刮痧:
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2.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析減少等需慎刮;
3.皮膚高度過敏,或患皮膚病的人禁刮;
4.久病年老、極度虛弱、消瘦者需慎刮;
5.醉酒、過飢、過飽、過渴、過度疲勞者禁刮;
刮痧要注意些什麼?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迴避風扇直接吹刮試部位。
2.刮痧出痧後30分鍾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准。
4.刮痧出痧後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並休息15-20分鍾。
刮痧的基本方法?
1.拿刮板法:用手掌握著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
2.刮試方向: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試,胸部從內向外刮試;
3.補刮瀉刮:一般來講,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即為補刮;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試即為瀉刮;
4.刮痧時間:用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進行刮痧,每個部位一般要刮3-5分鍾;用補刮手法每個部位刮試時間為5-10分鍾。對於保健刮痧無嚴格的時間限制,以自我感覺滿意、舒服為原則。
刮痧療法適應症
內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嘔吐、腹瀉以及高溫中暑等,急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腦血管疾病 、中風後遺症、泌尿系感染、遺尿症、急慢性胃炎、腸炎、便秘、腹瀉、高血壓、眩暈、糖尿病、膽囊炎、肝炎、水腫,各種神經痛 、臟腑痙攣性疼痛等,諸如: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三叉神經痛、膽絞痛、胃腸痙攣和失眠、多夢、神經官能症等病症。除慎用 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種病症,包括一些疑難雜症均可用全息經絡刮痧法治療。
外科病症:以疼痛為主要症狀的各種外科病症,如急性扭傷,感受風寒濕邪導致的各種軟組織疼痛,各種骨關節疾病,坐骨神經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 節炎,頸椎、腰椎、膝關節骨質增生,股骨頭壞死,外科如痔瘡、皮膚搔癢症、蕁麻疹、痤瘡、濕疹、脫發等病症。
兒科病症:營養不良、食慾不振、生長發育遲緩、小兒感冒發熱、腹瀉、遺尿等病症。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竇炎、咽喉腫痛、視力減退 、弱視、青少年假性近視、急性結膜炎、耳聾、耳鳴等病症。 婦科病症:痛經、閉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產後病等。
保健:預 防疾病、病後恢復、強身健體、減肥、美容等。
『貳』 身上總會無緣無故出痧是為什麼
你所說的現象比較常見,從大的方面說就是凝血機制異常,具體說;是由於某種凝血回因子減少或者缺乏。答當然最常見的是;血小板減少。由於這些原因存在,就會出現你所說的皮膚青一塊紫一塊「臨床上稱為瘀斑或紫斑」。比較嚴重的話;去醫院化驗一下,作出正確的診斷。如果是血小板減少,建議你口服「肌苷片」和「維生素c片」療效不錯的。
『叄』 臉上出痧是怎麼回事
很高興解答你的問題,最好少喝酒唷!喝酒容易引起痧症
它是根據症狀而起名的。所謂痧,就是在病人身上刮幾下,皮膚很快出些紫紅顏色、類似一些細沙粒的點,人們根據出現的這些症狀,把它取名叫痧症。
中醫書關於痧症,有好多名稱,比較常見的有:轉筋痧、吊腳痧、絞腸痧、痧氣病、痧脹病,以及多種「翻症」等。但不管怎樣,痧症都可用一個字來概括:脹。如頭昏腦脹,胸部悶脹,腹部痛脹,全身酸脹等。正因為有這些症狀,所以就造成了你所說的「發痧的時候會很困」的現象。至於刮痧後出來很多紅紅的東西,然後變舒服了,其原理主要為:
1、調整陰陽。刮痧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腸蠕動亢進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進行刮痧,可使蠕動亢進的腸道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血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絡。刮痧療法主要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第三是通過刮痧板的作用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以舒展,從而消除疼痛。
「出痧」的皮膚紅紅的,看上去有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麼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是沒有損害的。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症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證明血液中氧含量低),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
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
『肆』 容易出痧是怎麼了
你平時只要用手隨便抓抓身上的任何一處,就會出現「痧」。其實你這個不是「痧」,從醫學的角度看是一種病理反應,是典型的」劃痕症陽性「也就是說你是一個過敏體質的人。
『伍』 為什麼會出痧
出痧」的皮來膚紅紅的,看上去有源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麼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是沒有損害的。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症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 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
『陸』 皮膚為什麼會出痧
身體里濕氣重
『柒』 我經常出痧,怎麼辦啊
刮痧必知七件事 ;
你有替別人刮痧或被刮痧的經驗嗎?輕刮幾下,皮膚馬上出現片狀或點片狀瘀斑或出淤血,頭昏、頭痛、胸悶症狀馬上不見。
刮痧的神奇妙用的確令人驚奇,但也得具備些刮痧小常識,才不致造成非必要的傷害。
夏天的腳步近了,炎炎夏日特別容易中暑,許多人中暑時,會請親朋好友「DIY」,一枚銅板、一根木梳甚至一支湯匙,就往中暑人的頸背上重復刮拭。
這個老一輩人熟悉的動作,就是中醫所謂的「刮痧」。奇特的是,很多人只要輕輕刮幾下,頭昏、頭痛、胸悶症狀馬上不見,而且身上很快就刮出一大片紅紅紫紫的瘀斑,這些看來嚇人的斑痕,中醫師稱為「出痧」。
1. 什麼是痧
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林胤谷說,所謂的「痧」,其實是人體內疾病在身體表面的特殊表現。一般所說的刮痧,又可稱為抓痧或撮痧,顧名思義就是用手指或邊緣潤滑物體,在人體體表特定部位,施以反覆的刮、捏、提、擠、挑,使皮膚出現片狀或點片狀瘀斑或出血,以達到調整身體功能,恢復正常的生理狀態。
2. 為何要刮
刮痧的功效,主要是經由有選擇的尋找對某些疾病的特殊反應點或腧穴,進行良性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促進血液、淋巴液的循環功能,使肌肉和末稍神經得到充分營養,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增加人體免疫能力。
3. 怎麼刮
林胤谷表示,刮痧已經被使用在上百種病症,一般人最常用的是夏天中暑、祛除風寒和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昏等症狀。刮痧最常刮拭的部位,是背部、頸部、胸部和四肢,民眾自己動手刮痧時,可以沿著頸部兩側刮,或從第七頸椎沿脊椎從上向下刮至第五腰椎為止,即由上往下,順著頸、肩、背刮下來,或沿著肋間向外側斜刮,千萬不要左右來回隨便亂刮。
4. 力道要多大
很多人以為刮痧力氣越大、越痛、出痧越多、顏色越深越黑越有效,就因為這些錯誤觀念,有些民眾替人刮痧時使盡力氣猛力刮,非等到被刮的人痛得呼天嗆地,整個肩頸後背青一片、紫一塊才肯停手。
林胤谷強調,一個人會不會出痧,和個人體質有關。每個人體質不同,出現紅紫瘀斑的情形也不同。有人輕輕刮幾下就出現瘀斑,有人怎麼刮都刮不出痧,太過用力刮痧或硬刮出來的紅斑,很可能是微血管破裂或皮膚受傷。
5. 用什麼刮
刮痧使用的工具,舉凡梳背、瓷杯、瓷碗、瓷湯匙、錢幣,或是水牛角、羚羊角製成的刮痧板都可以,要注意的是刮痧器材的邊緣要鈍且光滑圓潤,才不會刮傷皮膚。如果身邊沒有這些器材可用,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就是把手指彎曲,用指背當刮痧板,或是直接用手指指腹抓、捏、擠、壓也可以。
6. 准備工作
在刮痧之前,可以在要刮的部位塗上一層薄薄的輔助介質,這些輔助介質包括水、油、嬰兒油、面霜、凡士林、橄欖油等都可以,輔助介質的作用是刮痧時增加皮膚潤滑作用,避免皮膚受傷。
7. 多久刮一次
林胤谷說,刮痧沒有時間、空間限制,但不要太頻繁,大約 3 至 5 天刮一次就好,不要沒事天天刮、一天刮上好幾次。不宜刮痧的部位,包括臉部、骨頭或有傷口發炎、疤痕的部位。另外,空腹的時候也不適合太用力刮。
刮痧時,要選空氣清新、通風、涼爽的場所,千萬不要在密不通風的封閉空間里刮痧。刮完痧後,先用乾凈毛巾把皮膚上的油和汗水擦乾凈,再喝一杯溫開水、稍微休息一下。
林胤谷強調,刮痧是一種治療疾病初期症狀的物理性療法,當身體出現中暑、感冒、頭昏、肌肉酸痛等小毛病時,可以先用刮痧來救急,刮完痧後最好還是找專科醫生診治,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他也建議,幫親友刮痧時,最好在刮拭的過程中經常詢問「會不會不舒服」,被刮的人一旦明顯感到不舒服,最好馬上停止刮拭,讓病人坐下或平卧休息,喝些溫開水,必要時找醫生看病。
這些人不要刮
林胤谷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刮痧,因為刮痧會刺激交感神經,有些體質較弱或體質敏感的人,一刮痧就臉色發白、發青,全身冒冷汗,甚至有人嚴重到休克,這類人刮痧時一定要特別小心。
另外,老人、小孩皮膚比較脆弱,刮痧時力道要盡量放輕,或者先在皮膚上鋪一層棉布後再刮,減少刮痧器材直接磨擦皮膚,造成皮膚傷害。
他建議,年老體弱、皮膚過敏、有心血管疾病、白血病、過敏性紫斑症、血小板減少症、癌症、皮膚炎,或皮膚上有傷口、疤痕的人,都不適合刮痧。此外,懷孕婦女和女性在每個月的生理期間,也要避免刮下腹部。
『捌』 身體容易出痧。怎麼回事
您好,據分析您患有 痧症.您具有上證的明顯特徵,刮痧後,皮膚很快會出現一條條痧痕和累累細沙粒(出血點),並且存留的時間較長,這是它的特徵之一.痧症最早見於晉代,指恙蟲病.宋元時期,痧症包括艾灸後皮膚出現如砂樣斑點的疾病,水傷寒,干霍亂,水沙等.明清以降,以痧命名的病症逐漸增至百種以上,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並出現了與傷寒,雜病混淆不清的狀況.痧症是中醫書上常見的病名,西醫書上是沒有這個病名的.它是根據症狀而起名的.所謂痧,就是在病人身上刮幾下,皮膚很快出些紫紅顏色,類似一些細沙粒的點,人們根據出現的這些症狀,把它取名叫痧症. 中醫書關於痧症,有好多名稱,比較常見的有:轉筋痧,吊腳痧,絞腸痧,痧氣病,痧脹病,以及多種「翻症」等. 對痧症的各種治法 我國民間對於痧症治法好多,除刮痧外,還有放痧,扯痧,揪痧和擠痧等法.(1)放痧;用消毒好的細三棱針,在病人兩臂彎,兩腿彎的大靜脈血管上,快速點刺,使瘀血和痧毒從血液里放出,叫做放痧.通過放痧,可使血液流通加速,瘀者通,新者生,症狀很快減輕或消失,所以放痧又叫放血療法.(2)扯痧:用食,拇,中三指,提扯病人的皮膚和一定的部位,使淺層毛細血管,滲出血液,出現一些暗紫色的疹點子來,叫做扯痧.扯,包括擰的意思,所以又叫擰痧.(3)揪痧:右手食指中指綣起,指背蘸水使其濕潤,在病人喉嚨兩旁,或6~7頸椎上下,用力揪拔,並連連發出「巴巴」音響,叫做揪疹.(4)擠痧:用兩手拇指,或單手食,拇二指,在疼痛的局部,用力擠壓,連續擠出一塊塊或擠出一小排小紫紅疹斑,叫做擠痧.以上放痧,扯痧,揪痧,擠痧四法,也各有其適應症.如頭痛惡心,吐瀉較重,體質平素尚不十分衰弱者,則用放痧;如項背沉者則用扯疹;如咽喉腫痛者則用揪疹;如僅是前額疼,眉頭或兩太陽穴疼痛時,可用擠痧. 痧症究竟屬於現代醫學的那一種病?目前還很難肯定,我們只能根據它的症狀和特徵來加以分析和認識.(1)痧症最明顯的特徵有兩個: 痧痕明顯.刮痧後,皮膚很快會出現一條條痧痕和累累細沙粒(出血點),並且存留的時間較長,這是它的特徵之一.癌症多脹.所謂脹,就是痧症多有頭昏腦脹,胸部悶脹,腹部痛脹,全身酸脹等.明,清時代,我國有位對痧症有研究的醫生叫郭志邃的,曾寫過(痧脹玉衡),就是一本介紹痧症的專門書籍.(2)痧症的症狀: 痴症除了具有上述兩項特徵以外,還有許多種病的症狀是和痧症有關系的.例如,由於高溫引起的痧症:頭昏腦脹,煩躁欲吐,全身疲倦,兩眼發花;由於中暑引起的痧症:頭暈心悸,惡心嘔吐,以及小腿的腓腸肌痙攣性疼痛;由於急性腸炎引起的痧症.頻繁嘔吐,腹痛腹瀉;由於食物中毒引起的痧症;肚腹脹疼,發作急劇,嘔吐腹瀉.四肢麻木,甚至由於嚴重失水而引起的腓腸肌痙攣,即俗說的「轉筋疹」.由於空氣窒息引起的痧症:頭昏腦脹,呼吸困難,惡心嘔吐,面色青紫,甚至出現神志昏迷.從上述症狀看來,痧症,實際包括中暑,日射病,急性腸炎,食物中毒,以及由於窒息引起的血液和組織嚴重缺氧和中毒等病.這些病,都可用刮痧療法.3,刮痧的部位 人體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頸椎上下左右四處,喉骨兩旁,兩臂彎,兩腿彎,脊椎兩旁,前胸肋骨間,後背肋骨間,兩足內外踝後的足跟肌腱處,左右肋下肝脾區,以及兩肩胛崗上和崗下等處.4,刮瘀的工縣 刮痧的工具很多,過去民間有用光滑的銅錢,銅勺柄,瓷湯匙等,這些工具,使用既不衛生,也不便於消毒,現多用有專門的刮痧板(醫葯商店有售).5,怎樣來刮痧 先將准備刮痧的部位擦凈,用刮痧板的邊緣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確定部位進行刮痧.刮痧要順一個方向刮,不要來回刮,力量要均勻合適,不要忽輕忽重.如有痧症,連刮兩臂彎十幾下,即出現暗紫色的條條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處可刮20下.如患有頭痛或喉痛,則取坐位;頭暈眼花或胸腹疼,則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處疼,則取俯卧位.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紹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輕松,可讓病人休息幾分鍾,在前胸,後背肋間,頸椎上下,或兩肩腫崗上崗下,再每處刮動十餘下,再飲糖姜水或白開水,病人會異常舒暢.6.痧症還有哪些治法 我國民間對於痧症治法好多,除刮痧外,還有放痧,扯痧,揪痧和擠痧等法.(1)放痧;用消毒好的細三棱針,在病人兩臂彎,兩腿彎的大靜脈血管上,快速點刺,使瘀血和痧毒從血液里放出,叫做放痧.通過放痧,可使血液流通加速,瘀者通,新者生,症狀很快減輕或消失,所以放痧又叫放血療法.(2)扯痧:用食,拇,中三指,提扯病人的皮膚和一定的部位,使淺層毛細血管,滲出血液,出現一些暗紫色的疹點子來,叫做扯痧.扯,包括擰的意思,所以又叫擰痧.(3)揪痧:右手食指中指綣起,指背蘸水使其濕潤,在病人喉嚨兩旁,或6~7頸椎上下,用力揪拔,並連連發出「巴巴」音響,叫做揪疹.(4)擠痧:用兩手拇指,或單手食,拇二指,在疼痛的局部,用力擠壓,連續擠出一塊塊或擠出一小排小紫紅疹斑,叫做擠痧.以上放痧,扯痧,揪痧,擠痧四法,也各有其適應症.如頭痛惡心,吐瀉較重,體質平素尚不十分衰弱者,則用放痧;如項背沉者則用扯疹;如咽喉腫痛者則用揪疹;如僅是前額疼,眉頭或兩太陽穴疼痛時,可用擠痧
『玖』 經常出痧是怎麼回事
很高興解答你的問題,最好少喝酒唷!喝酒容易引起痧症
它是根據症狀而起名的。所謂痧,就是在病人身上刮幾下,皮膚很快出些紫紅顏色、類似一些細沙粒的點,人們根據出現的這些症狀,把它取名叫痧症。
中醫書關於痧症,有好多名稱,比較常見的有:轉筋痧、吊腳痧、絞腸痧、痧氣病、痧脹病,以及多種「翻症」等。但不管怎樣,痧症都可用一個字來概括:脹。如頭昏腦脹,胸部悶脹,腹部痛脹,全身酸脹等。正因為有這些症狀,所以就造成了你所說的「發痧的時候會很困」的現象。至於刮痧後出來很多紅紅的東西,然後變舒服了,其原理主要為:
1、調整陰陽。刮痧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腸蠕動亢進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進行刮痧,可使蠕動亢進的腸道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血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絡。刮痧療法主要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第三是通過刮痧板的作用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以舒展,從而消除疼痛。
「出痧」的皮膚紅紅的,看上去有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麼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是沒有損害的。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症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證明血液中氧含量低),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 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