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室內溫度多少度適合嬰兒
溫度應該保持在24℃左右為宜。 如果溫度過高,可能引致新生兒體溫升高,出現發燒(脫水熱)現象。此時應當及時給嬰兒補充水分。如果室溫達不到20℃,可能會使新生兒出現鼻子發堵現象,更重的會出現「硬腫症」,就是小臉蛋紅紅的,但摸上去感覺特別硬。
㈡ 嬰兒皮膚都有哪些特點
在溫暖潮濕的季節里,細菌也迎來了它們又一次的生命高峰期,這使得免疫系統還未發育完善的嬰幼兒極易感染過敏性皮膚疾病,要想寶寶遠離乾燥、瘙癢、濕疹、口角炎等煩惱,媽媽們,現在就行動起來,讓寶寶嬌嫩的肌膚保持健康、滋潤吧! 眾所周知,皮膚是人體的最大器官,位於人體表面,具有調節體溫的功能,皮膚形成保護屏障,使肌體免受微生物和毒物的侵害,可以防止紫外線照射和機械損傷等。但是,嬰幼兒的皮膚和成人的皮膚雖在組織結構及功能上基本相似,但又有其特殊性。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第 一,寶寶皮膚薄嫩,抗損傷的能力低 寶寶的皮膚層十分細膩薄嫩,最外層起耐磨作用的角質層是單層細胞,缺乏透明層;而成人是多層細胞,真皮中的膠原纖維也很稀少,薄而缺乏彈性,所以,皮膚的厚度只有成人皮膚厚度的十分之一。因此,不僅容易被外來的有刺激性及有毒物質滲透,而且容易摩擦受損,抵抗乾燥環境的能力也差,照料上稍有疏漏,就會引起皮膚損傷,如過敏、紅腫等。 第 二,皮膚抗病能力差,容易被細菌感染 由於皮膚未發育成熟,所以免疫系統功能弱,不能像大人那樣成為人體抵抗致病菌的第一道防線,僅靠皮膚表面的一層天然酸性膜來保護皮膚,很容易被細菌感染,或者發生過敏反應,如紅斑、紅疹、水泡等;皮膚結締組織中富含基質,含水量高於成人,容易發生炎症性水腫;同時其中的血管豐富卻非常脆弱,受輕度物理性刺激就會損傷出血。 第 三,皮膚色素層薄,對外界溫度變化反應敏感 寶寶的皮膚內防護紫外線穿透的黑色素生成得很少,因為色素層薄,很容易被陽光中的紫外線灼傷。加之,寶寶的體表面積按公斤體重計算較成人大,所以散熱快,耗熱量就相對要多,外界環境的溫度一旦變化,寶寶的皮膚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第 四,皮膚脂質少,抗乾燥能力差 寶寶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不但容易散熱,而且體液交換量也很大,又因為多汗,容易因失水使皮膚變得乾燥;同時,皮脂分泌少(新生兒和嬰幼兒則相反),皮膚下的脂質可保持使皮膚內的水分平衡,如果過少則很易使水分流失,皮膚因此爆皮或破裂。 總之,正因為寶寶的肌膚如此嬌嫩細膩,嬰幼兒護膚品就必須要比成人的護膚用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即選用「專為嬰兒特別配方」的洗護用品。這種用品通常都經過嚴格的醫學測試,證明其中的成分是用於嬰兒的純正物質,對寶寶的皮膚作作用溫和且是無害的,完全符合寶寶的皮膚的生理特點,不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
㈢ 什麼樣的環境溫度對新生兒最適合
某一環境溫度對機體只需最低的代謝率(耗氧最小),同時蒸發熱量亦專最低,即可屬維持正常的體溫,這種環境溫度稱中性溫度(也稱適中溫度),是最適合於人體的環境溫度,一般在正常穿著條件下, 室溫 24℃~ 26℃,相對濕度 50%,在這種適中的溫度條件下,人的深溫與腹壁皮膚溫度的差別< 1.5℃。
環境溫度過高時,足月兒或早產兒表現為激惹狀態,可見周圍血管擴張、出汗、發熱、脫水、高鈉血症等,但胎齡小於 32 周的早產兒,汗腺發育差,在高溫環境中常不表現出汗,胎齡小於 36 周的早產兒出汗亦少,常局限於頭面部。環境溫度過高時尚可引起新生兒呼吸暫停,早產兒尤易發生。
環境溫度過低時,也可引起呼吸暫停、低血糖(早期可有暫時性高血糖)、酸中毒、體溫不升、硬腫症、肺出血等,寒冷刺激對早產兒或小於胎齡兒者更易造成不良後果且較嚴重。因此保持環境中性溫度,對新生兒是十分重要的。足月新生兒在 24℃~ 26℃保溫中一般會保持正常體溫,若體溫異常表明小兒有病理情況存在。
㈣ 嬰兒皮膚什麼時候能調節自身溫度
病情分析: 對於嬰兒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全所以不能夠調節體溫的 指導意見: 等到孩子2周歲以後身體發育好了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完善了就沒有問題了
㈤ 給寶寶量體溫除了腋下還可以量哪裡
傳統的水銀體溫計的測溫方法就是口腔測試體溫,但是太小的孩子含不住體溫表,太大的孩子有可能會咬碎口表,吞下水銀,因此對嬰幼兒來說,口腔測溫並不適合。對於3歲以下的寶寶,可以測腋下溫度,也可以經皮測溫,但是最准確地判斷孩子低燒的辦法還是測量直腸溫度。 1、肛門測溫法:肛門測溫要使用肛表。先將汞柱甩到35℃以下,在肛表頭上抹一點石蠟油或食用油,讓孩子側躺在你的膝上,將表從肛門輕輕插入2~2.5cm。媽媽用手扶住,邊和寶寶說說話,不要讓他感到緊張,3分鍾後拿出,用紙巾擦乾凈,看體溫。 2、腋下測溫法:可用口表。先將汞柱甩到35℃以下,將水銀頭放在腋窩中間,用手臂把溫度計夾住。如腋下有汗要擦乾。5分鍾後取出體溫表查看。 3、 皮膚測溫法:經皮測溫一般選擇頸部皮膚,在孩子熟睡時將口表發在脖子下面,緊貼皮膚,輕輕夾住,如有汗液要擦乾,過5分鍾檢視體溫。這種方法雖然簡便易用,但是准確度不高。 4、紅外線耳溫計:耳鼓與腦部的體溫控制中心下丘腦具有同一血液供應來源,因此鼓膜可清晰、准確地反映體溫的變化,但這種測溫方式對耳道有一些要求,必須耳內無阻塞物或過多耳垢堆積才能測得准確溫度。 5、 筆式體溫計:探頭柔軟,可以彎曲,不會因為寶寶的不合作而測溫失敗,也不會被打破,奶嘴體溫計:外形與安撫奶嘴相似,易於為1周歲以下的寶寶接受。 6、頭部溫度貼:使用起來簡單、方便,但有些寶寶並不喜歡你用手按住他的額頭,碰上這樣的寶寶,就很難測到體溫。 7、 迷你體溫計:與傳統體溫計相比,具有無水銀,不破碎,可彎曲,攜帶方便等諸多優點成為安全。而且它勿需甩動,自動復原,對同一個人可反復使用。
㈥ 嬰兒對環境溫度有什麼要求
如果室溫太低,為維持正常的體溫,就需耗用體內較多熱能,這會使寶寶的專生長發育受到影屬響。如果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嬰兒又會有發熱、脫水等現象。因此,室溫過高過低或忽冷忽熱對新生兒都是非常不利的。一定要維持正常室溫。
嬰兒室溫夏天在23℃~25℃左右,冬天20℃上下較合適。要經常注意寶寶面色和皮膚溫度,以了解保暖是否適當。如果寶寶皮膚發涼,體溫低於正常,表明保暖不夠,可加蓋棉被或用熱水袋保暖。熱水袋水溫不宜過高,在50℃~60℃之間較合適。熱水袋應放在棉墊下或棉被外,以防止燙傷寶寶,棉被也不可過厚過重,避免影響寶寶正常呼吸,如果寶寶皮膚潮紅,溫度較高,則有可能是保暖過度,要適當減少衣、被。使用電風扇或空調降溫時,注意不要讓冷風直吹寶寶身體,使用空調降溫,與外界溫差不應超過4℃~5℃。另外,冬天不要用電熱毯給寶寶取暖。長時間地使用電熱毯,有可能致使嬰兒脫水。
要控制好室內溫度,不要過干或過潮,二者對新生兒都是不利的。因為嬰兒個體很小,運動量較小,靠活動產生熱量是不可能的,只有為他調節溫度,以適應嬰兒生活和成長。
㈦ 嬰兒體溫多少度正常 適合嬰兒環境溫度
嬰兒體溫多少度正常 嬰兒體溫多少度正常呢?很多家長都不了解,所以盲目地幫寶寶測體溫,也盲目的擔心寶寶發燒。其實寶寶的正常體溫是處於一個波動狀態,只要在合理范圍內都算是正常的。 如寶寶的體溫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常常會出現一些波動。例如在傍晚時,寶寶的體溫往往比清晨時要高一些;寶寶進食、哭鬧、運動後,體溫也會暫時升高;如果衣被過厚、室溫過高等,寶寶的體溫也會升高一些。如果寶寶有這種暫時的、幅度不大的體溫波動,只要他的一般情況良好,精神活潑,沒有其它症狀和體征,通常也不應該考慮是病態。 正常體溫參考值 口腔體溫范圍36.7℃~37.7℃之間 腋窩溫度范圍36.0℃~37.4℃之間 直腸溫度范圍36.9℃~37.9℃之間 適合嬰兒環境溫度 新生兒對環境溫度的要求比較高。環境溫度太低,為維持正常的體溫,需耗用體內較多的熱能,這就會使孩子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如果新生兒體溫經常處於36°C以下,便會發生酸中毒。環境溫度過高,或保暖過度,小兒又會有發熱、脫水等現象。因此,環境溫度過低或忽冷忽熱對新生兒都是非常不利的。 要經常注意小兒面色及皮膚溫度,以了解保暖是否適當及調節房間溫度。 孩子皮膚發涼,體溫低於正常,表明保暖不夠,可增加蓋被或用熱水袋保暖,熱水袋水溫不宜過高,在50°C~ 60°C之間較為合適,應放在棉墊下或棉被外,防止燙傷小兒。 蓋被也不可過厚過重,避免影響孩子正常的呼吸。如果小兒皮膚溫度較高,潮紅,有可能是保暖過度,要適當減少衣、被,控制好室內溫度,不要過分的乾燥或潮濕,二者對新生兒都是不利的。 另外,使用電風扇及空調的家庭要注意,不論天氣怎麼熱都不要將風扇直接對著孩子吹。使用空調時要注意調節室內溫度與外界溫差不應超過4°C-5°C(指夏季降溫用空調)。
㈧ 的寶寶測體溫用什麼溫度計量哪裡最准
如何給新生兒測量體溫
1.腋下測溫方法:解松嬰兒衣服露出腋窩,把體溫表水銀端放在腋版窩中央,將同權側手臂靠軀干挾緊體溫表,將其固定,持續測溫5分鍾,所測得溫度一般比口表所測略低。
2.頸部測溫方法:即將體溫表水銀端橫放於頸部皮膚皺褶處,調整頭部位子,挾住固定體溫表,至少測溫5分鍾,能測10分鍾更好。頸部測溫不易固定,受氣溫高低影響也較大,准確性比腋下測溫更差。所測溫度較低,較口表低0.5C-0.7C,寒冷季節更低。
3.肛門內測溫方法: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肛表水銀端,再抹上少許食用油(煮沸後冷卻),加以潤滑,緩緩插入嬰兒肛門約3厘米,持續測溫3分鍾,所測體溫正常值37.5C左右,冬季體溫不足的新生兒肛表體溫可在36C左右。肛門測溫較皮膚測溫為合適,但方法較麻煩,常引起小兒哭吵,不過必要時還得用肛門內測溫。
4、近年來有採用紅外線探頭測耳溫,只需1秒鍾即可測得比較准確的體溫,可用於新生兒推廣應用。
㈨ 嬰兒適宜的溫度
嬰兒的自身體溫調節功能差。平時手腳偏涼,頸部溫熱,是穿蓋最適宜的標准。版年齡越小越權能表現出頭部熱、手腳涼的現象。若手腳溫熱,說明穿蓋過多。
對於炎熱的夏天,應該保持室溫維持於24-26度左右。如果不能自然保證,可以使用空調,但需要注意:1、空調不能直吹孩子;2、使用空調前要徹底清洗濾網;3、不要頻繁的開關空調;4、保持室內的濕度;5、每天做到室內定時通風。
醫護類問題不能亂說,以上內容來自崔玉濤微薄。
嬰兒新陳代謝快,運動量也大於成人,正常在家一般情況下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若是老人帶孩子,寶寶可以比怕冷的老人少穿2件。以上是實踐經驗。
㈩ 新生兒適宜溫度
生活中很多嬰兒剛出生後對環境的要求都是非常高,因為有時候房間中的溫度或者濕度不當的話,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感冒或者一些其他方面的疾病,所以一定要注意孩子所處環境的溫度和速度的變化。可以結合孩子的身體情況,選擇一些加濕器或者調溫器之類的。那麼嬰兒房間內最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是多少?
1.首先嬰兒房溫度不能忽高忽低,夏季應保持在26攝氏度左右,冬季應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春秋兩季不需特別調整,只要保持自然溫度就可以。室內濕度要達45%~70%。每天打開窗戶通風換氣,但要避免對流風。室內最適合溫度應保持在室溫達18℃時,相對濕度應保持在30—40%,室溫達25℃時,相對濕度應保持在40—50%為最宜。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不會將溫度和濕度保證的這么准確,只要大人感覺環境比較舒服就可以了。
2.而嬰兒房間濕度一般保持在50%(又說45%-75%)左右。如果濕度低,造成呼吸道黏膜乾燥,纖毛運動能力降低,對病毒細菌的抵禦能力降低,易患呼吸道感染。室內乾燥還會讓寶寶口鼻分泌物黏稠,不易被清理,嗓子呼嚕呼嚕的;鼻黏膜乾燥,誘發鼻出血。
3.建議在寶寶睡覺地方放噴暖霧的蒸餾器,有助於保持合適而恆定的相對濕度,尤其是在冬天,不少家庭裝有中央供暖系統,這個蒸餾器完全可以起到保濕作用,而且蒸餾器規律的嗡嗡聲會讓寶寶睡得更香。冬天帶著寶寶出去旅遊時,也可以隨身攜帶一個蒸餾器,特別是住旅館的時候。另外室內空氣加濕,可以通過灑水、放置水盆等方式進行,但最方便的還是使用加濕器。媽咪可以在加濕器里加幾滴醋,能起到殺菌作用的。晚上在加濕器里滴入一些薰衣草精油,可以提高睡眠質量。不過媽咪要注意加濕器會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