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芪和丹參煮水喝的功效
補氣、養血、活血。最好是稍微煎煮一下,加點大棗矯味增效
B. 黃芪 丹參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黃芪屬於補益類葯物,它的作用與功效如下:
黃芪味甘性微溫。功能助衛氣,固皮表,補中氣,升清氣,托瘡毒,利小便。臨床上常用於以下5種情況。
1.固表止汗:平素體弱的人,或久病重病之後,表虛衛氣不固,常有自汗、易受風寒感冒等情況。治療表虛自汗,可用黃芪固表止汗。常配合浮小麥、麻黃根、五味子、煅龍骨、煅牡蠣等同用。對於衛氣虛,易出汗,經常易患感冒的,可用黃芪助衛氣、固皮表。常配合白術、防風(玉屏風散)、桂枝、白芍等同用。
2.補中益氣: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而出現體倦、懶言、食慾不振、大便久溏、面黃氣短,或兼腰腹重墜,或兼脫肛者,可用本品補益中氣,升提清氣。常配合黨參、白術、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等同用(例如補中益氣湯)。配黨參(或人參)、升麻、白術、甘草,為「舉元煎」,可治療脾陽虛、中氣下陷而致氣短、腹沉墜、久泄、脫肛、崩漏等症。
3.消水腫:黃芪還有利尿作用。常用於治療頭面,四肢水腫,可配合防己、白術(或蒼術)、甘草、姜皮等同用(例如防己黃芪湯)。或配茯苓、桂枝、甘草、防己(防己茯苓湯),用於全身皮膚及四肢皆水腫,並感覺有些怕風的。據近代報導,用本品單味(每日60~90克)濃煎服,可對腎炎的水腫有效,並對消除尿中蛋白,有一定幫助。也可配合黨參、茯苓、萆薢、山葯、苡米等同用。配北五加皮、桂枝、豬苓、茯苓等,對心臟性水腫也有效。但應隨時注意結合辨證論治。據實驗研究報導,用於利尿時,用量不可過大,以9克左右為宜,可資參考。
4.補氣生血:氣血互根,如驟然大失血而血虛氣脫,出現面白、出汗、氣短、脈細而快等症,可用黃芪60~120克。當歸9~15克,急煎服,以補氣而生血。如出現四肢厥冷。全身涼汗、血壓急劇下降者,還可配人參、附子、麥冬、五味子等急煎,進行搶救。
5. 托毒排膿:氣血虛弱之人患瘡瘍,因正氣不足,不能托毒外出使其化膿排毒而致膿為稀水狀,久不收口,可用生黃芪配合黨參、白芷、防風、當歸、川芎、桂心、厚朴、桔梗、五味子、甘草等同用(例如托里十補散、托里黃芪散)。據近代研究,黃芪可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擴張血管,改善血行,使久壞之肌細胞恢復活力,故可治慢性潰瘍癰疽。
黃芪生用偏於走表,能固表止汗、托里排膿、斂瘡收口;炙用重在走里,能補中益氣、升提中焦清氣、補氣生血、利尿。
黃芪皮功用同黃芪,但善於走表,偏用於固表止汗及氣虛水腫。
用量一般為3~10克。重病或需要時,可用到30~120克。
胸悶胃滿、表實邪旺、氣實多怒者勿用。
據近代報導,黃芪有保肝、強心、降壓、抑菌等作用,並有類生殖激素的作用,可供參考。
丹參屬於活血化瘀類葯物,其作用與功效如下:
丹參味苦,性微寒。功能活瘀血,生新血,涼血,安神。
1. 活瘀血:凡因氣血瘀滯所致的諸種疾病,均可隨證選用。例如:
(1)月經困難或經閉,可配合當歸、赤芍、熟地、川芎、桃仁、紅花、香附、生蒲黃、牛膝、茜草等同用。
(2)症瘕積聚(包括肝脾腫大、腹部囊腫、包塊等),可配合灸鱉甲、生牡蠣、枳實、當歸尾、桃仁、紅花、白術、茯苓、三棱、莪術、山查核、蒼術、香附、桂枝等同用。前人有單用丹參久服,治療腹中病塊者,如《沈氏尊生》丹參散。
(3)瘀血腹痛(痛處較為固定,病程久,舌上有瘀斑或有跌打損傷史等),可配合當歸、赤芍、白芍、紅花、桃仁、木香、烏葯、吳萸、五靈脂、生蒲黃、劉寄奴等同用。對於病程長久的(久病入血分)胃脘痛(包括潰瘍病在內),往往虛實證並見、寒熱證交錯出現。
(4)關節腫痛,風、寒、濕邪,痹阻經絡,郁而化熱關節腫痛兼見紅、熱者,可用丹參配合忍冬藤、秦艽、威靈仙、苡米、紅花、赤芍、黃柏、羌活、獨活、桑枝、蠶砂等同用。
(5)丹毒、癰腫,可配丹皮、赤芍、天花粉、銀花、連翹、公英等同用。
2.生新血:本品專走血分,有祛瘀生新的作用。前人有「一味丹參飲,功同四物湯」的經驗。對血虛而微有熱象者,最為合適,功能生新血而補血虛。也可配合當歸、生地、白芍、川芎、黨參、白術、茯苓等同用。近些年來對各種貧血以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表現為血熱者)等,均常使用,有一定效果。本品性微寒,如氣血兩虛沒有熱象者,可用炒丹參,能改善其微寒之性。
3.涼血、安神:溫病熱入營血而致血熱心煩、晝靜夜躁、或出斑疹等症,可用丹參配生地、元參、赤芍、丹皮、地骨皮、廣犀角等同用。對血虛有熱,煩躁不眠者,可配合生地、黃連、鬱金、遠志、棗仁、珍珠母、麥冬等同用。
當歸性溫,補血的作用大於祛瘀。丹參性微寒,祛瘀的力量大於補血,但能祛瘀生新,故也可有生新血的作用,但補力不如當歸。
紫參破血通經而通九竅、利二便,偏入肝經。丹參祛瘀生新而養血安神,偏入心經。
據近代研究報導,動物實驗觀察有降血壓的作用;有人報導丹參對晚期肝炎及血吸蟲病的肝脾腫大,有促進肝臟生理機能好轉,並使腫大的肝脾縮小變軟的作用,本品含有碘的成分,故對缺碘引起的甲狀腺腫大有一定療效。
用量一般9~30克。
月經過多及咳血、尿血者,慎用。
C. 黃芪,白芍和丹參配伍有什麼功效
黃芪主復要的功效是補氣,當然還有利制水,除濕的作用。配伍當歸可以補血,配五芍葯也可以補血,但是配芍葯是取其補血的同時可以疏肝涼血的作用。丹參也是補血涼血的。這3味葯結合在一起,主要對心臟、肝臟的血液進行調整。可見同時補血補氣,不同配伍所針對的臟腑是不同的。這就是中醫的神奇之處。
D. 黃芪和丹參泡茶對人有什麼好處
黃芪和丹參在一起泡茶喝,對高血壓心血管有功效。
黃芪
對心臟作用
黃芪具有強心作用,,使心臟收縮振幅增大,輸出量增加,對中毒或疲勞衰竭心臟的作用更為明顯。黃芪對缺糖缺氧條件下培養大鼠心肌細胞所致的乳酸脫氫酶及細病變有保護作用。在加有黃芪培養的心肌細胞內,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糖原顆粒豐富,而糖原顆粒是細胞的能量來源,因此,黃芪可因加強心肌細胞的能量代謝而加強其功能。黃芪多糖可對抗垂體後葉索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對抗氯化鋇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仿誘發的小鼠心室纖顫。
調節血壓黃芪對多種動物均有降壓作用。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灌胃黃芪水煎液可使血壓的上升幅度有所控制。黃芪的降壓成分為γ-氨基丁酸和黃芪皂苷甲。當動物血壓降至休克水平時,黃芪又可使血壓稍上升且保持穩定,對血壓具有一定的雙向調節作用。黃芪能明顯降低麻醉犬的腦血管、外周血管、冠狀動脈、腸系膜上動脈的阻力,對這些部位的血管有擴張作用,但對腎血管卻具有收縮作用。黃茂降壓作用主要為直接擴張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結果。
丹參
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① 強心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丹參
② 對血管作用 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
④ 改善微循環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用
①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丹參制劑治療:壞死心肌清除快;纖維母細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較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局部淤血減輕、血液循環改善,癒合時間縮短。
② 抑制過度增生 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抑製作用。
E. 黃芪,丹參,枸杞有什麼好處
黃芪、丹參、枸抄杞子襲泡水代茶飲,有降脂、降糖、保肝、養心血的功效。黃芪補氣有降糖的功效,丹參活血有降脂的功效,配伍在一起又可以更好的促進血液循環,尤其對於心臟供血有很好的幫助。
枸杞子含有多糖、粗蛋白、胡蘿卜素、鈣、磷、鋅、鐵等,可以養肝腎、益精血,是益精養血之要葯,可以延緩衰老。枸杞子煎水服,可以明顯的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三醯甘油,可以明顯降低血糖,還能提高免疫力、治療心力衰竭。
F. 黃芪+丹參+當歸熬成的中葯有什麼作用
黃芪:補氣固表、托瘡生肌、利水
丹參:祛淤生新、活血調經、清心除煩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跌打損傷也可以用的。女生用倒是沒什麼,男生~~~~就算了,建議哪不舒服的就去看醫生,亂吃可不好。。。。
G. 黃芪和丹參治什麼病
您好!黃芪補氣固表。丹參活血祛瘀安神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機體免疫力,
對心血管和腦血管都有很大好處。但是建議少吃為好。
H. 黃芪和丹參一起泡茶喝有什麼功效
黃芪和丹參有補血、補氣、升陽作用,但注意火氣較大,不宜長期飲用。
I. 黃芪配丹參有什麼功效
黃芪補氣利水丹參活血散瘀。依據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理論可以並用。治療心源性水腫好一些。
J. 中葯丹參和黃芪泡水治什麼病
可以。丹參:活血止痛,涼血祛瘀又止血。對淤血類病症有很好的療效。黃芪:具有補氣內固表,托瘡容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氣血虛弱、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腎炎浮腫、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潰瘍等症。這兩味葯一起使用既能夠益氣行血,又能防止長期服用黃芪造成的傷陰問題,是很好的組合。不過中葯材泡茶的方法有講究。主要是1、應當保持水溫,2、保持茶具內環境的密閉,從而在把中葯材有效成分泡出來的同時,又避免了一些中葯材中有效揮發性成分的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