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減肥瘦身 > 靶向緩釋載葯納米微球是什麼減肥法

靶向緩釋載葯納米微球是什麼減肥法

發布時間:2021-02-18 15:04:09

㈠ 納米材料在生物醫學上有什麼應用和優勢

納米材料在生物醫學上有什麼應用和優勢

納米技術對醫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疾病診斷、預防和治療的實際需求對納米技術提出了獲得更先進的葯物傳輸系統和早期檢測與診斷技術的期望,如早期診斷和預警、代謝產物中的生物標志物的發現、及其微量或痕跡量或瞬間的樣品量的檢測技術,適於大量或批量的實用檢測技術平台,載體的效率和容量,靶向、緩釋、可控的葯物載體,葯靶確證和葯物篩選,甚至是突變或個體化差異的檢測、診治等。利用DNA分子的自組裝特性,可以獲得新型的納米結構材料,用於發展全新的生物檢測技術,實現基因治療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發展安全有效的基因運載系統,利用納米技術發展新型醫學感測器,利用納米技術發展新型活細胞檢測技術。另外納米技術對再生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和推動作用,納米技術為模仿和構建天然組織里不同種類的細胞外基質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方法,納米技術將有助於探索和確定成體幹細胞中的信號系統,以激發成體幹細胞中巨大的自我修復潛能,納米技術在醫學科學中的應用,如單分子、單細胞體內成像應用、單一癌症細胞檢測、葯物釋放直觀技術等。

納米技術在傳染病防治中也有廣闊的應用,我國是乙肝大國,平均有8%乙肝病人或攜帶者,在偏遠農村遠遠高於這個比例。進展期肝病病人在中國的死亡率比較高,在大城市有60%的死亡率,在小的城市死亡率更是高達80%。雖然乙肝疫苗在乙肝病毒的傳染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研究表明乙肝病毒的變異也是非常高的,而且目前一些治療乙肝的葯物的抗葯性在我國已經顯現出來,所以在中國開展乙肝病的納米醫葯研究尤其重要,探測活體細胞的功能,在分子的水平上認識和理解病變機理,做到早期診斷,實現早期治療。

納米葯物及其葯理學

目前國內外已開發並上市了許多納米葯物制劑,以提高原制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葯物不良反應和提高治療指數等,但是國際和國內納米技術標准化卻還沒有建立,所以在納米醫葯開發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制約和影響。所以,對於納米葯物學及其葯理學研究的基礎科學問題和近、中、長期的目標設定非常重要。

例如,腫瘤生長機制及阿黴素膠束自組裝分子的抗腫瘤活性研究。腫瘤的微環境對其生長及對葯物輸運有著巨大影響,腫瘤組織內部靜液壓高、低氧、低PH值等微環境使得葯物分子只能聚集在血管細胞周圍,不能達到腫瘤細胞,影響了葯物的使用效果。PEG-PE包裹阿黴素形成的膠束自組裝分子在治療腫瘤方面有著很好的效果,使用後腫瘤尺寸明顯減小。

「用於腫瘤診斷與治療的納米醫葯的材料發展潛力」的研究指出,納米生物技術在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中可以發揮很大作用。研究結果表明,抗體修飾的脂質體納米復合載葯體系不僅可以對腫瘤進行靶向治療,結合納米粒子修飾的納米復合給葯體系還可以對轉移的腫瘤細胞進行診斷和靶向治療,而且納米膠囊的尺寸適中(50-200nm)時效果最好。「脂質分子自組裝系統及其作為葯物載體的應用」的研究認為,脂質分子作為生物體組成的主要成分具有無可比擬的生物相容性,自組裝形成的納米結構無論從均一性、穩定性,以及重復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而且小肽修飾的脂質體對腫瘤有一定的靶向作用。

在這一議題中,專家們就目前納米醫葯中其安全性評價和標准研究方法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一致認為目前納米醫葯研究應該規范化,推行「力量集成、資源整合和有限目標」的策略。納米葯物學近期或近中期目標可以是通過葯物的直接納米化或納米載葯系統(NanoDDS),研製一批旨在提高生物利用度、延長葯物作用時間、降低葯物不良反應,或提高制劑順應性等的納米葯物制劑。在納米效應研究基礎上,針對我國重大疾病(如腫瘤、心血管疾病、肝炎、艾滋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通過汲取這些疾病的病理學、生理學研究成果,研究和開發一批創新納米葯物制劑,並闡明與此相關聯的深層次科學問題,包括納米葯物的長循環機理、納米粒腫瘤葯物的EPR效應機理、納米葯物對微循環影響機理、基因非病毒納米載體的組裝、轉染機理、納米智能載葯系統的感測技術與葯物控制釋放技術的整合等。

生物感測與醫學示蹤

惡性腫瘤和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是當前醫學研究領域所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我國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惡性腫瘤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危及人群健康及帶來巨大經濟負擔的社會問題。目前癌症病人和心血管病人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一個最主要原因,是現有技術還很難實現真正的疾病早期檢測,所以生物感測和醫學示蹤技術至關重要,特別是納米生物感測技術和納米材料在分子影像技術中的應用等是當前的研究熱點。

「生物醫學用磁性納米材料及器件」的中心議題報告中介紹了生物醫學用磁性納米材料及器件在生物學與生物技術、醫學以及葯學等方面的應用及發展;同時,也提出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急需研究的問題:(1)還有哪些新奇的性質可以應用?對不同分子探針的組裝、聯合及效能等;(2)磁性納米材料究竟是在什麼水平,如究竟是在細胞層次還是在組織層次上,對生物產生綜合影響;(3)影像對磁性納米材料對比劑尺寸和其他性質的依賴程度;(4)磁性納米材料在生物體內的分散及循環問題;(5)磁性納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等。

《生物微納感測技術》的報告,對建立在納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磁性、催化性能等特性基礎上的新型感測技術進行了綜述和探討,如納米單通道技術利用隨機感測形成的電流脈沖信號來實現DNA測序、單核苷多態性、特異序列DNA等的識別分析。此外,納米陣列通道技術、納米陣列電極、納米微流控通道、納米間隙等技術對基因識別、蛋白質的結構及修飾特徵、葯物作用靶標的發現與確證、葯物篩選等方面的研究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納米技術的生物效應及安全性

「納米生物環境健康效應與納米安全性」的研究發現,由於小尺寸效應、量子效應和巨大比表面積等,納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在進入生命體和環境以後,它們與生命體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化學特性和生物活性與化學成分相同的常規物質有很大不同。一方面要充分評價其安全性問題,比如對人類健康以及生態環境等造成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對納米顆粒與生命過程的相互作用過程的研究,發現納米顆粒對生命過程的調控功能和正面的影響,也是納米醫學發展高效診斷和治療的關鍵。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對於納米技術安全性的評價是為了保障納米技術在納米醫學和納米生物學方面的更好的應用,更好地將納米技術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納米材料安全評價的研究戰略和碳納米管的生物分布」的專題報告,對目前國際上納米材料安全評價的研究進行了綜述,指出納米安全性的研究並不是要阻礙納米科技的發展,而是為納米技術的快速高效發展鋪平道路。

㈡ 微球和載葯微球的概念區別

微球用途廣泛比方過去開發出玻璃微球用於塗料方面可以製作反光放映銀幕,用在交通標內志牌方面容可以提高反光性能。
載葯微球是把微球製作為海綿體可以用來吸收攜帶葯物。用途不同就需要用不同材料製作。

葯物微球是一種葯物新劑型,是利用如澱粉、殼聚糖、聚乳酸、明膠等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作為載體,將固體或液體葯物包裹固化而形成的微小球狀實體的固體骨架物,其直徑大小不一,一般在1-300 μm,甚至更大,屬於基質型骨架微粒。

㈢ 載葯量和包封率分別指什麼,如何計算

載葯量 1.方法:以乳化-蒸發法制備DT-13-SLN,通過正交設計優化處方和制備工藝條件,測定其粒徑、版ZETA電位、葯物包封權率和載葯量,以透射電鏡觀察納米粒形態,並考察DT-13-SLN的穩定性,對DT-13-SLN的凍乾粉進行差示掃描量熱(DSC)分析,以確定DT-13-SLN的生成。 2.以葯物的包封率和載葯量作為制備工藝優化指標,通過正交試驗得出微囊的最優處方。 3.以人血清白蛋白為載體材料,精製棉籽油為油相,採用乳化熱固法制備了抗癌絲裂黴素C白蛋白微球,對絲裂黴素C白蛋白微球的粒徑、載葯量、包封率以及葯物的體外釋葯等特性進行了研究。

載葯 1.用微波輻射法合成介孔分子篩MCM-41,採用浸潰法將利尿葯物氫氯噻嗪組裝到介孔分子篩MCM-41孔道中,用XRD、低溫N_2吸附、IR對MCM-41及葯物組裝體進行了表徵;研究了組裝體的載葯量、載葯時間、在體外人工胃液中的釋放等。

㈣ 靶向制劑的問題

凡能將治療葯物專一性地導向所需發揮作用的部位(靶區),而對非靶組織沒有或幾乎沒有相互作用的制劑統稱為靶向制劑靶向制劑分類靶向制劑分類物的靶向從到達的部位講可以分為三級,第一級指到達特定的靶組織或靶器官,第二級指到達特定的細胞,第三級指到達細胞內的特定部位。從方法上分類,靶向制劑大體可分為以下三類: 被動靶向制劑被動靶向制劑(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即自然靶向制劑。載葯微粒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巨噬細胞(尤其是肝的kupffer細胞)攝取,通過正常生理過程運送至肝、脾等器官,若要求達到其他的靶部位就有困難。被動靶向的微粒經靜脈注射後,在體內的分布首先取決於微粒的粒徑大小。通常粒徑在2.5~10 μm 時,大部分積集於巨噬細胞。小於7 μm 時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細胞攝取,200~400 nm 的納米粒集中於肝後迅速被肝清除,小於10 nm 的納米粒則緩慢積集於骨髓。大於7 μm 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細血管床以機械濾過方式截留,被單核白細胞攝取進入肺組織或肺氣泡。除粒徑外,微粒表面性質對分布也起著重要作用。 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對微粒的攝取主要由微粒吸附血液中的調理素(opsonin,包括igg,補體c3b或纖維結合素fibronectin)和巨噬細胞上有關受體完成的:吸附調理素的微粒粘附在巨噬細胞表面,然後通過內在的生化作用(內吞、融合等)被巨噬細胞攝取。微粒的粒徑及其表面性質決定了吸附哪種調理素成分及其吸附的程度,也就決定了吞噬的途徑和機制。 被動靶向制劑的載葯微粒包括:脂質體、乳劑、微囊和微球、納米囊和納米球。 ① 脂質體 系指將葯物包封於類脂質的雙分子層內形成的微型泡囊,為類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② 靶向乳劑 乳劑的靶向性在於它對淋巴的親和性。 油狀葯物或親脂性葯物製成的O/W或O/W/O靜脈復乳,使得原葯物濃集於肝、脾、腎等巨噬細胞豐富的組織器官。 ③ 微囊和微球 指葯物溶解或分散在輔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狀實體或囊泡。 ④ 納米囊和納米球 納米囊屬葯庫膜殼型,納米球屬基質骨架型。粒徑10~1000nm在水中形成近似膠囊的的溶液。可穿透細胞壁打靶點,不阻塞血管,可靶向肝、脾和骨髓。 主動靶向制劑 主動靶向主動靶向制劑(act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是用修飾的葯物載體作為"導彈",將葯物定向地運送到靶區濃集發揮葯效。如載葯微粒經表面修飾後,不被巨噬細胞識別,或因連接有特定的配體可與靶細胞的受體結合,或連接單克隆抗體成為免疫微粒等原因,而能避免巨噬細胞的攝取,防止在肝內濃集,改變微粒在體內的自然分布而到達特定的靶部位;亦可將葯物修飾成前體葯物,即能在活性部位被激活的葯理惰性物,在特定靶區被激活發揮作用。如果微粒要通過主動靶向到達靶部位而不被毛細血管(直徑4~7 μm )截留,通常粒徑不應大於4 μm。 物理化學靶向制劑物理化學靶向制劑(physical and chemical targeting preparation)應用某些物理化學方法可使靶向制劑在特定部位發揮葯效。如應用磁性材料與葯物製成磁導向制劑,在足夠強的體外磁場引導下,通過血管到達並定位於特定靶區;或使用對溫度敏感的載體製成熱敏感制劑,在熱療的局部作用下,使熱敏感制劑在靶區釋葯;也可利用對ph敏感的載體制備ph敏感制劑,使葯物在特定的ph靶區內釋葯。用栓塞制劑阻斷靶區的血供和營養,起到栓塞和靶向化療的雙重作用,也可屬於物理化學靶向。

㈤ 靶向載葯的載體 屬於診斷試劑 哪一類

一般不屬於,首先說說被動靶向給系統(參考網路「靶向機制」)和抗體物載體復合物。
(1)被動靶向制劑(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即自然靶向制劑。載微粒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巨噬細胞(尤其是肝的kupffer細胞)攝取,通過正常生理過程運送至肝、脾等器官,若要求達到其他的靶部位就有困難。
(2)主動靶向制劑(act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是用修飾的物載體作為"導彈",將物定向地運送到靶區濃集發揮效。其典型代表就是抗體物載體復合物,抗體負責特異性靶向、富集作用,物負責在一定濃度條件下起到效作用。

㈥ 熒光素是如何標記樣品的(載葯微球中的葯物)。看了看感覺熒光素怎麼都是標記蛋白的

熒光素上有活性官能團能與蛋白質上的氨基反應從而連接

㈦ 納米中葯的納米中葯

納米科技就是直接利用原子、分子及物質在納米尺度上表現出來的這種新穎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製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或產品。對於納米技術在畜牧獸醫上的應用前景:預計納米技術可望用於單基因組裝育種、加工飼料顆粒、研製高效低毒獸葯等。
如今所說的納米葯物,是以高分子材料為輔料,通過高分子形成納米微球或微囊,將葯物負載在微球上或微囊內。其目的在於有效地控制葯物以最適合的釋放速率和給葯量在特定的部位釋放。 (1)疏水性聚合物分散法
(2)親水性聚合物分散法
(3)聚合法制備聚合物納米微球
(4)聚合物自組裝方法制備載葯納米微球。
(5)氣化爆鳴制備法等。 如能解決成本及產業化問題,納米中葯將在以下方面得到應用:(1)改善或提高中葯的溶解度與生物有效性。在納米技術出現以前,有些中葯在水(或其他溶劑)中溶解度較低,無法製成適宜的劑型用於臨床,只好加大劑量來達到葯效,但加大劑量又可能會帶來相應的副作用,同時也是資源的浪費。應用納米技術可以解決中葯的溶解問題[15],提高這類中葯制劑的有效性,亦可製成更適宜於臨床應用的劑型。(2)便於製作緩釋劑或控釋制劑。有些半衰期短的中葯採用一般手段無法達到緩釋或控釋目的,與半衰期短的西葯類似,需頻繁給葯才可維持體內有效血葯濃度。採用納米技術可將此類中葯很容易地製成緩釋劑或控釋制劑。(3)靶向給葯。根據體內不同部位的生理酶和細菌分布、細胞分布、網狀結構、淋巴分布等的不同,採用不同高分子材料或進行表面修飾,製成需要的中葯納米顆粒,可將中葯運送到指定的靶區;亦可採用體內外結合的方法製成磁性納米顆粒,達到靶向給葯的目的。(4)智能給葯系統(葯物的反饋調節釋放)。利用納米技術將中葯製成納米顆粒、脂質體等,再進行適當的表面修飾,或與對生理環境中某些酶、pH值、蛋白質等變化敏感的高分子材料嫁接,使其根據其中的某些變化信息來控制該類中葯制劑的葯物釋放。(5)降低某些中葯對胃腸的刺激。口服中葯對胃腸的刺激與葯物的粒度和釋放速度有關,如能將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葯物製成納米顆粒、納米乳等,再輔以適宜的給葯形式,降低葯物在胃內局部的「堆積」釋放,可避免或降低該類葯物對胃腸的刺激。
目前,採用氣化爆鳴制備工藝,亦稱無溶劑提取法,已經突破性地解決了高溫、高壓等苛刻的中葯制備條件,使中國成為世界上首先掌握氣化制葯技術的國家。利用該工藝不僅可以使植物類和動物類中葯加工成100nm以下的微粒,而且在高倍濃縮狀態下,提升了中葯原有的有效成分和葯效學性質,在心腦血管、抑鬱、癌症患者晚期鎮痛、美容美體等方面效果顯著,為納米中葯產業化帶來發展良機。 到如今為止,納米中葯從理論走向實際,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首先,要考慮中葯納米化的必要性及其適用范圍。如果將中葯中常用的植物類和動物類中葯加工成100nm以下微粒,其限度已經接近某些大分子的單分子水平,會對中葯原有的有效成分及葯效學性質產生變化,因而使其有效成分和葯效學性質出現改變。一般認為,中葯納米化的應用如果限定在某些含低分子、無機分子或難溶性成分的礦物葯,也許具有實用價值;但若將納米化范圍推廣到大量應用的植物類或動物類中葯,則需謹慎考慮納米粒度與相關中葯所含有效成分的分子組成和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否則會因為獲得納米微粒而破壞葯物的有效成分,得不償失。其次,要考慮納米中葯制備的可行性問題。如今,納米中葯的概念雖廣為流傳,但關於其制備方法卻很少有報道。對礦物類中葯進行納米化處理技術上不存在大問題,常規制備納米材料的物理、化學方法都可以採用,但對於中葯中大量使用的植物類或動物類中葯材來說帶來了產業化的可能,對其檢測技術要求就會更高。為了不改變傳統植物類或動物類葯物的有效成分,一般不能採用化學方法制備,而通常的機械粉碎法又很難將葯料加工到粒徑100nm以下,所以,氣化製取法是目前的最佳選擇。同時,納米中葯由於粒度超細,其表面效應和量子效應顯著增強,使葯物有效成分獲得了高能級的氧化或還原潛力,為了保持葯物的穩定性,必須注重納米葯物保質和儲藏。

㈧ 納米材料的合成以及在農業和醫學方面的應用

納米科技已在國際間形成研究開發的熱潮,世界各國將發展納米科技作為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目標的一部分,紛紛投入巨資用於納米科技和材料的研究開發。納米材料是納米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各國(地區)制定了相應的發展戰略和計劃,指導和推進納米科技和納米材料的發展,將支持納米技術和材料領域的研究開發作為21世紀技術創新的主要驅動器,納米科技和材料展現了其廣闊的發展前景和趨勢。
各國納米科技/材料發展戰略計劃和重點研究領域
當前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從事納米科技的研究開發活動,各國對納米科技的投資增長加快,已從1997年的4.32億美元增加至2002年的21.74億美元, 2002年世界各國(地區)政府投資納米科技領域的經費比1997年增加了503%(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2000年以來,各國(地區)政府投入納米科技的研究開發經費增長速度加快。美國、日本和西歐是納米科技投資的大國(地區),其他國家和地區對納米科技投資總額還不及美國和日本單個國家的投資多。
美國自2000年2月提出「國家納米技術計劃」(NNI),納米科技研究開發經費從2001財年的4.22億美元增至2004財年的8.49億美元(見表2)。2000 年NNI實施計劃確定了5個重點發展的戰略領域(見表3),近幾年來這5個戰略研究領域所包含的研究內容有調整。2003財年重大挑戰項目涉及的重點研究領域:
1) 「設計」組裝更強、更輕、更硬並具有自修復和安全性的納米材料:10倍於當前工業、運輸和建築用鋼材強度的碳和陶瓷結構材料;強度3倍於目前遇100攝氏度高溫就融化的汽車工業用材料的聚合物材料、多功能智能材料;
2)納米電子學、納米光電子學和納米磁學:提高計算機運行速度並使晶元的存儲效率提高百萬倍;使電子的存儲量增加到數千太比特

㈨ 常津的代表性項目

1.檢測腫瘤標志物納米診斷技術的研發(第一完成人) (國家863重點項目課題, 2007-2010年,2007AA021808)
2.TAT介導的新型激發式腫瘤細胞內靶向葯物釋放體系(第一完成人)(國家973專項基金,2001-2003,2001CCC01400)
3.跨血腦屏障基因葯物復合功能性超微載體的構建研究 (第一完成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4-2006年,50373033,與天津市總醫院合作)
4.新型基因靶向控釋納米載體材料的研究(第一完成人)(國家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國家教育振興計劃」項目,2000-2003,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合作)
5.納米量子點的制備及其禽流感病毒檢測技術的研究(合作完成人) (國家科技部攻關項目, 2006-2007年,2004BA519A56-04,與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作)
6. BD-系列多功能天然高效澄清技術(第一完成人)(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鑒定項目,1996)
7.靶向人腦惡性膠質瘤的復合功能基因投遞系統研究(第一完成人)(天津市科委應用基礎研究重點項目2005~2008年, 05YFJZJC01000)
8.復合功能靶向基因投遞系統的建立(第一完成人)(天津市科委應用基礎研究重點項目2005~2007年,05YFJZJC01001)
9.新型靶向激發葯物載體系統的研製(第一完成人)(天津市科委應用基礎研究重點基金項目, 2001-2004年, 013616611)
10.新型靶向治療載體系統的研究(第一完成人)(天津市科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002-2005年, 023111711)
11.介入栓塞治療用電解脫彈簧圈的研製(第一完成人)(天津市科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998-2001年,973113310)
12.介入醫學導管及彈簧圈(中試) (第一完成人)(天津市科委年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000-2003年,003112511)
13.孕酮免疫納米微球的制備和臨床檢測(第一完成人) (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6-1999年,963607811,與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合作)
14.靶向人腦惡性膠質瘤的復合功能基因投遞系統研究(第一完成人) (天津市國際合作基金項目2005-2007年, 05YFGHHZ20070,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合作)
15 .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試劑盒的研製(第一完成人)(橫向基金項目,2005~2006年,與協和幹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合作)
16.可注射硫酸鈣納米修復材料的研製(第一完成人) (橫向課題,與北京市意華健科貿有限公司合作,2006-2009)
17.磁性納米免疫診斷試劑的研究(第一完成人) (橫向課題,與天津市九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作,2004)
18.雙親性復合靶向控釋納米葯物制劑(合作完成人)(國家高863重點項目課題, 2007-2010年,2007AA021802,與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合作)
19.大鼠骨髓來源的肝幹細胞免疫磁靶向移植治療急性肝衰竭的實驗研究(合作完成人) (國家973項目(2001CB509906)、國家863重大專項(2002AA205051)與軍事醫學科學院合作)
20.可降解左炔諾孕酮聚己內酯埋植劑(合作完成人)(國家科技攻關項目,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合作,2004-2006)
21.新型宮內節育器-左炔諾酮宮內緩釋系統的臨床前研究(合作完成人)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06-2010,2006BAI03B01,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合作)
22.惡性腦膠質瘤磁靶向熱化療的研究(合作完成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008-2010,30772245,與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合作)
23.基因載體細胞內示蹤的關鍵技術研究(合作完成人)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專項, 2007-2010年, 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合作)
24.可復用型免疫感測器集成微系統的研究(合作完成人) (天津市應用基礎研究重點項目2007-2010年, 07JCZDJC10400,與天大電子工程系合作)
25.介入治療微導管的研製(合作完成人)(天津市科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998-2001年,973113310,與天津市腦系科中心醫院合作)
26.防止白內障術後晶體混濁的葯物控釋納米載體材料的研究 (合作完成人) (2000-2002年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003702711,與天津醫科大學眼科中心合作)
27.長春新鹼靶向控釋治療眼眶腺樣囊性癌研究(合作完成人) (天津市衛生局課題,與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眼科合作,2007-2008)
28.超微載體介導的RNA干涉hTERT抑制膠質瘤細胞生長及機理研究(合作完成人)(江蘇省自然科學創新人才基金, 2005-2007年, BK2004428,與江蘇省人民醫院合作)
29.替莫脞胺納米微球的制備及其治療膠質瘤的研究(合作完成人) (江蘇省衛生廳醫學科技發展基金,2004-2006年,與江蘇省人民醫院合作)
30.胃癌的抗VEGF抗體載葯納米微粒的制備及應用研究(合作完成人) (廣州市科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003-2005年,與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合作)
22. EGF納米微粒治療糖尿病潰瘍的實驗研究(合作完成人) (天津市衛生局課題,與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合作,2006-2007) 1.新型高分子脂質體的多功能組裝及對惡性腦瘤的治療(課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009-2012,50873076)
2.納米量子點標記腫瘤標志物及其檢測技術研發(課題負責人) (天津市重點支撐計劃項目2009-2012)
3.重大疾病綜合檢測生物晶元研發與應用(合作負責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08-2010,2008BAL52B03,與解放軍九四醫院合作)
4.磁靶向納米載體介導C3聯合自體激活雪旺和骨髓間充質幹細胞修復脊髓損傷的研究(合作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009-2012,30876203,與天津市總醫院骨科合作)
5.靶向基因超微載體系統預防冠脈搭橋術後再狹窄實驗研究(合作負責人)(天津市衛生局課題,天津市總醫院心胸外科合作,2007-2009)
6.載葯納米緩釋制劑治療口腔牙周炎的研究(合作負責人)(天津醫科大學課題,與天津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合作,2007-2009)
7.牙科無痛治療用新型納米麻醉劑應用基礎研究(合作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010-2012,30876203,與天津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合作)

閱讀全文

與靶向緩釋載葯納米微球是什麼減肥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5歲乾性皮膚起痘用什麼護膚品 瀏覽:290
深海娜美皮膚多少錢 瀏覽:532
正品減肥多少錢 瀏覽:837
蒙妮坦美容養生館靖南店怎麼樣 瀏覽:417
蘭州哪裡有白癜風醫院 瀏覽:50
做隆鼻哪裡整形醫院比較好 瀏覽:590
怎麼測試皮膚的年齡呢 瀏覽:516
植藻水能量化妝品多少錢一瓶 瀏覽:350
贛州市皮膚病哪裡最好的醫院 瀏覽:741
晩上吃什麼水果減肥 瀏覽:824
上海美容紋眉多少錢 瀏覽:506
汽車美容店換機油要什麼證 瀏覽:196
八大處整形外科醫院住哪裡 瀏覽:612
化妝生產許可證號在哪裡 瀏覽:212
中性皮膚適合用哪個護膚品比較好 瀏覽:192
舟山婦科醫院怎麼樣 瀏覽:928
皮膚敏感期擦什麼護膚品 瀏覽:755
水劑類化妝品包括哪些 瀏覽:921
珠海整形醫生方明技術怎麼樣 瀏覽:567
無錫整形哪裡好擅選瑪利亞重點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