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人怎麼護膚養發
(一)小黃瓜敷臉
作用:美白消炎舒適及方便指數 80%
小黃瓜應該是最常見的古老保養法,回由於小答黃瓜含豐富的維他命C及鎮靜保濕物質,算是不錯的保養方式,可用來鎮靜曬傷後的肌膚,也具有收斂毛細孔、美白、保持肌膚水份的功效。
然而傳統切片式的敷法比較難讓肌膚吸收,最好搗碎後塗在面膜紙或紗布上,再敷於臉部。
2. 古代女人都是怎麼護膚抗衰老的
吃養顏食品,中葯美容,養顏,…。
3. 古代人怎麼美白
1.武則天美容方
唐代女皇武則天,80歲高齡時仍然保持著青春般的容貌,不顯衰老。《新唐書》上說她「雖春秋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悟其衰」。
武則天所用的美容秘方後來在唐代官府組織編寫的葯典《新修本草》上也有收錄,不久又流傳到民間。其方法是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不能帶士。曬干後搗成細粉過篩,然後加麵粉和水,調好後,捏成如雞蛋大葯團,再曬干。用黃泥做1個爐子,四旁開竅,上下放木炭,葯團放中間。大火燒1頓飯時間後,改用文火再燒1晝夜,取出涼透,細研,過篩,放入乾燥的瓷皿中。用時加十分之一的滑石粉,百分之一的胭脂,調勻,研細,沐浴或洗面、洗手時,用葯末擦洗。
此方又名「神仙玉女粉」。
2.太真紅玉膏
此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所用的美容秘方,使用後顏面紅潤悅澤,嬌美異常。
方中取杏仁浸泡去皮後研為細末,與輕粉、滑石粉各等份合在一起,蒸過後加入少許冰片(又名龍腦)、麝香,用雞蛋清調為膏狀,每日早晨洗面後敷之。
唐玄宗時,後宮中有眾多絕色佳人,獨有楊貴妃一人受皇帝李隆基專寵,這除了因她天生麗質外,此方也起了很大作用。
「太真紅玉膏」傳出禁宮後,對後世影響很大,民間也紛紛應用。據說慈禧太後天天都要用,以至70多歲臉面仍然柔嫩、紅潤,未見皺紋和老人斑。
方中輕粉有大毒,杏仁有小毒,千萬不可入口。
3.永和公主葯澡豆
澡豆是古代洗澡用的一種粉狀護膚劑,以豆粉為主,最好用黑豆粉,再配上各種葯末製成,能起到滋潤皮膚和預防皮膚病的作用。
唐代永和公主經常使用一種澡豆,使她保持了皮膚白嫩細膩,柔軟而富有彈性。她的澡豆製法是:先把熱飯倒入冷水中浸泡五六天,取上層清水煮沸,放入已溶化的鹿角膠和適量糯米,文火熬成粥。把粥攤開曬干。再把粥干與桃仁、杏仁(均湯浸去皮尖)、黑豆、白芷、白蘞、白及、白術、白茯苓、沉香、皂角及少許麝香一起搗為細末,密貯保存待用。洗澡時用以擦洗皮膚。
4.永樂公主美容茶
唐玄宗李隆基之女永樂公主,雖然生在宮廷,生活條件極為優越,但自幼瘦弱多病、面容干癟無光。經一民間醫生指點,永樂公主以當地蒺藜泡茶飲服,身體逐漸好起來,後來竟出落得如花似玉,異常健美。
我國現存最早的葯學專著《神農本草經》雲:「久服(蒺藜)長肌肉,明目輕身。」李時珍則稱其可「補腎,治虛損勞乏」。
5.太平公主美容方
據民間傳說,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太平公主常用一種美容秘方,能使人潔白如雪,光滑柔潤。方法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采桃花陰干,研為細末,七月初七收雞血調和,用以塗面擦身。
桃花的美容作用早為古人所認識,《神農本草經)雲,桃花「令人好顏色」,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有美容作用。雞血能治各種皮膚病,並可營養皮膚。桃花與雞血調和可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供給充分營養、故可以起到美容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葯用以烏骨雞血最好,療效更顯著。
6.龐三娘美容方
唐代名伶龐三娘,直到中年仍神采飛揚,豐姿不減,如同妙齡少女一般。她的美容秘方是以珍珠粉、雲母石粉、綠豆粉、麝香、冰片與蜂蜜調配為面膏,用以搽面。珍珠粉、雲母石粉和綠豆粉的比例為1:3:5,四季和冰片各少許。
珍珠為美容要葯,李時珍《本草綱目》雲:用珍珠粉 「塗面,令人潤澤好顏色」。凡用作美容的珍珠。以新取為好,不可用已作為首飾或陪葬出土的。珍珠粉的製法是取新鮮珍珠洗好,用細棉白布包好,放沙鍋中加水與豆腐同煮兩小時,取出珍珠後搗為細未,再加水研磨,乾燥後就可以使用。
7.清宮美容秘方
各個朝代的宮廷中都有不少美容秘方。清代慈禧太後常用的美容秘方是:綠豆粉6份、山奈4份、白附子4 份、白僵蠶4份、冰片2份、麝香1份,共研極細末,過細目羅,對胰皂124克攪勻。此方是光緒三十年六月二十三日經壽葯房傳出的。
8.蓮花笑容方
蓮花亭亭玉立,風姿綽約,出淤泥而不染,歷來被喻為「花中君子」。蓮花色味俱佳,可以食用,並有美容作用。《食葯兼優花果譜》收錄了服食蓮花近十種菜譜。
《本草綱目》稱蓮花功效為「鎮心益色,駐顏輕身」。書中並載有「服食駐顏」的方法,現錄於後,以供應用:「七月七日采蓮花七分,八月八日采根八分,九月九日采實九分,陰干搗篩。每服方寸匕,溫酒調服。」
「方寸匕」為古代量取葯末的器具名。其形狀如刀匕,大小為古代1寸正方,故名。l方寸匕約等於274毫升,盛金石葯未約為2克,草木葯未為1克左右。
9.珍珠美容粉
珍珠的美容作用早已為古人所認識,既可外用也可內服。用作美容的珍珠應以新採的為好(製法見《清宮美容秘方》)。
珍珠含多種氨基酸和碳酸鈣,有營養皮膚的作用。用作美容時,每次服食0.6克~0.9克為宜,且要每隔10 天服1次。
據說服食珍珠粉也是慈禧太後的一個重要美容方法。
4. 你知道古人是用什麼護膚嗎
我們祖先使用過的「化妝品」、「護膚品」繽紛多彩,且不同的妝粉分工也很細,但均離不了益母草灰這種主要原料。由於草木灰含鹼性,能夠去除油污、膩垢,所以它一直是人們洗滌衣物、清潔身體的理想材料。而「益母草」,不僅生命力極強,處處都能生長,資源豐富,容易採集;而且益母草含有硒、錳等多種微量元素。
武則天的護膚品:益母草燒灰
唐代醫典《外台秘要》(成書公元752年)就記錄了我國歷史上女皇帝武則天護膚、美容的過程:宮女打開金花盒,把盒內雪潔的細粉倒入一小盂米湯里,仔細攪勻。然後把這只金盂捧到武則天面前,女皇伸手舀起一捧濃稠的粉漿,塗到臉部和手上,輕輕地揉搓著,仔細地護理著皮膚……書里還清楚地交待,這是「則天大聖皇後煉益母草留顏方」。別看名字很搶眼,讀了書中記載的此秘方配製過程,我才恍然大悟並很驚訝:原來武則天用來護膚和美容的「化妝品」就是把益母草燒成灰,然後用水拌成團,放在一種特製的小爐當中,以低溫炭火慢慢煅燒,再把燒過的灰團反復研磨,最終得到「白色細膩」的細粉。至於具體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在早晚洗漱時,取出少許益母草灰,兌和成灰漿,再將灰漿塗抹在臉、手上,反復擦揉。
埃及艷後是利用雞蛋美容的,慈禧太後也是利用雞蛋美容的,你也能利用雞蛋使自己更加美麗。
將臉洗凈,取雞蛋1/4的蛋清和蛋黃均勻塗在臉上,動作要快,15分鍾內不說笑,讓皮膚收斂,然後用溫水洗凈並擦上潤膚液。20至30歲每周2次,30歲以上每周3次,蛋清適用於皮膚中性、油性;蛋黃適用於皮膚干澀無光澤,有細小皺紋者。
5. 古人怎麼解決護膚問題的
古代有很高大上的化妝品和護膚品,用動物油脂製作塗抹身體的油膏,各種花草玉露駐容養顏。
一般來說,無非就是花瓣草葯,甚至動物油脂,調制而成的各種合成品。粉狀的、油膏的、固態燃燒的或浸泡在水中的,用法也是塗抹、擦拭、熏染都有。
有一句詞兒叫『六宮粉黛』,粉黛其實就是兩種化妝品。
粉一般是用米做的,用來護膚,也可以化妝,我只記得一個簡單的流程。
把米在水裡泡個十來天,泡出酸味,然後撈出來磨成細碎的漿沫子。
磨好了扔一邊晾著,等到粉末和漿水漸漸分離了,把水篦掉,再扔陽光處曬曬。
曬干凈了,用小竹片刮,把最上面一層刮掉,下面的就是成品。
然後就可以搓一搓,往臉上抹了。
在製作過程中,可以再放點添加劑,花油什麼的,可以鼓搗出更高檔的玩意。
黛就是畫眉用的顏料,是化妝品,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各種顏色的都有。
但是有人考據說黛都是青色的,這點存疑。
描眉用的黛我記得是用一種叫萬年青的單子葉植物研磨而成,具體工藝流程不明。
除了上面說到的粉黛,還有最出名的胭脂。
不過胭脂一般都是化妝品,製作方式無非就是花瓣研製,然後塗抹在面頰和嘴唇。
除了胭脂,還有一種面脂。
有一本書叫《齊民要術》。記載了很多民間技術的偏方,裡面就有關於古代護膚品的。
《齊民要術》:「合面脂法,牛饋(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無髓,用脂可也)溫酒,浸丁香、著香二種,煎法一同合澤。亦著青篙以發色。綿濾著瓷漆盞中,令凝。」
後來明代徐光啟編撰《農政全書》的時候,老實不客氣,把歷代農書里涉及護膚品的段落全收了。
古代記載護膚品和化妝品配方的大多是農書和醫書。
因為那時候用的材料都是純天然的,不是農業作物就是醫用草葯。所以可以放心,不像現在都是化學成分。
6. 古代人是如何保養皮膚的
說到古代人的護膚,她們當然沒有現在咱們用的雅詩蘭黛、海藍之謎、香奈兒等的一系列的化學製品,也不會像現代人一樣,每天水、乳、霜等等一些列的工序,但是她們仍然會有如花似玉的容顏,這就要得益於博大精深的中葯文化。
這就是古代人不同於現代人的護膚理念,她們更懂得內部的調養,懂得只有氣血通暢才能有更好的肌膚狀態。當然了,她們除了內調服用中葯以外,一會有一些外塗的東西,比如胭脂。這樣可以起到一定錦上添花的效果,讓自己達到更佳的一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