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在古代又叫粉英,主要原材料是米。就是我們平常吃的大米了。不要奇怪,米除了吃確實內可以用容來護膚的。《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其製作方法,非常的繁瑣復雜。簡單點說就是先把米泡一個月,然後研磨成特別細的粉末。然後把粉末繼續泡上水,靜置一段時間後撇去上面的清水。只留下比較濃稠的部分,然後用棍子沿著一個方向攪動至少三百圈。
之後再密封到罐子里,放一段時間再撇去上面的清水。然後在剩下的米汁上鋪棉布,撒上草木灰把水吸干。
反復取出濕掉的草木灰,然後再撒上新的直至徹底吸干水分。到這里就做成了半成品,放到太陽下曬干再研磨一下就是成品的粉英了。據說護膚效果很好,摸到臉上非常光滑。
Ⅱ 你知道古人是用什麼護膚嗎
我們祖先使用過的「化妝品」、「護膚品」繽紛多彩,且不同的妝粉分工也很細,但均離不了益母草灰這種主要原料。由於草木灰含鹼性,能夠去除油污、膩垢,所以它一直是人們洗滌衣物、清潔身體的理想材料。而「益母草」,不僅生命力極強,處處都能生長,資源豐富,容易採集;而且益母草含有硒、錳等多種微量元素。
武則天的護膚品:益母草燒灰
唐代醫典《外台秘要》(成書公元752年)就記錄了我國歷史上女皇帝武則天護膚、美容的過程:宮女打開金花盒,把盒內雪潔的細粉倒入一小盂米湯里,仔細攪勻。然後把這只金盂捧到武則天面前,女皇伸手舀起一捧濃稠的粉漿,塗到臉部和手上,輕輕地揉搓著,仔細地護理著皮膚……書里還清楚地交待,這是「則天大聖皇後煉益母草留顏方」。別看名字很搶眼,讀了書中記載的此秘方配製過程,我才恍然大悟並很驚訝:原來武則天用來護膚和美容的「化妝品」就是把益母草燒成灰,然後用水拌成團,放在一種特製的小爐當中,以低溫炭火慢慢煅燒,再把燒過的灰團反復研磨,最終得到「白色細膩」的細粉。至於具體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在早晚洗漱時,取出少許益母草灰,兌和成灰漿,再將灰漿塗抹在臉、手上,反復擦揉。
埃及艷後是利用雞蛋美容的,慈禧太後也是利用雞蛋美容的,你也能利用雞蛋使自己更加美麗。
將臉洗凈,取雞蛋1/4的蛋清和蛋黃均勻塗在臉上,動作要快,15分鍾內不說笑,讓皮膚收斂,然後用溫水洗凈並擦上潤膚液。20至30歲每周2次,30歲以上每周3次,蛋清適用於皮膚中性、油性;蛋黃適用於皮膚干澀無光澤,有細小皺紋者。
Ⅲ 古代人用什麼護膚品
古代人的護膚品有面膜,澡豆。
古人用的面膜里還有一款流傳廣泛,即天後澤面方。光看名字,有人就能猜出這是武則天當時所用的美容方。這個方子曾被收錄在當時的國家葯典《新修本草》中。後來它又被《外台秘要》等醫書轉載,所以後來流傳廣泛。不過這款面膜的製法和取材都很講究。
記載稱,要在端午日采益母草全草,去土曬干,研磨後過篩,再加入適量的麵粉和水調和。然後捏成雞蛋大小的丸子曬干。接著再將這丸子放入特殊的爐子里煉制。之後取出等其涼透了,再研磨成粉,多次過篩,越細越好。
最後,再加上一定比例的葯末、滑石粉、胭脂等調勻。雖然做法復雜,但用起來很簡單,只要每日早晚取少許葯粉,加水濕透,敷在臉上,一段時間後再洗干凈即可。
在古代,澡豆則是清潔、保養皮膚的利器。澡豆是以豆粉為主,再加各種葯物而製成的專供洗臉、洗澡時用的一種粉劑,被認為有光滑潤澤肌膚、預防皮膚疾患的功效。
(3)古人護膚用的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古代婦女的妝粉也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宮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摻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宮中以細粟米製成「迎蝶粉」。
在宋代,則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蠟脂、殼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調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則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煉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製成玉簪之狀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細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Ⅳ 在古代女生都是用什麼保養皮膚的
古時候雖然沒有現代科技這么發達,能研製出配方復雜的護膚品,但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覷的,他們能找到對皮膚有益處的中葯或是一些植物。甚至能將這些東西進行提煉,做成簡易版的護膚品。但這種東西在古時候是十分珍貴且難得的,一般只有富貴人家的女眷才能使用上,平民根本是無從享用的。
其實對於古代女子來說,最好的護膚品就是優越的生活條件。古時條件惡劣,地位低下的女子可能會營養不良,並且終日要勞作,長時間暴露在太陽之下那皮膚自然會變差。而權貴之家的女子營養豐富,又長久的待在室內皮膚自然會好上許多。
Ⅳ 古人都用什麼化妝品
1、用於改善面部膚色的粉,先簡單的說說製造流程:把上好的當年新米,泡在水裡,過個十天左右,等酸味彌漫時,撈將出來,用磨子推成極細的粉末漿。然後澄在一旁。等到清水跟粉漿分開時,將清水潷出倒掉。當剩下的水分蒸發殆盡後。用竹片颳去表面的一層比較粗糙的粉末,底下的就是細膩的成品了。粉做好了,聞起來並沒有很強烈的酸味,淡淡的,甚至有點象女人的體香。
2、胭脂。
胭脂有很多種做法,有用胭脂花(東北也叫地蓮花)做的,有用玫瑰做的。比較了一下程序,用玫瑰為原料要簡單些。
還是先看過程,先找顏色純正的玫瑰花瓣,要盡量使用色澤統一的。將花瓣用干凈的器皿擠壓出汁,然後放入當年(注意:又是當年)的新蠶絲,在此之前,先將蠶絲撕成小片,使之不粘連。當玫瑰花汁充分浸入蠶絲中時,撈出晾上。徹底晾乾後收入密封的陶罐。用的時候取出一兩片,放於手心,滴一兩滴水,用手推勻後拍於雙頰。使之「嫣紅顏色好」。這里說一下,這個做法是在清代。
3、眼影,據偶了解古代沒有眼影。
4、口紅,也是要用花瓣來淘膏子,做法不詳了。還好胭脂也是可以用來擦嘴唇的。還有的窮人家是准備一張紅紙,直接抿一下。
5、眉筆。用細柳條燒焦成碳,繪之於眉,就可以了,簡單吧。
Ⅵ 看看古人是怎麼護膚的
護發篇:洗頭除了用皂莢,還有……粑粑。
十天洗一次怎麼了?
水洗:白芷,甘松,回山奈,苓香草答加在一起煎煮,用於洗發。按本書記載,一個月大概三次為好,大概……十天……洗一次吧。
乾洗:(是的你沒看錯,古人已經會乾洗了!)藁(gǎo)本,白芷等份,磨成粉末,晚上睡覺前塗在頭上,第二天早上梳頭發的時候自然就掉落了。
藁本+白芷具有去屑止癢的效果,此法現在中醫里依然適用,不由得為老祖宗點贊~
還有一些民間比較普遍的方法:如用皂莢、草木灰溶液等。
2. 「油膩」才是我的最愛~!
與現在不洗頭不出門的豬豬女孩們不同,古代人大概以 「油膩」為美,大概就是這種,能夠立起來的~
唐代畫家周昉《簪花仕女圖》
因為「油膩」能夠使得頭發整齊,而在古代,只有受過牢獄之災的人頭發才是凌亂的~!
為了使頭發不亂,還能像鏡子一樣反光,古人們也做了很多努力:取鹿角菜煮沸,冷凝成膠狀,刷在頭發上;什麼效果呢?舉個例子吧,現在很多果凍就是鹿角菜膠做的。
Ⅶ 古代女子是怎樣護膚的
古代很多女子都有天然細膩的肌膚,我們今天可以用一些化妝品、洗面奶、潤膚霜,那麼古代的女子是如何來美白護膚的呢,其實方法也是很多的。 古代女子美白護膚方法1、
蜂蜜 自古以來就是美白護膚的好食物洗頭時在水中加入半勺蜂蜜,發質會更加柔順。當皮膚粗糙,乾燥時將一勺蜂蜜塗沫到臉上,按摩後洗凈。
古代女子美白護膚方法2、
在溫水中加放一勺杏仁油,拌勻,放入柔軟棉質的小毛巾,讓它吸滿水分後,趁溫熱敷在臉上,直到濕度降低,重復浸溫水、敷臉的步驟數次,讓皮膚做到簡單的桑拿。杏仁油能使皮膚軟化,變得柔滑,溫熱感有助於舒緩皮膚,以便讓皮膚更好地吸收後用的護膚品。
古代女子美白護膚方法3、
把淘米水煮沸,放入鹿角膠讓其融化,再加入糯米熬成粥,粥就變成半透明固體,很像美麗的香皂,將這「香皂」曬干,待用。再取桃仁、杏仁、黑豆、白芷、白蘞、白及、白術、白茯苓、沉香、皂角及少許麝香,全部研成末,洗澡時用「香皂」蘸葯粉塗抹全身,可以使皮膚幼滑白嫩,身體芳香不散。
古代女子美白護膚方法4、
杏仁粉三大勺、橄欖油適量、牛奶一小杯
做法:把以上材料混合成膏狀,洗澡前用來按摩全身,加強按摩角質厚的部位,然後按正常沐浴沖洗干凈。功用:杏仁可以溫和去除死皮細胞和毛孔內的雜質,加上牛奶和橄欖兩樣寶貝的滋潤,能讓皮膚好滑好滑!像絲綢錦緞一樣。
古代女子美白護膚方法5、
珍珠的美容作用早已為古人所認識,既可外用也可內服。用作美容的珍珠應以新採的為好(製法見《清宮美容秘方》)。
珍珠含多種氨基酸和碳酸鈣,有營養皮膚的作用。用作美容時,每次服食0.6克~0.9克為宜,且要每隔10 天服1次。
記得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