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漲見識:古代人都是用什麼來化妝
現代社會各種化妝品充斥在市場,種類之繁多,不可數。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化妝品可是保持美麗的必要物件。
古人也愛美,相比現代人毫不遜色。可是在化妝品技術還不夠發達的古代,他們是用什麼來化妝的呢?
讓我們擦亮眼睛,拭目以待!
1. 香粉
明宋詡著《竹嶼山房雜部》中就記載了這樣一種製造香粉的方法:
珠子粉:白坯土,一錢半;白芷,取浮者去皮,一兩;碎珠子,五分;麝香,一字;輕粉,二錢;鷹條,五錢;蜜陀僧,火煅七次,一兩;金箔,五片;銀箔,五片;硃砂,五錢;片腦,少許。右為細末。用上等定粉,入玉簪花開頭中蒸,花青黑色為度,取出配對,勻面甚光瑩。
將各種原料放入玉簪花棒裡面蒸,花棒顏色變為青黑就可以取出。
古人製作胭脂的主要材料:紅藍花
由此可見,古人為了美,也是想了很多辦法的,雖然在我們看來,有些妝容確實是不覺得有多美。但每個年代都有獨特的審美,這是和當時的社會環境相關的。無論是什麼樣的美,關鍵還是要有懂得欣賞的人啊!
❷ 古代女子是怎麼化妝的都用些什麼
第一步:敷鉛粉
鉛粉是重金屬,雖然塗在臉上會增白,但長期使用會讓皮膚發青、發黃,妙齡少女最後變成黃臉婆。古人化妝的第一個步驟是敷鉛粉,作用與現在打粉底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自己膚白貌美,畢竟「一白遮百丑」。
不過這也嚇不跑愛美的女性,她們在鉛粉中添加輔料調和使用:唐人喜歡在粉中摻入西域香料,稱迎蝶粉;宋人將益母草、蚌粉等調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則以玉簪花為主料,制玉簪粉。
第二步:抹胭脂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來語。因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種名為「紅藍」的花朵中提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將胭脂帶回中原,女子敷粉後用以之飾面。張騫帶回胭脂之後,中原女子稍作改良,加入了牛骨髓製作成粘稠的紅色脂膏,裝於金玉陶瓷等材料的器皿中。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胭脂的製作工藝更趨成熟,既有攜帶型紙片狀的「金花胭脂」,即將胭脂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還有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而成的「棉胭脂」,類似現在的腮紅液,工藝已非常現代。
第三步:畫黛眉
沒有特定畫眉毛的材料,女子們就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也有一種是用青色的柳枝點著稀釋後的顏料畫眉。
第四步:點額黃
這是用絲綢、彩紙、金箔、雲母片等材料剪成的裝飾物粘貼在眉心或前額。形狀有圓形、菱形、月形、桃形以及花、鳥、魚、蝴蝶、鴛鴦等,顏色主要是紅、綠、黃三色。
第五步:畫面靨
面靨妝始於宮廷,起初並不是為了裝飾,而是一種特殊的標記。當某個後妃來例假時,不能被帝王臨幸,又羞於啟齒,就在臉上點上兩個小紅點,女史見了不會列名安排侍寢。後來,面靨逐漸成為一種裝飾,流傳到了民間。
第六步:描斜紅
斜紅始於南北朝,是在眼角兩旁用胭脂各畫一條紅色的月牙形,塗抹的深淺、粗細各有不同,在唐代的宮廷中頗受女性歡迎。
第七步:點口脂
唐人以蜂蠟代替前人的動物脂膏,又摻以硃砂、紫草,終於調試出紅色、粉紅、紅褐色等不同色號的口脂。古人崇尚「櫻桃小口一點點」,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女孩子們先用白色打底以覆蓋唇色,然後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畫出唇形。
❸ 古代人的化妝品有哪些
1、螺子黛
螺子黛亦省作「螺黛」。是隋唐時代婦女的畫眉材料,製作精緻。出產於波斯國,它是一種經過加工製造,已經成為各種規定形狀的黛塊。使用時只用蘸水即可,無需像回回青需要研磨,因此螺子黛受到當時女性的喜愛,到了宋代,畫眉墨的使用更加廣泛。
2、畫眉墨
畫眉墨一種墨名。五代時(一說為宋代)易水人張遇,善制墨,所制與李廷珪墨齊名。宮中取其墨,燒去煙,用以畫眉,故名「畫眉墨」。
3、口脂
古時又稱「唇脂」,在管狀口紅出現之前,口脂其實和胭脂是通用的,裝在小盒或者小罐中,用手指直接蘸取、點塗。以前的口紅大都是鮮艷的朱赤色,但是唐宋時還流行過檀色點唇,檀色就是如今的肉色、裸色調,這種口脂的顏色直到現代還在流行著。
4、妝粉
中國婦女使用妝粉至少在戰國就開始了,最古老的妝粉有兩種成分,一種是以米粉研碎製成,古粉字從米從分;另一種妝粉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俗稱 「胡粉」。
除了單純的米粉、鉛粉以外,古代婦女的妝粉 還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宮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摻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宮中以細粟米製成「迎蝶粉」。
在宋代,則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蠟脂、殼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調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則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煉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製成玉簪之狀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細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還有以產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稱官粉);荊州的「范陽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顏色也由原來的白色增加為多種顏色,並摻入了各種名貴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
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大批妝粉實物相繼出土,有的盛在精緻的缽內,有的安裝在絲綢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從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妝粉,被製成特定形狀的粉塊,有圓形、方形、四邊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還壓印著凸凹的梅花、蘭花以及荷花紋樣。
5、胭脂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總稱,是和妝粉配套的主要美容化妝品。
胭脂是古代中國婦女使用的一種化妝用品,匈奴傳入中原後,胭脂的製作也不僅限於紅藍花一種植物,並且加入了油脂、動物骨髓等來適應不同的需要,胭脂一詞的意義也逐漸成為塗抹於面部一類化妝品的總稱。
❹ 古代的女人用什麼化妝
不會,用花汁
❺ 中國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妝
古代女人化妝最常用的三樣寶貝:
、妝粉。昔人擦的粉質料多選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還有鉛粉。一般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體的外形,使用的時分就能塗成個明白臉。固然有毒,但女人為了「一白遮百丑」似乎連命也搭上了,不吝天天服用微量的砒霜達到從里到外的美白效果。正在臉上搽粉古代稱傅粉。中國古代婦女很早就搽粉了,這連續是最普遍的化妝方式。
2、黛粉。正在戰國時,還沒有特定化眉毛的質料,女人們都用柳枝燒焦後塗正在眉毛上。隨後出現了「黛」,一種躲青色礦物。描畫前務必先將黛放正在石硯上磨成粉狀,然後加水調和。
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多見的一種化妝要領,孕育發生於戰國時期。到了唐玄宗時畫眉的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見經傳的就有十種眉: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光是眉毛就有這么多畫法,可見昔人愛美之心的濃重。
3、胭脂。這東西從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紅,原料是一種喊「紅藍」的花朵,與妝粉調和後也可賣腮紅使用。後來人們正在這種紅色顏料中加進了牛髓、豬胰等物,使其成為一種密密的脂膏,今後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義。
除了上述常用的三種寶貝,另外還有不少配飾妝的特技,比方:花鈿,額黃
花鈿:這種化妝方式又稱花子、面花、貼花,是貼正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小粉飾。貼花鈿成風也是正在唐朝。花鈿是用什麼做成的呢?古時分做花鈿的質料非常富餘,有用金箔剪裁成的,還有用紙、魚鱗、茶油花餅做成的,最存心義的是,以致蜻蜓黨羽也能用來做花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異錄》上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見古時婦女的化妝方式不但富餘,並且別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鈿的色彩有紅、綠、黃等,大眾熟識的《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一句。花鈿的外形除梅花狀外,還有百般小鳥、小魚、小鴨等,非常美好新鮮。
額黃:又喊鴉黃,是正在額間塗上。這種化妝方式如今已不使用了,它濫觴於南北朝,正在唐朝風行。
除了肌膚之美,昔人也非常注重頭發之美,逐日梳理,珍惜有加,並多蓄發不剪,早期披散正在肩上,接著因實踐需求而用繩帶束發,再逐步發展出種種差別的發髻式樣,改變多端,以致遠正在周代就已使用假發來添加頭上的風情及美瞧。
因此,古代的中國婦女有著百般百般、合適差別需求的保養品。保養品的功效基本上是以掩護和防禦為主,聰慧的古代人正在其中再添加些葯方,便添加了它們的醫治效用,至於使用方式無非是外用及內服。保養的方式亦可稱得上五顏六色,至於那些皇家大院里的女人如何永葆青春,還頗具秘密感,官方街坊爭相窺看能否有密方流傳,追逐潮流前沿的女人們對時興的模仿力和傳染力是驚人的疾速,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正在化妝配飾方面,古代婦女比如今的女人有過之而不敷,多彩多姿的不但僅是方式,她們以粉飾面,兩頰塗胭抹紅,修眉飾黛,點染朱唇,以致用五色花子貼正在額上,增添美麗的效果。
❻ 古代女人用什麼化妝
眼圈化妝 自古以來,人們為了保護肌體或為了修飾儀表,十分關注化妝。在原始人時期,人類習慣於在身體皮膚上塗抹動物脂肪、油類、粘土和黃土,用以避寒防暑和防止昆蟲叮咬。當時,人類生活於莽莽的原始森林中,為了預防風土疾病,還熱衷於搞迷信咒術來去邪除魔,每當人們舉行祭典儀式時,必須化妝眼睛和面部。 在古埃及,人們為了防止炎熱和皮膚乾燥,常用香油和油質軟膏塗抹皮膚。另外,古埃及人還喜歡眼圈化妝,即在上下眼皮上勾畫綠色、黑色或藍色顏料,據說這是為了預防砂眼、蒼蠅(古代熱帶有一種蒼蠅能飛進眼內產卵)和飛蟲的入侵,也是為了遮蔽灼熱的陽光和消毒。因此在配製這種塗料化妝品時,大多摻入具有殺菌作用的藍綠色孔雀石粉末。後來人們對這類化妝品的色澤也開始講究起來,便特別愛用淡黑色的二氧化錳調制的塗料,甚至還有選用綠色樹脂的。 據人們對古代木乃伊的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古人的眼皮上部塗過黑色顏料,下眼皮塗過藍綠色顏料,這種黑色顏料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鉛,藍綠色顏料主要成分是孔雀石(內含大量硫酸銅)。 在中東地區,婦女們很早以前就有把眼圈勾畫成藍黑色的習俗,至今,在某些伊斯蘭國家裡,人們仍可透過薄薄的面紗,偶爾見到那些眼圈濃妝艷抹的婦女。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先用煙黑塗描眼睫毛,然後塗上黃白色的天然橡膠漿。當時婦女還愛從指甲花萃取紅色染料,塗抹嘴唇和兩頰。 眉唇化妝 據記載,紂王愛將凝固的花汁給寵妻愛妾染指甲和化妝面容,因這種化妝品最早源於燕國,所以後人就把它叫作「燕脂」。 遠在漢代,中國女子已廣泛使用口紅。從二千多年前的前漢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妝箱中,除有發綹、梳子和香粉外、還發現有燕脂。 眉筆在古代又名「黛」,歷史也頗悠久。據文獻記載,侍奉前漢宣帝的京都知事張敞最愛為其妻用黛畫眉。後漢初期,長安地區的女子盛行畫「寬眉」,當時用的是青藍色眉筆。到了唐代,則流行畫蛾須(觸角)眉。 唐代還流行「紅妝」、「朱臉」和「紅臉」,這是女子在化妝前先在臉部抹上白粉,再塗上紅色胭脂。據傳說,楊貴妃去後宮同雙親告別時,淚水縱橫,臨上車時,因天氣寒冷,臉上的淚水竟凍結成紅色的薄冰呢!……此外,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貴妃因體態豐滿,每當盛夏季節便熱得喘不過氣來,汗水盈盈,每當她用手絹抹臉時,手絹就變成紅色的了。 唐代大詩人也寫過《時世化妝》一詩,詩中描述了當時長安女子流行在唇上塗黑油(稱為「烏膏唇」),臉上抹白粉的化妝術。 公元601年,高麗僧把口紅傳到日本,所以當時的《吉祥仙女圖》中的仙女們的唇上都塗有口紅,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紅化妝還是在十八世紀初,那時的女子為了使口紅抹得濃些,都愛在塗口紅前先在唇上塗上墨。
❼ 以前人是怎麼化妝的
勻白面 畫黛眉 點朱唇 貼花鈿
❽ 古代人是怎麼化妝的
1、敷鉛粉
鉛粉是重金屬,雖然塗在臉上會增白,但長期使用會讓皮膚發青、發黃,妙齡少女最後變成黃臉婆。
古人化妝的第一個步驟是敷鉛粉,作用與現在打粉底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自己膚白貌美,畢竟「一白遮百丑」。
古代女子敷面,最早用的是米粒研磨出來的米粉。古時候生產力水平不高,當大多數人還在用米果腹,不得不贊嘆第一個用米粉敷面的女性真壕。
2、抹胭脂
傳說體態豐腴的楊貴妃,到了夏天流的香汗都是紅色,可見塗抹胭脂之多。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來語。因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種名為「紅藍」的花朵中提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將胭脂帶回中原,女子敷粉後用以之飾面。
早在商周,女性已懂得在面部擦拭腮紅美顏,只是當時並不流行,只有舞姬與宮人使用,材料為硃砂。「秦始皇宮中,悉紅妝翠眉」,秦宮打破了面妝色彩的桎梏,開啟了妝容色彩豐富、造型各異的時尚潮流。
3、畫黛眉
戰國沒有特定畫眉毛的材料,女子們就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
古人將眉毛稱作「七情之虹」,因為它最傳神,使面部更加立體,因此眉妝在中國古代的地位遠高於眼妝,詩詞中多以「遠山黛青」、「翠螺玉舒」等華麗的辭藻來描寫女子的雙眉。
戰國沒有特定畫眉毛的材料,女子們就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屈原在《楚辭·大招》中記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黛」是一種青黑色的顏料,專供女子畫眉。那時還沒有眉筆,女孩子一般用青色的柳枝點著稀釋後的顏料畫眉。
4、點額黃
這是用絲綢、彩紙、金箔、雲母片等材料剪成的裝飾物粘貼在眉心或前額。
在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中,「女十一娘」和「女十三娘」兩個少女的妝容繁復,頗有些青春年少的俏皮、愛美的情趣。特別是十一娘,在面頰、嘴角、眉角處貼有花鈿。
點額黃又稱貼花鈿,是用絲綢、彩紙、金箔、雲母片等材料剪成的樣式各異的裝飾物,粘貼在眉心或前額,也可以貼在兩頰或嘴角等處,形狀有圓形、菱形、月形、桃形以及花、鳥、魚、蝴蝶、鴛鴦等,顏色主要是紅、綠、黃三色。
貼花鈿始於南北朝時期壽陽公主的「梅花妝」,到了唐朝,愛美的姑娘們不再滿足於單一的花瓣,而改用金箔、銀箔,甚至用昆蟲的翅膀、鳥類的羽毛剪出花樣貼在額頭,就是《木蘭辭》中的「對鏡貼花黃」。
5、點口脂
湖南曾出土過西漢墓葬中的口紅,盡管過了2000多年依然鮮艷奪目,口紅製作技術十分精湛。在唐代,僅供製作口紅的植物就多達二三十種。
正如化妝達人能一眼識別出景甜在《大唐榮耀》不同劇集中的口紅色號一般,唐人以蜂蠟代替前人的動物脂膏,又摻以硃砂、紫草,終於調試出紅色、粉紅、紅褐色等不同色號的口脂。
唐朝的眉形豐富多彩,唇妝種類也異常繁多,僅晚唐30多年時間里,唇式就出現了17種之多,圓形、心形、鞍形,其中最風靡的要數櫻桃形和花朵形。
古人崇尚「櫻桃小口一點點」,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女孩子們先用白色打底以覆蓋唇色,然後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畫出唇形。
(8)以前人用什麼化妝擴展閱讀
1、古代口脂是存放在口脂盒裡的。口脂口脂的做法方法最初以牛髓、牛脂摻香料、硃砂製成,至唐代以蜂蠟代替了動物髓脂。
2、到明清時代,又改為蟲白蠟揉入紅花汁或銀朱的配方。歷代的口脂均呈膏凍狀,接近今日之唇膏,所以也稱為「蠟胭脂」、「油胭脂」。
3、這種紅口脂被盛於小盒裡,供女性隨身攜帶,在需要補妝時便宜行事。古人使用這種妝品上唇紅的具體方式,是以指尖挖起一點口脂,直接向嘴唇上「點」、「注」、「勻」,白居易在詩中對此有具體描述:朱唇素指勻,粉汗紅綿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