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品與化妝品的區別
化妝品品種繁多,按其形態可分成膏霜類、乳液類、粉類、液體類;根據作用可分成清潔類、護膚類、粉妝類、治療類、護發類、美發類、固發類、美體類。用於美容專業化妝品一般分為兩大系列:美容護膚品與美容化妝品。
一、美容護膚品其功能為清潔、保養皮膚.或對問題性皮膚起治療作用。
1.清潔品可去除皮膚表層的彩妝和污垢,或去除表皮的老化角質即死細胞.起到深層清潔作用。如卸妝水、洗面奶、去角質霜、磨砂膏及某些清潔面膜。
2.保養品其特點是保護及營養皮膚,使皮膚免受或減少自然界的刺激,防止化學物質、金屬離子等對皮膚的侵蝕,防止皮膚水分過多的丟失,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皮膚新陳代謝。如潤膚霜、乳液、精華素、防曬霜、韶油、橄欖油等。
3.治療保養品一般含有某種葯物成分,針對性強,能使皮膚的問題得到改善及治療。如祛斑霜、粉刺霜、抑汗霜、祛臭粉等。
二、美容化妝品國際上又稱為色彩化妝品,又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遮瑕類,一種是色彩類。
1.遮瑕類用於遮蓋皮膚瑕疵,起到調和膚色作用。如遮瑕膏、液體粉底、粉條粉餅、碎粉等。
2.色彩類強調或減弱面部的五官及輪廓,將其修飾得更加生動、柔和、完美。例如唇膏、蜃彩等。
另外、護膚品與美容品除了在功能用途上有明顯區別外,它們在使用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貳』 衛生部批準的化妝品品牌有哪些
批准文號
生產新葯或者已有國家標準的葯品的,須經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在批准文件上規定該葯品的專有編號,此編號稱為葯品批准文號。葯品生產企業在取得葯品批准文號後,方可生產該葯品。
葯品批准文號格式:國葯准字+1位字母+8位數字,試生產葯品批准文號格式:國葯試字+1位字母+8位數字。
化學葯品使用字母「H」,中葯使用字母「Z」,通過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整頓的保健葯品使用字母「B」,生物製品使用字母「S」,體外化學診斷試劑使用字母「T」,葯用輔料使用字母「F」,進口分包裝葯品使用字母「J」。數字第1、2位為原批准文號的來源代碼,其中「10」代表原衛生部批準的葯品,「19」、「20」代表2002年1月1日以前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葯品,其它使用各省行政區劃代碼前兩位的,為原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葯品。第3、4位為換發批准文號之年公元年號的後兩位數字,但來源於衛生部和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文號仍使用原文號年號的後兩位數字。數字第5至8位為順序號。
國葯准字
「國葯准字」是葯品生產單位在生產新葯前,經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嚴格審批後,取得的葯品生產批准文號,相當於人的身份證。其格式為:國葯准字+1位字母+8位數字,其中化學葯品使用的字母為「H」,中葯使用的字母為「Z」等等。只有獲得此批准文號,葯品才可以生產、銷售。
由於歷史原因,以前省級葯品主管部門有權對葯品進行審批,一些葯品使用的是地方批准文號,如「京衛葯准字」、「滬衛葯准字」等。這些葯品都是根據各省、直轄市的地方葯品標准審批的,不利於國家對葯品的統一管理。
為了保證臨床用葯安全,1999年以後,國家將過去的地方葯品標准,提升為國家葯品標准,對「X(省)衛葯准字」的格式的葯品進行清理整頓,對符合國家標準的葯品核發「國葯准字」的批准文號,對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葯品予以淘汰,同時將新葯審批的許可權劃歸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在現行《葯品管理法》中規定,生產葯品「需要經過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批准文號」。所以,現在如果我們在市場上發現「X衛葯准字」等非「國葯准字」批准文號的葯品,因為已經過了國家葯監局規定的有效期,均可視為假葯。百姓們在買葯時,一定要仔細看好批准文號。無批准文號,或批准文號有問題的葯品,不要購買,以免買到假葯。
國葯准字代碼:
國葯准字有4種,,分別是「H、S、Z、B」。
凡取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國葯准字」批號的葯品都是具有治療作用的葯品。但目前市場上的葯品種類繁多,批號各異,極易造成消費者認識傷得混亂。
國葯准字的葯品批文分為以下幾種:「國葯准字H、S、Z、B」,「國葯准字H」為化學葯品;「國葯准字S」為生物葯品;「國葯准字Z」為中成葯;葯店裡常見的膏丹丸散等傳統中成葯,無論提取工藝如何,也無論有無毒副作用,都屬「國葯准字Z」;「國葯准字B」為具有治療及保健作用的葯品,無論是中葯還是西葯,如果臨床證明沒有毒副作用,皆可申請「國葯准字B」的批號,由於西葯一般具有明顯的毒副作用,所以目前的「國葯准字B」以中葯為多。
『叄』 護膚品中的成分哪些是有害的,
常見護膚品成分與其毒副作用:
1、「對羥基苯甲酸酯類」:防腐劑 它被化學家稱為「必需的惡魔」,會形成不建全的角質層,加速細胞老化,影響DNA,阻礙美容成分的功效發揮,在乳腺癌樣品中也發現了防腐劑。
2、「十二烷基硫酸鈉」: 卸妝潔面用品及起泡物品中的泡沫成分 潔凈功能強、起泡力大、價格低廉,但是由於其有過度去脂力,從而會使皮膚越用越干、粗糙、發炎,降低皮膚抵抗力。
3、果酸「氫氧酸」:美白祛斑成分 長期使用令角質層變薄,皮膚失去保護能力。
4、胎盤素/膠原蛋白/彈性蛋白:動物萃取物,大分子物質,皮膚很難吸收,有可能會有感染其他病毒的機會。
5、類固醇激素:導致皮膚色素改變。
6、重金屬(如鉛、砷、汞等):在肝腎等部位沉積,造成神經紊亂。
(3)衛生部定義的6種化妝品皮膚病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普通化妝品的成分中,一般都含有酒精,其實它對我們的皮膚是有很大的害處的。
1、酒精具有超強的滲透力,能滲透到細胞體內,使其蛋白質凝固變性從而使細胞脫水,皮膚就會漸漸失去彈性。
2、酒精具有高揮發性,在帶走皮膚熱量的同時也帶走了皮膚的水分,使皮膚的天然保濕能力及買免疫力降低,造成皮膚乾燥,粗糙,皮脂分泌旺盛,毛孔粗大。皮膚將會更快衰老。
3、含有酒精的化妝品塗在皮膚上之後會有光敏反應發生,導致皮膚色素加重,產生難以逆轉的斑點。
4、由於細胞的適應性,在長期使用含有酒精的化妝品後,皮膚細胞就會對酒精產生依賴,而對不含酒精成分的化妝品產生排斥。
5、酒精會麻痹細胞,使細胞難以區分營養物質的優劣,從而會吸收一些對皮膚有害的物質,例如鉛,汞等有害物質,讓皮膚不再健康。所以,提醒大家最好不要買含有酒精的化妝品。
『肆』 現行的化妝品法規有哪些
現行的化妝品法規有哪些?
1.法規:主要有《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1989年9月26日由國務院批准,1990年1月1日起實施。
2.部門規章:主要有《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1991年3月27日衛生部令第13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出口化妝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總局令第143號)、《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2007年7月2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第100號令)、《化妝品廣告管理辦法》(1993年7月13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2號)。
3.規范性文件:主要有《化妝品衛生規范》(2007年版)(衛監督發〔2007〕1號)、《關於印發化妝品行政許可申報受理規定的通知》(國食葯監許〔2009〕856號)、《關於印發化妝品命名規定和命名指南的通知》(國食葯監許〔2010〕72號)、《關於印發化妝品行政許可檢驗管理辦法的通知》(國食葯監許〔2010〕82號)、《關於印發化妝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現場檢查工作指南的通知》(國食葯監許〔2010〕89號)、《關於印發化妝品技術審評要點和化妝品技術審評指南的通知》(國食葯監許〔2010〕393號)、《關於印發國際化妝品原料標准中文名稱和目錄(2010年版)的通知》(國食葯監許〔2010〕479號)、《關於印發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辦法的通知》(國食葯監許〔2011〕181號)、《關於印發化妝品新原料申報與審評指南的通知》(國食葯監許〔2011〕207號)等。
4.技術標准:技術標准可分為通用基礎標准、衛生標准、方法標准、產品標准和原料標准幾大類。
(1)通用基礎標准:如《消費品使用說明
化妝品通用標簽》(GB 5296.3—2008)、《化妝品分類》(GB/T 18670—2002)、《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09)、《化妝品檢驗規則》(QB/T 1684—2005)、《化妝品產品包裝外觀要求》(QB/T
1685—2006)等。
(2)衛生標准:如《化妝品衛生標准》(GB 7916—1987)、《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程序和方法》(GB
7919–1987)、《化妝品皮膚病診斷標准及處理原則》系列標准等。
(3)方法標准:如《化妝品衛生化學標准檢驗方法》系列標准(GB/T
7917—1987)、《化妝品微生物標准檢驗方法》系列標准(GB 7918—1987)、《化妝品通用檢驗方法》系列標准(GB/T
13531—2008)、《化妝品皮膚病診斷標准及處理原則 總則》(GB 17149.1—1997)、《化妝品中四十一種糖皮質激素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和薄層層析法》(GB/T 24800.2—2009)、《化妝品中十九種香料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GB/T
24800.10—2009)等。
(4)產品標准:如《發用摩絲》(QB 1643—1998)、《洗面奶(膏)》(QB/T
1645—2004)、《潤膚膏霜》(QB/T 1857—2004)、《香水、古龍水》(QB/T 1858—2004)、《香粉、爽身粉、痱子粉》(QB/T
1859—2004)、《發油》(QB/T 1862—1993)、《洗發液(膏)》(QB/T 1974—2004)、《護發素》(QB/T
1975—2004)、《化妝粉塊》(QB/T 1976—2004)、《定型發膠》(QB 1644—1998)、《唇膏》(QB/T
1977—2004)、《染發劑》(QB/T 1978—2004)、《沐浴劑》(QB 1994—2004)、《發乳》(QB/T
2284—1997)、《頭發用冷燙液》(QB/T 2285—1997)、《潤膚乳液》(QB 2286—1997)、《指甲油》(QB/T
2287—1997)、《洗手液》(QB 2654—2004)、《化妝水》(QB/ T 2660—2004)、《浴鹽》(QB/T
2744—2005)、《發用啫喱(水)》(QB/T 2873—2007)、《護膚啫喱》(QB/T 2874—2007)、《面膜》(QB/T
2872—2007)等。
(5)原料標准:如《化妝品用蘆薈汁、粉》(QB/T 2488—2006)等。
『伍』 請問衛生部指定的13家化妝品檢測機構有哪些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
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
上海市預防醫學科學院
南京市預防醫學科學院
環境衛生監測所
......
不止13家吧!只要是省級衛生部門的檢驗機構而且具有國家實驗室認證的資格證就可以了.
『陸』 皮膚病包括哪些
皮膚病的病因有的比較明確,有的比較復雜而有待進一步研究。了解皮膚病的病因,對皮膚病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和預防都很重要。
(一)一般的發病因素
(1)年齡:很多皮膚病的發病與年齡有一定的關系,這與不同年齡患者的生理特點、生活條件、環境以及職業因素等都有密切關系。如新生兒期可發生新生兒硬腫病及新生兒剝脫性皮炎等;嬰兒期可發生嬰兒濕疹、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等;幼兒期可發生尋常性魚鱗病、色素性干皮病、遺傳性過敏性皮炎、色素性蕁麻疹及白色糠等;青春期易發生尋常性痤瘡、脂溢性皮炎及其它皮脂腺的疾病;老年人則易發生脂溢性角化病、日光角化病、瘙癢症、大皰性皰瘡、皮膚癌及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等。
(2)性別:如黃褐斑、硬結性紅斑、結節性紅斑、泛發性硬皮病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以女性為多見;痤瘡、禿發等以男性為多見。須瘡只發生於男性,月經疹只見於女性。
(3)職業:不同生產條件和環境可以使工人皮膚接觸不同致病因素而產生皮膚病。化學工業容易受化學物質的刺激或對化學物質發生過敏反應。農業勞動者可能發生尾蚴皮炎、凍瘡或手足皸裂等。礦工容易發生真菌性皮膚病等。
(4)季節:氣候的改變可影響皮膚和機體的功能。如夏季皮膚多汗潮濕,容易發生真菌性皮膚病;春、秋兩季則多見紅斑、玫瑰糠疹等;冬季常見凍瘡,銀屑病及濕疹加重。
(5)種族:有些種族的人易患某些皮膚病。如黃種人皮脂腺和汗腺的組織結構及功能與白種人有一定的差別,痤瘡及腋臭的發病率較低,且病情也較輕。白種人的日光角化病、惡性黑色素瘤等發病率較黃種人為高。
(6)個人衛生:講究個人衛生可較少發生細菌、寄生蟲及真菌感染,如膿瘡病、疥瘡、頭癬和足癬等。在冬季過多使用肥皂易發生皮膚乾燥、瘙癢或皸裂。
(7)社會因素:有些疾病與生活條件及社會因素有密切關系。建國前,我國某些地區性病發病率就較高;建國後基本消除了性病;但近年來隨著國際間交往的增多,在我國又出現了性傳播疾病。建國以來積極防治麻風,已治癒了大量病人,我國將在近年內消除麻風病的流行。營養不良性皮膚病,如維生素A缺乏病及煙酸缺乏病等,在我國已極少見。
(二)發病的主要原因
1、外因
(1)物理因素:壓力及摩擦可引起胼胝及雞眼。溫度異常可引起燙傷及凍瘡。放射線可引起急性及慢性放射性皮炎和腫瘤。接觸光敏性物質如瀝青及受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可發生光接觸性皮炎。服用某些葯品如磺胺、四環素後,經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可引起光感性葯疹。食用某些植物如灰菜、紫雲英後,經日光照射後可引起植物日光性皮炎。長期潮濕及過度乾燥、或過熱的水洗燙和搔抓等,都可引起皮膚瘙癢及皮膚病,或使原有的皮膚病病程延長,病情加重。
(2)化學物質:接觸許多葯物、染料、化工原料或製成品及家庭日用化學物品(如染發劑、化妝品、洗滌劑等)可能產生接觸性皮炎。
(3)生物性因素:
1、動物性:如昆蟲咬傷及水母刺傷等均可發生皮炎。
2、植物性:如生漆及植物花粉等可引起漆皮炎或蕁麻疹等。
3、微生物:如由細菌引起的癤、毛囊炎、癰、丹毒、膿皰瘡、麻風、皮膚結核等;由病毒引起的扁平疣、尋常疣、傳染性軟疣、帶狀皰疹及單純性皰疹等;由螺旋體引起的梅素等;由真菌引起的各種體表及深部組織真菌病。
4、寄生蟲:如由豬絛蟲囊尾蚴引起的皮膚豬囊蟲病、動物血吸蟲尾蚴引起的尾蚴皮炎等。
2、內因
(1)食物:食物中營養成分不全或烹調方法不當,以及營養價值不能滿足生理需求,可引起維生素缺乏性皮膚病;對某些食物或中草葯內含有化學物質如調味料、防腐劑、激素等產生過敏可引起變態反應,如蕁麻疹等。
(2)代謝障礙:如黃色瘤、皮膚澱粉樣變、皮膚鈣沉著症等。
(3)內分泌紊亂: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可發生痤瘡、多毛症、滿月臉等。甲狀腺功能減退可發生皮膚粘液性水腫。妊娠時可發生黃褐斑、會陰部瘙癢等。
(4)神經因素:脊髓空洞症及周圍神經損傷時,可引起皮膚感覺障礙或潰瘍。
(5)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可誘發斑禿、多汗症、膽鹼能性蕁麻疹、慢性單純性苔蘚等。精神愉快,樂觀,正確對待疾病,主動配合治療則皮膚病能治癒得較順利。
(6)內臟疾病及病灶感染:糖尿病患者可發生黃色瘤、瘙癢症、念珠菌病及癤瘡等;肝病可伴發瘙癢症及手掌紅斑;內臟惡性腫瘤可伴發黑棘皮病等。某些皮膚病,如蕁麻疹、濕疹等的發病可能與病灶感染有關。
(7)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障礙:可伴發肢端紫紺、橡皮腫等。
(三)皮膚病發展或加重的因素
過熱的水,肥皂水,過度搔抓,飲食不當,用葯不當,強烈日曬等是常見的使皮膚病發展或加重的因素。
皮膚病患者常喜用熱水燙,雖當時可止癢,但過後反而常使病情惡化。特別是一些急性濕疹和皮炎,燙後毛細血管更加擴張,局部滲出加重。
一些瘙癢性皮膚病,如慢性單純性苔蘚,常因不斷搔抓而使皮膚變厚,而皮損變厚又加重了瘙癢,因此形成惡性循環,並易發生繼發感染。
要想預防皮膚病,就要搞清楚皮膚病發生的原因及其發展後果,根據不同情況加以防範。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 對油性皮膚要經常用肥皂和溫水清洗;對乾性皮膚則應少用肥皂。
(2)保持皮膚彈性 在寒冷季節,要經常用潤膚劑塗於皮膚,保持皮膚的彈性和柔軟,減少皮膚皸裂。
(3)保持頭皮 頭皮有保護頭皮免受外界刺激的作用,應注意經常修剪,定期洗頭,保持頭皮的清潔。
(4)清潔指甲 指甲要經常修剪,並清除甲前端下的污物。
(5)保護皮膚 即使是皮膚有細小的破損,也要及時處理;對已有感染的皮膚要在注意清潔的基礎上注意保護,適當進行隔離,防止接觸感染;對瘙癢性皮膚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要防止因抓撓引起繼發感染;暑天,痱子是皮膚感染的先兆,因此,防痱、治痱至關重要。
(6)消除與飲食有關的誘因 對某些皮膚病如濕疹、銀屑病、蕁麻疹、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應注意限制食用魚、蝦等海腥食物和辛辣性食物。
同時,增強體質,保持精神愉快,注意鍛煉,合理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健康大辯論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柒』 我國化妝品皮膚病的定義和常見類型是什麼,有哪些機構鑒定
我們化妝品皮膚的定義肯定是適合每個人來定義的,有有哪些機構堅定,那就是要看為,衛生部吧!
『捌』 被推翻 所有的化妝品都不可能是純植物的 國家衛生部化妝品不良反應防治協作組顧問、空軍總醫院皮膚
現在市面上很多化妝品都不安全,做皮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