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6個人如何擺藏族舞蹈隊形
3+3 兩排
1+2+3 三排
2+2+2 一排 兩人一組
Ⅱ 藏族舞要怎樣化妝
藏舞的妝容應該樸素一些,煙癮應該和衣服的顏色是一樣的。
Ⅲ 藏族舞的舞蹈特點、要領是什麼
顫」、「開」、「順」、「左」、「繞」是各種類不同藏舞的共同特點,或稱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從而構成了它區別於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學概念。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點外,在舞蹈的動律上還普遍存在著最基本的「三步一變」、「後撤前踏」、「倒腳輾轉」、「四步回轉」的共同規律。在這種共同規律的基礎上產生出種種不同的變化,再加上手勢的運作、腰身的韻律、音樂的區別而構成不同的舞蹈風格。
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輾轉、刨腿轉、踢腿轉、果諧轉、跨腿轉、跳跨轉、推磨轉、蹲轉、跪轉、掖轉、正反轉、扭腰正反轉、擰身反跨轉、點步翻身、踏步翻身、點轉、平轉、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轉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蓋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貓跳等等。
(3)藏族舞蹈怎麼化妝擴展閱讀:
一、藏族舞簡介: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總括名稱。藏族舞蹈文化源遠流長並與漢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與周邊民族和國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西藏高原地區的藏族文化。
較常見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鍋庄、踢踏等。藏族的民間舞蹈種類繁多而各具特色。自娛性的圓圈舞除《果諧》和《果卓》外,《堆偕》、《諧》與《卓》更是人們極為喜愛和著名的舞蹈。
二、基本動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齊眉晃手
規格及要領:雙手下垂,動作時曲腕,屈肘,以腕帶動,兩手於胸前交替晃動。右手順時針劃圓,左手逆時針劃圓。此動作有大、中、小之分。小於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於齊眉;大於前上方。
2、晃蓋手
規格及要領: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經上弧線從旁及里,形成上弧線的流動。單手的晃蓋亦常見多出現於腰旁,腹前。
3、髖前劃手
規格及要領:雙手下垂,左右手先後在髖前從內向外至旁劃圓。右手順時針,左手逆時針在平面上劃圓。髖前劃手和齊眉晃手屬規律性連接。
4、前後擺手
規格及要領:兩手下垂於身旁,向前後45°擺動,手腕主動。
5、橫向擺手
規格及要領:兩手下垂於身旁,多為單手的橫向擺動,手腕主動帶動小臂,大臂附隨。
6、平面擺手
規格及要領:兩手下垂於身旁,單手起至旁,從外至里於胸前水平面擺動,手腕帶動,臂附隨。
Ⅳ 藏族舞蹈的要領是什麼
藏族民間自娛性舞蹈可分為「諧」和「卓」兩大類。「諧」主要是流傳在藏族回民間的集答體歌舞形式,其中又分為四種:《果諧》、《果卓》(即《鍋庄》)、《堆諧》和《諧》。
西藏山南地區的舞蹈,以充滿濃重勞動氣息、節奏鮮明、步法穩重為特點。男女舞者沿順時針方向攜手旋轉,分共同起舞與輪流起舞等不同形式。至今西藏農村在修建房屋、鋪打地面時還可見到《果諧》的形式之一「打阿嘎」。「打阿嘎」早在唐代就有記載,源於古老的勞動號子。後來增加了簡單的上肢動作、原地旋轉和隊形變換,成為一種男女交替、載歌載舞的勞動歌舞形式。這種勞動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為歷史上勞動藝術的紀念。
Ⅳ 藏族舞蹈的特徵是什麼
藏族舞蹈的主要特徵:
「顫、開、順、左、舞袖」這五大元素是不同藏舞的共同特點。上身鬆弛,略帶前傾,膝放鬆,做快而小或是慢而柔韌的顫動。藏族眾多舞蹈的「顫膝」動作是最能表現內心情感和舞蹈動作的表現動律。雙腳自然外開,在舞蹈動律上形成「三步一撩」「退踏步」等共同動律,在此基礎上產生種種變化,構成不同的舞蹈風格。「一邊順」的美是高原農牧文化型民間舞蹈的特徵之一。其動作突出「顫膝擺胯,微動肩胸」的舞姿,上身平穩,裙子隨腳步擺動,形成別致的「鍾擺式」的「一邊順」之美。受宗教禮俗的影響,舞蹈所走的路線必須由左向右按順時針沿著圓圈前進,這和他們日常生活中轉經筒、繞寺廟向左旋的方向是一致的,反映出對太陽的崇拜和對吉祥的追求。舞袖這一動律特徵是藏族民族服飾的展現。由於地理和氣候環境,人們服飾厚重,身著大袍長靴,旋轉起來如孔雀開屏,長袖飛舞如彩虹劃空。
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徵外,在藏族舞蹈的動律上還普遍存在著最基本的「三步一變」「倒腳輾轉」「四步回轉」的共同動律及其變化,再加上手勢的動作、腰身的韻律、音樂的區別而構成不同的舞蹈風格。顯然,對於藏族舞蹈來說,起決定性作用的不僅是其現在所存在著的自然環境,而是藏族人民的性格特徵。要探究形成西藏舞蹈體態特徵更為本質的原因,還需要更深遠地去追尋藏族的歷史及社會制度和宗教。
由於藏族共同信奉的圖騰崇拜是神鷹與孔雀,因此在其舞蹈韻律和姿態中表現神鷹展翅的形象非常鮮明,特別是男性舞蹈更突出了矯健、粗獷的氣勢和特徵。女性舞蹈則表現出一種安祥、舒展、優雅的風格,使男、女舞蹈形成鮮明對比。
Ⅵ 藏族舞蹈的風格特點是怎麼的呢
膝關節分別有連續不斷、小而快有彈性的顫動或連綿柔韌的屈伸,而顫動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動,帶動了鬆弛的上肢運動,使手臂動作多系附隨而動,不能有絲毫的主動。
藏族民間舞蹈形式是農牧文化與宗教文化的融合,其風格特點體現在舞蹈形象的刻畫與伴唱曲調的旋律特徵和歌詞上;又因農區、牧區、半農半牧區而增添不同的色彩。
拓展資料:
藏族民間舞蹈中,松胯、弓腰、曲背等是常見的基本形象,它和高原地區繁重的勞動生活,虔誠的宗教心理、宗教禮儀及習俗有密切關系,這些動作主要來自勞動者為減輕體力負擔的自我協調,從舞蹈角度來看,具有另外的一種勞動形成的身體各部分協調的美,帶有藝術性的創造。
藏族舞蹈非常強調舞蹈時腳、膝、腰、胸、手、肩、頭、眼的配合及統一運用。如「熱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諧」、貢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動作非常講究,不論手持道具與否,其「上身動作像雄獅」威武雄壯,極富有高原人彪形壯漢的氣質,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惡環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動作則含蓄典雅,給人以健康和優美的感覺。與此同時,「果卓」、「果諧」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動作稍向前俯,這不是表現背東西的舞蹈,這一現象除了與服裝的肥厚、裝飾物等有關外,從舞蹈學角度分析,向前微俯與動作的大小、強弱、高低對比等關系密切。
藏族民間舞蹈的動律與風韻,內在美與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過特有的呼吸方法協調一致,最終達到藝術之升華。藏族民間舞蹈表現感情之奔放、含蓄、熱情、沉著,以及節奏之明快、緩慢,都是通過氣息的運用帶膝部的屈伸和步法,並貫注全身,構成舞姿造型的流動和延續性
Ⅶ 藏族舞蹈的盤頭和化妝法
自己上網查
Ⅷ 如果要表演藏族舞蹈~該怎麼樣化妝
化妝不能花的太濃,眼影以玫紅為主。 其實,要看你的服裝才能定奪你眼影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