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醫療機構 > 醫院哪個朝代

醫院哪個朝代

發布時間:2021-03-13 00:20:46

① 「醫生」這個稱呼始於什麼朝代

醫生:此稱呼始於我國唐代。 醫士:本名首見於我國北宋。 郎中:始於我國宋代,皆稱醫生為郎中。 大夫:始於我國宋代。

② 中國古代的名醫一共有多少人,叫什麼名字,是哪個朝代

東漢太學院博士,此人有雅稱「瘦羊博士」其實名叫什麼?

③ 清朝時期天津醫院有幾家

李鴻章任直隸總督以後,為了滿足北洋軍的醫療需要,創建北洋醫學堂,取得了立竿見影的良好社會影響,功德無量,使直隸醫學教育在華北乃至全國醫學教育界佔有重要的地位。

直隸,作為當時的京畿藩屏之地,地處天子腳下,擔當著拱衛京師的重任,又是清政府普練新軍的重軍事基地。因此,相對於其它區域而言,近代的直隸在各個方面皆佔有舉足重輕的地位。其醫學教育也不乏例外,特別是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創建的軍醫學校,推動了西醫學在中國的發展,為西醫學在中國紮根落戶做出了貢獻。
一、李鴻章興辦醫學校的原因
(一)西方傳教士的傳教作用
自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不但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侵略中國,而且還藉助施醫葯來擴張自己的勢力。當時西方傳教士認為在一切有助於傳教的事業中,最有價值的是醫葯知識傳教與行醫兩者應並行不悖,開放中國的美好工作才有效果。[1]因此,大批醫療傳教士來到中國,加速了西方醫學在中國的傳播。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就有包括設立醫館建造醫院的內容。從此教會醫院在中國沿海和內地許多城市建立起來。這些教會醫院通過成功的工作,使西方醫學贏得了中國社會各階層的認可。
(二)李鴻章對西醫認識的轉變
1879年8月,李鴻章妻子莫氏夫人患病,總共延請了17名中醫郎中診治無效,幾乎死去。焦急之中,李鴻章想到了西醫。李鴻章遂致函美國駐天津副領事畢德格幫忙,請到英國倫敦會醫學傳教士馬根濟和美以美會駐北京的女西醫師郝維德為莫氏治病。在醫治中,馬根濟使用了西洋醫術中的手搖電機,莫氏病情很快好轉。月余,竟基本痊癒。李鴻章目睹西醫有如此療效,對馬根濟非常賞識,聘其為官醫。為了進一步贏得李鴻章對西醫的信任和支持,馬根濟請求為李鴻章做一次手術表演,李鴻章欣然同意,並且地點設在總督衙門的庭院里,除了李鴻章參加外,還有天津的各地文武百官和駐津外國使館人員。馬氏先後做了兔唇、割瘤、眼科的手術,結果非常成功。李鴻章對馬氏非常感謝[2]。從此李氏對西醫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
(三)北洋海軍發展的需要
洋務運動後期,李鴻章對西醫的認識不只是在西醫療效上,他還想使醫學和海軍事業相輔相成。梁啟超在評價李鴻章時說過海陸軍事,是其生命全力所在也。[3]他在考察西方軍事制度後,發現西洋各國行軍以醫官為最重,而救治傷科直起沈痾,西醫尤獨擅專長,北洋創辦之初,雇募洋醫分派各艦,為費不貲,是興建西醫學堂,造就人材實為當務之急。[4]因此,他主張在天津開設一家醫學館,以培養西醫人才,為北洋海軍服務。
二、李鴻章時期創建的醫科學校
(一)養病院
通過對西醫的了解,李鴻章決定捐款,在天津建一處率先引進西醫的醫院,地點選在三岔口的大王廟,這是個施醫舍葯的免費西醫門診所。馬根濟被聘請主其事。該醫院一建成就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於大王廟西醫院只有門診部,沒有住院部,加之規模偏狹,難以收留遠道來診患者。李鴻章採納馬大夫等的建議,決定在基督教倫敦會醫院基礎上,擴建新院。在李鴻章的積極倡導下,天津衛士紳、洋人買辦紛紛捐款,共募集白銀6千兩,他又親自捐銀4千兩。1880年秋,新的西醫醫院落成,名為倫敦會施醫院,也叫醫病館或養病院。
(二)總督醫院附屬醫院
1881年,清廷因故召回在美國留學的公派留學生,馬大夫於是向李鴻章提出,從中招收8名學生來津,對他們進行西方現代醫學訓練,學成後分派到陸海軍充當軍醫。李鴻章採納了這一建議。1881年12月15日開辦了醫學館附設立在養病院內,又稱總督醫院附屬醫學校(V iceroy'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當時《教務雜志》評論說,可以說,醫學堂的開設開辟了中國教育的新領域。[5]這所學校,就是北洋醫學堂的前身。1888年馬根濟醫生去世後,總督醫院被倫敦傳教會收買[6]。
(三)北洋醫學堂
1893年6月,李鴻章擬《醫院創立學堂折》,奏請新設西醫學堂。其西醫學堂以醫學館為基礎,取名北洋醫學堂,也稱天津醫學堂,有法國軍醫梅尼續辦,天津稅務署英國醫官歐士頓為總教習,課程設置照西方醫學校標准,專門為培養海軍各艦培養醫官。醫學堂一切費用從海防經費中動用,隨時核實稟支。正式招生開學後,委任林聯輝為第一任總辦。

④ 手術從那個朝代開始的

一般認為中醫手術源於隋朝,公元610年巢元方《諸病源侯論》金瘡腸斷侯中記載:「當以生絲縷系絕其血脈。」作為最早的記錄.

傳說華佗為關公刮骨療毒,只是外傷處置。至於給曹操做開顱手術,還沒等手術開台,術者就被殺了,也沒留下文字記載。但是,在史記的《扁鵲傳》中,有這樣一段話:「因五臟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臟」。

在中醫教材里,把「訣脈」解釋為疏導經脈。「訣」字在《說文解字》里解釋為「絕也,別也」。是斷絕之意,脈在古醫著中指血管。《靈樞經》:「壅遏營衛,令無所避,是謂脈」。合起來應該解釋為結扎血管。「荒」字是個通借字,通「肓」。病入膏肓指的是橫膈膜之上,心臟之下,葯力很難達到。根據以上解釋,上述文字記載的就是按解剖層次,和手術順序做的紀錄。

我們在進一步詳細分析如下:因五臟之輸(1.根據患病的部位),乃割皮(2.切開皮膚),解肌(3.分離肌肉),訣脈(4.結扎血管),結筋(5.吻合筋腱),搦髓腦(6.整復脊髓或腦組織),揲荒(7.打開橫膈膜),爪幕(8.打開腹膜),湔浣場胃(9.清理腸胃病灶),漱滌五臟(10.清除五臟病變)。從解釋來看,2.3.4是手術開始時必須的操作。2.3.4.5是肌腱吻合術,2.3.4.6是脊椎或顱腦神經外科手術,2.3.4.8.9是下腹部手術,而2.3.4.7.10則是胸腔手術。不過是通過腹腔做的,因為沒說剪斷肋骨。而是打開橫膈膜。

古文講究簡練,如果不是實際操作,不會記載這么詳細。扁鵲生於公元前五世紀,如果上面的推斷合理,就可以把中醫手術的記載,再提前1100年!

⑤ 什麼朝代醫學技術有很大的發展

我把中國醫學發展史做一個簡單的概括後奉上,你看一看到底是什麽時代中國的醫學在哪一個方面有長足的發展進步,供你參考!
祖國醫學分科的開始——殷周時代的醫葯發展情況
反對迷信的傑出醫生——周代名醫扁鵲
向著預防為主的方向前進——古代的衛生防疫措施
第一次發現血循環——「內經」在解剖生理學上的貢獻
首次用麻醉劑作大手術的外科醫生——漢代名醫華佗
偉大的臨床醫學家——張仲景相他的「傷寒論」
切脈和針灸術的進一步發展——王叔和、皇甫謐的成就
傳染病學專家——晉代名醫葛稚川
重視婦幼保健工作的醫生——孫思邈和「千金方」
中外醫葯學術交流時期——從漢至唐(公元前206~公元907)
醫學教育的發達和形象教學——從劉宋到趙宋的時期
醫院的建立——病坊
醫葯學術的爭鳴——金元四大家
牛痘接種的先聲——人痘術的發明和外傳
世界馳名的葯物學家——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傳染病治療學的內容豐富了——濕熱學派的成就
重視屍體解剖的醫生——王清任和「醫林改錯」
理學療法專家——吳尚先的成就

⑥ 中醫中葯起源於哪個朝代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發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葯最早起源於《神農百草經》中,神農氏嘗百草,這是目前最早的起源,對各種葯理的認識,是在後期不斷的積累中。

一般傳統中葯材講究地道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葯材,因生產較為集中,栽培技術、採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講究,以致較同種葯材在其他地區所產者品質佳、療效好。

(6)醫院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時至今日,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葯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醫

⑦ 太醫院御醫羅必煒是哪個朝代的人物

羅必煒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66年)人,著有《醫方葯性合編》<<醫方捷徑·珍珠囊葯性賦>>.

⑧ 中國的各個朝代在醫學有造化的人

針灸之祖
黃帝,黃帝是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現存《內經》即系託名黃帝與歧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治療方法多用針刺,故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亦特別詳細,對俞穴和刺闔、刺禁等記錄較詳。

脈學介導者
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 太子屍厥已死,而治之復生;齊桓公未病,而知其後五日不起,名聞三下。《史記??戰國策》載有他的傳記病案,並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

外科之祖
華佗,又名敷,字元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亳州)人。精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如醉腸洗滌,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

醫聖
張仲景,名機,漢末向陽郡(今河南南陽人)人。相傳曾任長沙太守,當時傷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預防醫學的介導者
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朝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著有《時後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症侯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

葯王
孫思邈, 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輝縣)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因治癒唐太宗唐太後頭痛病,宮廷要留他做御醫,他扯謊采「長生不老葯」獻皇上,偷跑了。監視人謊報采葯時摔死,太宗封孫思邈為葯王。

兒科之祖
錢乙,字仲陽,北宋鄆州(今山東東平)人。著《小兒葯證直訣》共三卷。以臟腑病理學說立論,根據其虛實寒熱而立法處方,比較系統地作出了辯證證治的範例。

法醫之祖
宋慈,宋朝福建人。1247年總結宋代前法醫方面的經驗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寫成《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

葯聖
李時珍,字東壁,號頻湖,明朝蘄州(今湖北蘄春)人。長期上山采葯,深入民間,參考歷代醫書800餘種,經27年的艱苦,著成《本草綱目》,所載葯物共1758種,被譯為日、法、德、俄等國文字。

《醫宗金鑒》總修官
吳謙,字文吉,清朝安徽歙縣人。乾隆時為太醫院院判。《醫宗金鑒》是清代御制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90卷;它是我國綜合性中醫醫書最完善又最簡要的一種。

⑨ 哪個朝代用先生稱呼醫生

這個只是個敬稱,古漢語「先生」一詞是對有學問者的尊稱,並非所有人都可稱為先生。
先生是稱呼,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齡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為對有一定地位、學識、資格的人可以稱為先生。
古代常將醫生尊稱為「醫官」。醫官是一種總稱,自宋代以來,醫官中最高一級的官職是大夫,依下類推為郎(又稱郎中)、醫效等。
「大夫」在古代是一種教高的官職,春秋時大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漢,又有諫議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醫官的職位還沒有達到大夫一級。自宋代設「大夫」級別的醫官後,民間就把醫生稱為「大夫」,在中國北方地區尤為通行。特別是正規部門的醫生,如太醫院的人,則一律稱「大夫」。
一般設館醫病的醫生稱大夫;至於草葯店或上街高喊,或走街串巷醫治的醫生稱為郎中。在地方習俗上,北方人稱「大夫」的多,南方人稱「郎中」的多。

閱讀全文

與醫院哪個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5歲乾性皮膚起痘用什麼護膚品 瀏覽:290
深海娜美皮膚多少錢 瀏覽:532
正品減肥多少錢 瀏覽:837
蒙妮坦美容養生館靖南店怎麼樣 瀏覽:417
蘭州哪裡有白癜風醫院 瀏覽:50
做隆鼻哪裡整形醫院比較好 瀏覽:590
怎麼測試皮膚的年齡呢 瀏覽:516
植藻水能量化妝品多少錢一瓶 瀏覽:350
贛州市皮膚病哪裡最好的醫院 瀏覽:741
晩上吃什麼水果減肥 瀏覽:824
上海美容紋眉多少錢 瀏覽:506
汽車美容店換機油要什麼證 瀏覽:196
八大處整形外科醫院住哪裡 瀏覽:612
化妝生產許可證號在哪裡 瀏覽:212
中性皮膚適合用哪個護膚品比較好 瀏覽:192
舟山婦科醫院怎麼樣 瀏覽:928
皮膚敏感期擦什麼護膚品 瀏覽:755
水劑類化妝品包括哪些 瀏覽:921
珠海整形醫生方明技術怎麼樣 瀏覽:567
無錫整形哪裡好擅選瑪利亞重點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