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中醫治未病
看了以上兩位的回答,中醫治未病,看來已經被大多數人誤解,甚至一些所謂的中醫。講中醫治未病,先要講講醫聖張仲景所著《傷寒論》,此書中最重要的理論就是把人生病的過程歸納為六經傳導。也就是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的順序由表及裡。太陽病,病在表,若不治,病走少陽,少陽分兩路或走陽明或走太陰,陽明直接就通過人體排出了,走太陰的話就可能沿著太陰、少陰、厥陰的順序入里。簡單說,太陽病了,我們就先從少陽入手,病就停止在太陽。病走到太陰了我們就在少陰入手,病就停在太陰,然後一點一點從里往外把病推出來。這就是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意。其實這是一種重視預防的觀點,但是預防的目的是為了阻斷當下的疾病並且把疾病的發展勢頭一下控制住。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2. 中醫治未病是什麼意思
所謂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的內容。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發生之前做好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由於疾病的發生與機體的正氣和邪氣密切相關,應重視調養正氣,提高機體的抗邪能力,抵禦疾病的發生。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使氣機暢達。堅持進行卓有療效的保健運動,提高健康水平。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對飲食、起居、勞逸等適當的節制和安排,也是提高正氣的重要手段。還應注意防止邪氣的侵害,搞好衛生,防止污染以及避免六淫、七情、飲食與勞逸等致病邪氣的侵襲,也是未病先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既病防變是指已經發生的疾病要控制或延緩病情進展,避免或延緩其並發症的出現。採用中葯、針灸、推拿、音樂及運動等療法有機結合標本兼治,達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的目的。
3. 什麼是「治未病」
「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
《黃帝內經》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譯文:所以聖人不等病已經發生再去治療,而是治療在疾病發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亂事已經發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發生之前。如果疾病已發生,然後再去治療,亂子已經形成,然後再去治理,那就如同臨渴而掘井,戰亂發生了再去製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嗎?
(3)中醫院治未病科是什麼擴展閱讀:
未病先防重在於養生。主要包括:法於自然之道,調理精神情志,保持陰平陽秘這三方面。
1、法於自然之道
顧名思義,順應自然規律的發展變化,起居能順應四時的變化:
春三月,應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舒緩身體,以使神志隨生發之氣舒暢;
夏三月,應晚睡早起,不要厭惡白天太長,應使腠理宣統,使陽氣疏泄於外;
秋三月,應早睡早起,保持意志安定,使精神內守,不急不躁;
冬三月,應早睡晚起,等到太陽出來再起床,避開寒涼保持溫暖,不能讓皮膚開張出汗而頻繁耗傷陽氣。
2、調理精神情志
即保持精神上清凈安閑,無欲無求,保持心志閑舒,心情安寧,沒有恐懼,調整自己的愛好以適合世俗習慣,不生氣,不使思想有過重的負擔,以清凈愉悅為本務,以悠然自得為目的,春天使情志隨生發之氣而舒暢,夏天保持心中沒有郁怒,秋天保持意志安定不急不躁,冬天使意志如伏似藏,保證心裡充實。
3、保持陰平陽密
《黃帝內經》所說:「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陽離絕,精氣乃絕」,闡明了陰陽的平秘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調和陰陽是最好的養生方法,陽氣固密於外,陰氣才能內守,如果陽氣過於亢盛,不能固密,陰氣就要虧耗而衰竭;陰氣和平,陽氣周密,精神就會旺盛;如果陰陽離絕而不相交,那麼精氣也就隨之耗竭。
4. 治未病科室做什麼的
治未病就是中醫中相當於西醫預防醫學科的部門,講究的是應用中醫方法進行未病先防。開展的業務包括中醫體質檢測,養生、葯膳等。
5. 治未病科是干什麼的
相當於保健 ,治療還未形成的疾病。
6. 治未病科室對應什麼專業
治未病科室對應什麼專業?
中醫學、中葯學、針灸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檢體診斷學等專業都可以
什麼是「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醫的健康觀,是古代醫家幾千年來在預防和治服瘟疫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等經驗。
就業前景很不錯,目前人們的意識已經越來越重視治未病這方面。
不懂的話,歡迎追問。如果滿意,請點擊左下角的「採納」,謝謝。
7. 什麼是中醫「治未病」
"上醫治未病"最早源自於《黃帝內徑》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釆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末病先防和既病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