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有什麼不同,要掛什麼科
要是去綜合醫院的話,一般是掛心理科或心理咨詢科;要是去專業的精神衛生中心或精神病醫院,一般也是心理科或心理咨詢門診。
❷ 抑鬱症,如果要去醫院看,是要看什麼科
抑鬱症和焦慮症應該去看精神科,而且一定要去公立醫院看病。
之所以要看精神科,是因為抑鬱症和焦慮症是精神疾病。像中度及重度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是需要看精神科醫生的,因為需要藉助葯物治療,而精神科心理科醫生才具有診斷和處方權。而且抑鬱症發病原因比較復雜,診斷治療需要專業精神科醫生來判斷。
首先去醫院掛科,預檢台的護士會告訴你掛哪一科的,然後去做心裡測試題,心裡測試題會從很多方面比如軀體化,強迫狀態,人際關系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等方面進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會有醫師進行心裡溝通,來判斷屬於抑鬱症或者只是情緒低落。一般來說,判斷抑鬱症或者抑鬱情緒有一個時間過程,以上測試如果經過兩周調整依然不見好轉,醫師就是判斷為抑鬱症,如果僅僅是一次,醫師不會定義為抑鬱症。
❸ 三甲醫院有心理咨詢科嗎心裡治療科嗎
病情分析: 你好,並不是所有的三甲醫院均設有心理咨詢科的,有些醫回院的心理咨詢的就醫答與精神科是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心理疾患的咨詢和治療與精神科是一起的。
意見建議:因此,建議你還得向具體的醫院進行咨詢明確後再進行就醫,但一般每個地區應該是有相對較專業的心理精神科的醫院。祝您健康快樂!
❹ 如果去心理咨詢,掛號的時候時什麼科的
心理健康多是因為心態上出現了問題,導致的不平很加重,進而影響著我內們的性格,心情等。容如果我們能夠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讓這些點都盡可能地在運動在健康態的范疇內,我們就會感覺自己身心和諧、積極樂觀、快樂幸福。建議可以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找心理醫生進行開導,如果問題較為嚴重的話,也可以去正規的醫院查看。
❺ 心理測試要到醫院哪個科室
你說的是指教要提交心理測試報告嗎?一般的醫院有精神科的,可以有專業的報告,建議先在網路測試下,在到醫院列印報告:網頁鏈接
❻ 醫院的精神科門診和心理醫師的心理治療有什麼區別
醫院精神科心理咨詢門診與私人心理咨詢中心區別在哪?
我們首先假設心理咨詢門診和個人開業的心理咨詢其設置(咨詢設置——簡單來說就是心理醫生或咨詢師與來訪者都要遵守的基本規則)是一致的:以面詢為主,每個小節45-60分鍾。
這樣的話,一個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一周的工作小節數其實是有限的:20-30小節/周,800-1200小節/年。這個基本上就是對於一個成熟的從業者而言,在具備充足支持系統(督導、系統受訓,良好的休假習慣)下的滿負荷工作量了。倘若超出這個小節數,從業者將面臨較高的心理衰竭風險。
讓我們帶著這個基礎看門診和私人開業。
首先是收費。
同等受訓程度與個案經驗的情況下,門診的收費要比私人開業便宜很多。
然後是能夠收治和解決的問題領域。
門診和私人開業一樣,無法單獨接診精神障礙等重症個案。在臨床的工作中遇到精神障礙問題的患者都會建議轉介給精神科門診乃至住院部。
第七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造成嚴重後果的,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直至吊銷執業證書或者營業執照:(一)心理咨詢人員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的;
(二)從事心理治療的人員在醫療機構以外開展心理治療活動的;
(三)專門從事心理治療的人員從事精神障礙的診斷的;
(四)專門從事心理治療的人員為精神障礙患者開具處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療的。
(引用內容來自精神衛生法。)
兩者的真正差別在於人格障礙和神經症上的治療問題。
人格障礙患者的治療通常需要一個治療團隊以及完整的治療體系,如TFP(移情聚焦療法),圖式治療,辨證行為治療;神經症的患者在多個治療範式上均有很好的效果。實際上有經驗的治療師與咨詢師在診治神經症上都有豐富的經驗(人格障礙的心理治療是一個相對專門的領域,治療過程和用到的策略有其特殊之處)。按照衛生部對精神衛生法的詮釋,心理治療師可以接收人格障礙、神經症的病人,咨詢師不可以。而按照顯示市場目前的需求來看,排除青少年成長問題上的求助群體,大部分到門診和私人機構就診的都是精神障礙到神經症的個案,因為「一般心理問題」前來求助的比例其實很少。 而人格障礙、神經症與正常人群之間的界限其實很模糊,不少個案的社會功能、取得的事業成就甚至比大部分正常人要高得多。而心理問題的臨床界定也是一個很難分辨的事情。
拋開法律層面,在臨床工作中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間工作內容的差異其實不大。但出於來訪者以及咨詢師自身的利益與安全考慮,大部分咨詢師在面對可能存在的人格障礙傾向,自殺威脅等情形會更多考慮轉介。
討論完特殊情形,接下來可以談談一般個案的差別。和大部分人的印象相反,一些需要長程工作(半年以上)的個案更多的適合在個人執業或者咨詢機構接受咨詢。心理門診具有一定的公共衛生服務性質,低廉的價格這決定了大量的求助需要,這種情況下中短期的工作策略將會是首選,工作的焦點可能更多的聚焦在問題的解決、具體症狀的緩解、配合葯物治療下更好地適應生活工作、恢復社會功能等議題。而心理工作中的個人成長、親密關系、生活規劃等方面則相對欠缺。
小結
心理門診和私人開業相比較,前者價格更為低廉,同時也意味著就診的人更多,資源的獲得較為困難,後者的收費更高,也更為容易預約;治療領域上,二者具有相當大的重合范圍,而前者與精神科更為緊密的聯系以及公共衛生服務性質決定了 其更傾向於問題取向,後者因為法律和支持系統問題更傾向於成長取向。注意,這裡面說的取向更多是傾向性,並非分明的區別。更為常見的情況時,從業者風格的個人差異大於兩個領域間的整體差異。
註:這里不討論從業者的普遍受訓情況和評估從業者水平以及和求助者匹配度的問題,相關方面可以搜索冉升健康心理問答網站的《心理醫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一文中找答案。
❼ 我得了心理疾病,去醫院看什麼科室
鄭州國醫堂醫院的醫生是很不錯的精神方面心理醫生,我就是來這做過心理咨詢,挺好的,網上預約好過來的,醫生不會誇大病情,護士待人還是挺親切的 檢查什麼的也不用等待多久!價格還是合理的。
❽ 心理咨詢與醫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有何區別
治療方法來上沒有很大的區別自,主要區別是一個只能提供咨詢服務沒有開精神科葯物的資格,一個有醫師資格證所以有處方權。
精神科醫生因為必須有醫師資格證,所以神經生理學方面的修養比較深厚一些,也較為依賴CT、精神類葯物、住院治療之類的傳統醫療機構採用的做法。心理咨詢師只要考取國家心理咨詢師證就可以了,所以其提供的服務以談話疏導為主,其治療手段更為靈活,往往會摻雜各種超個人心理學和新時代運動——即各種禪修、宗教、吸引力法則等不屬於」科學「的內容。
另外由於沒有開葯權,咨詢師遇到需要吃葯或住院的重性精神病必須轉介給精神醫院。這就造成了服務的分層:精神病歸精神醫院,而神經症歸心理咨詢師。
❾ 我得了心理疾病,去醫院看什麼科室
不知道怎麼判斷自己是否得了心理疾病或出現心理問題,這里給你幾點建議。
醫院專是沒有專業對心理屬疾病的科室,只有精神科,比如你出現心理問題,只是對你開一些抑制神經起反應的葯物,對心理問題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會有很多的副作用,你想一個人心眼小,愛記仇,導致了焦慮,而葯物只是讓抑制焦慮的那個神經,但是心眼小,愛記仇依然存在,依然影響著別人和自己。
如果你有心理問題,建議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來進行心理治療和心理疏導。